【摘 要】
:
本文基于2000-2015中典型年份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对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理开展研究,明确区域城市土地扩展动态与要素驱动因子.主要结论为:
【机 构】
: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2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2100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2000-2015中典型年份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对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理开展研究,明确区域城市土地扩展动态与要素驱动因子.主要结论为: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指数不断增长,2000-2015间年均增速为4.20%,高于全国的1.28%.“沪宁—沪杭—杭甬”发展的“Z”字轴线上开发强度较高,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周边县市开发强度较低,“核心一外围”空间结构特征显著.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正的自相关性,城镇建设与工业发展沿干线路网和核心城市展开,经济溢出与外资注入使得外围区县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极具特色,土地开发强度的异质性高且较稳定,布局均衡.③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因素中,自然因素对城市土地开发的约束作用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结构升级而逐渐减弱,城市土地被高效利用,克服基础地理限制的能力不断增强.发达的交通路网便利了生产资源的流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土地的开发,显著提高了开发强度.同时,较高的城市行政等级在基础设施投入、人才吸引、交通设施等方面产生虹吸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需求增大,助推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灾后恢复重建得到广泛重视.恢复重建规划作为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公共政策,对其开展实施评估将有利于保障恢复重建的高效实施与灾区
现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撂荒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2010-2016年承包耕地的农户耕
在城乡建设用地双扩背景下,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而农户主体的决策行为是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本文立足农户微观视角,以安徽省
扶贫资源作为惠及部分贫困人口的特殊公共资源,其本质上带有公平属性.而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扶贫资源分配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积极作用亟待检验.基于此,本文利用201
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规模农户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与创新者,能够极大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本文利用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
【摘要】工程造价实际就是指在建设该工程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其通常包含评价、调控、预测以及控制职能。在工程造价环节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分别是预算以及结算功能,所谓的预算即是对该项目未来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各项支出以及收入进行预估。而结算指的是最终所结算的数额,即是费用的清算。在机电行业加强控制工程造价预结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关于机电工程造价的预结算作用,并提出控制机电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