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区早籼新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来源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rxbqr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998年和1999年南方水稻区域试验早籼早中熟组的产量数据为资料,采用朱军等[1]提出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以及产量的稳定性表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份×地点互作效应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地点效应、年份效应.中组1号产量显著高于浙852(CK1).此外还分析了各品种(组合)产量对环境指数的敏感程度和稳定性表现.
其他文献
数字制柔性版技术自发明以来,无论是制版质量还是制版效率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已经开始考虑转向采用数字制柔性版技术,由于目前柔性版制版技术仍处于由传
温州史学源远流长,本文分南宋时期、清末民初时期、五四至建国后等三个时期论述温温州史学的发展,及以上各个时期主要史学家的成果和特点.南宋时期的温州史学有以下明显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