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与边塞诗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大臣、诗人。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高适对边塞诗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诗,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边塞诗
  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詞三首》等。这些诗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三、讽时伤乱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四、咏怀诗
  这类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河岳英灵集》: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诗镜总论》: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昭昧詹言》: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余韵,仍是俗手耳。
  边塞诗简介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最深刻、想象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其中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惊鸿一瞥
  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見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渲染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这样有着鲜明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
  塞外,浓郁的月色笼罩大地,征战沙场的战士伴着寂静的月夜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
  乐声响起,连绵起伏,刚柔并重。似高山流水,如溪水潺流,令人陶醉。琵琶偏偏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调,如诗那般幽静,极富有意境,让人沉醉在清幽旷远之中,想象着佳人婀娜的舞姿。此刻诗人的心会随乐曲平静吗?不过乐曲听多了也会乏味的,这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让诗人又怕听、又爱听。哎,北方边患未消除,怎能不心烦呢?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如巨龙卧地,等待腾飞;秋月高照,又免不了秋日凄凉的感觉……雄壮而又悲凉。此时此刻,诗人怀有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但为了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他多么希望甲兵尽息,哪怕自己再无用武之地呢!
其他文献
要求分析  今年的作文题目由原来的相对封闭性转向较为强烈但是又不绝对化的开放性。首先我们来审题,看题目中有哪些限定条件:  ①“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材料中给出了十二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恰恰是当代中国的缩影与表征,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进步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考生能认识到这一点,那文章立意则不难把握。命题人在题干中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这样的
期刊
时间先生:  翻开相册,凝望着一张张记载着往昔欢乐与痛楚的泛黄的相片,“光阴似箭”“逝者如斯”“白驹过隙”等词语层层叠叠地在脑海中涌现。时间先生,你真是一位神偷,从每个人身上偷走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却让人浑然不觉。只有当某些承载过往的物证——比如眼前这些照片——提醒了我们,我们才会顿觉一种失窃之后的切肤之痛。  人们常常用“韶华”“流光”“锦华”来形容你从我们身上窃走的宝物。最可恨的是,你在盗
期刊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等膾炙人口的名篇都是其代表作。  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是真实、淡泊、超然的。他在文中多次谈到这种态度:“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个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抢行情,争座位;才能真诚地写出自己所感受的那点生活,
期刊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生活的乐趣全在过程里面,而目的只是在长长的过程之后一秒钟的高潮。如同登山,登顶那一刻固然可以狂喜,但攀登的过程也是能让人感到充实和快乐的。其实不论在山腰还是在山顶,都有精彩的内容。山顶并非比山腰的景色美,在山腰至少还有一种向上的动力,一种向上的期望。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
期刊
月亮弯弯挂在天空,在缥缈的浮云里若隐若现,犹如蝉翼般透明。在阳台上的我看到了这个景象,不禁又回忆起了上周刚刚结束的语文课。  上课了,老师推门而入,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下面这首诗。想必大家也预习了,那这首诗主要描写什么呢?”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月亮。”“那作者的感情谁知道呢?”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发现没有人反应,要求我们齐读一遍。齐读时,有的同学很大声但目光呆滞,有
期刊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前段时间,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正方观点:为在校女生穿汉服点赞  1.女生穿汉服是一种个性之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可以穿“韩流”服饰,我当然可以穿汉服。  2.女生穿汉服亦是普及中华服饰
期刊
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组提供了如下作文题的命题思路: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文、论述文、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我省高考作文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又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我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
期刊
又是一年冬至,按照家乡的习俗是要吃饺子的。父母工作虽忙,但从不买超市现成的水饺,总要全家坐在一起,体验亲手包饺子的过程。我每次都参与,即便我包的饺子煮后都开了口,露了馅,那也可以享受过程的甜蜜幸福。  我是父母唯一的孩子,虽然现在已是读高中的大孩子了,但真正亲自下厨给父母做饭的次数少之又少。当妈妈和面时,我像一个小孩子似的站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母亲的每一个动作。看她灵巧的双手将面粉与水一点点混合
期刊
【素材在线】  据统计,共享单车的日活跃客户已超过500万,日订单超过一千万。与此同时共享单车吸引了逾8亿美元投资。  共享单车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谋求着海外市场。总部位于北京的共享单车初创公司小蓝单车(Bluegogo)今年融资5800万美元,向美国加州旧金山投放了200辆标志性的蓝色自行车。小蓝单车开辟战场后,摩拜和ofo这两大“巨头”也已“亮相”美国。  与此同时,不少常年生活在北美的华
期刊
写人记事散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可以作为写作模仿的典范,梁启超先生,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是一位奔走于朝野,为救国谋出路的民主爱国人士,是叱咤风云的戊戌君子。而作者梁实秋先生精彩地展现了一位戊戌变法之外的梁启超,补充了学生的认知,人物形象鲜明活泼,感染力很强,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我们就以此为例,学习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技巧。  记叙要选好角度。也就是说写人写事不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