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季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不论是从1946年夏天在定边的《三边报》上刊登算起,还是从1946年9月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连载算起,李季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已经面世整整七十多年了。新诗坛上这颗耀眼璀璨的明星,就是从革命老区宁夏盐池这块红色热土上冉冉升起的,进而弥漫全中国。
  李季写这首诗的时候,就在陕甘宁边区的盐池县工作,担任盐池县政府秘书。李季在三边盐池这块热土上,创作出《王贵与李香香》这篇惊世之作。可以说,是李季成就了《王贵与李香香》这首叙事长诗,也是三边盐池这块热土成就了诗人李季。
  盐池儿女用小米咸菜,哺育出代表新诗歌发展方向的一代詩人李季。盐池儿女用羊粪煨的热炕,唤醒了李季的艺术灵感,以信天游形式创作出他的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盐池儿女用纯朴的生活方式,激发了李季的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仅二十多个日夜创作的作品,就登上了中国新诗的巅峰。正如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给延安复电中指出的那样:“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三边人民不会忘记,盐池人民不会忘记。李季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三边人民的心中,李季的名字将永远铭记于盐池人民心中。
  “生在中原地,三边扎下根,三边人和我是亲兄弟”,这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李季同三边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实写照。他爱三边的大地,更爱三边的人民,也爱三边的风俗和人情,他就这样不断从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和民歌的宝库里拾取艺术精华,以致能够写成《王贵与李香香》这样的鸿篇巨作而轰动中国。
  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最初以《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三边民间革命故事》为题目发表在1946年夏的《三边报》上,同年9月,改为《王贵与李香香》,在延安《解放日报》上连载。这首诗一出现,便赢得解放区军民普遍重视和喜爱,延安新华通讯社用电讯发表,好几个解放区都出了单行本,盛况空前,从此李季一举成为四十年代中期解放区诗坛上的新秀。
  《王贵与李香香》也从盐池走向全国,轰动诗坛,赢得解放区文坛的一致赞扬。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给予长诗高度评价:“用丰富的民间语言来作诗,内容和形式都是好的。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是新诗歌的发展方向。”郭沫若称赞它是“文艺翻身的响亮信号。”即使传到国统区,也一样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普遍好评。茅盾认为,长诗“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就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似乎也不过分。”
  《王贵与李香香》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我国解放区文学创作中长篇叙事诗的高峰,是现代新诗进程中又一次重大突破。它将鲜明的时代色彩,深厚的革命内涵和质朴的民歌形式融为一体,为中国新诗的民歌化、民族化、革命化和大众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即使在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诗,重温当年血雨腥风的历史,这首诗也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
  李季(1922-1980),原名李振鹏,1922年出生在河南省桐柏山下唐河县祁仪镇附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李季进入祁仪镇完全小学读书,1937年初升入河南南阳敬业初级中学读书。这时,他开始接触到鲁迅、巴金等人的作品。1938年春到祁仪镇南三里路的南李庄初级小学任教。1938年9月到达洛川,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六大队学习。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季在北方局党校工作近两年后,于1942年初,被调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鲁迅艺术学校工作。同年9月18日,他离开鲁迅艺术学校,通过晋中日寇占领区封锁线奔向延安。
  李季在太行山区的四年战斗生活,为他后来成为诗人和作家打下创作的准备,尤其是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准备。
  1944年秋,李季身背行李卷,从三边首府定边城出发,沿着古老的明代长城,走过六十里漫漫沙塬,来到盐池县城,担任县政府秘书。李季来盐池时,身上背着一条白色羊毛毡,一块河南织的花格子土布被子,没有褥子,还有几本书和几个小本本,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
  在此以前,也就是1942年,他先后在靖边、定边担任学校教员和其他一些基层工作。在担任教员期间,他深入群众生活,熟悉当地方言,并采用陕北信天游、鼓词、评书等形式进行文学创作。
  李季来到盐池后,被盐池的山山峁峁、沟沟壑壑所吸引。漫漫黄沙,碧草蓝天,红褐色的古长城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高古而苍凉,展现在李季面前的是一幅绝美的中国画。尤其看到盐池人民朴实而憨厚的品格,李季从心灵深处爱上了盐池的地方和盐池的人。加之前几年生活素材的积累,他决定要写一篇反映三边盐池的文学作品。
  1945年隆冬,盐池大地一片苍茫,西北风呼啸而来,寒气侵入李季办公的小窑洞。李季忙完一天的公务,点上一盏麻油灯,开始了他的长诗创作。大量素材的长期搜集,为他的创作铺平了道路,此时他的文思已到了“山水泉泉又遇下大雨,渠渠道道往外溢的时刻”。
  李季的被子短,盖在身上盖不住脚,只好用一截绳子将被子下部扎住,勉强能够保暖。后来,县里给他发了一块呢被面、一块白布里子,让他做新被子,但他舍不得做,一直在文件柜子里放着。
  他为什么不做新被子呢?就是为了让自己受冻,半夜里醒得早,好起来写稿子。手冻麻了,搓一搓,或凑近火盆烤一烤,肚子饿了,就在炕洞里烧一个洋芋蛋吃。困乏极了,就站起来伸伸胳膊踢踢腿……
  李季当年在盐池县工作时,办公室兼宿舍是一间面南的窑洞(地址在今盐池县宾馆院内),窑洞最里面是一盘土炕,地中间有一台土砌的火炉,四周放几个小凳,陈设极其简陋。土炉子没有烟囱,一是因为忙,二是怕煤烟,所以他很少往炉子里添煤,全凭着一件没有面子的老羊皮袄帮他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夜。
  熬了二十多个夜晚,一篇以信天游形式写出的长达740多行的长篇叙事诗脱稿了,最初题目是《红旗插在死羊弯》。长诗以青年农民王贵与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三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反抗地主恶霸,建立革命政权的曲折道路。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長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
  两人见面手拉着手,
  难说难笑难开口;
  一肚子话儿说不出来,
  好比一条手巾把嘴塞。
  挣扎半天王贵才说了一句话:
  “咱们闹革命,革命也是为了咱!”
  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诗人把对三边人民的爱情都写进了这近千行的诗里。这份感情真挚而强烈,犹如一泻千里的洪水。王贵与李香香是三边人民的代表,写王贵与李香香就是写三边人民,这是李季呕心沥血,对三边父老乡亲的忠诚回报,他在《杨高传》里写道:
  千里里黄沙连山川
  好地方还数咱三边
  三边地方有三宝
  咸盐、皮毛、甜甘草
  亲不过爹娘一片心
  三边是咱们的命根根
  1946年,李季又以鼓词、评书的形式创作出《卜掌村演义》,以说书的形式和三边人民群众的语言,叙述了文教模范崔岳瑞的历史,同样在三边引起强烈反响。
  由于李季杰出的组织才能和他在诗歌上的优异成绩,1946年下半年,他被调到设在定边的《三边报》工作,1948年秋,李季被调到延安《群众日报》社工作。他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三边的父老乡亲和这块热土熟地。全国解放后,无论走到哪里,李季的诗魂都是紧紧地系在三边,系在盐池。他对三边的思念是情深意切的,常常是“一曲信天游,梦游到三边。”
  1980年李季再也抑制不住对三边的思念,准备动手写一篇《三边在哪里》的诗歌,来抒发自己对三边的激情与思念。然而,还未等唱完这支深情的歌,他便逝世了。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回三边、回三边……
  三
  七十年风雨历程,七十年悲欢离合,七十年沧海桑田,七十年山河巨变。今天的盐池,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盐池人民没有忘记曾经的三边赤子。2006年适逢盐池解放七十周年,将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由原县城东南角迁至县城南1.3公里处的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内,在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一楼革命文物展厅,专门设立“边区文化建设的里程碑——《王贵与李香香》”展区,供盐池人民凭吊参观,缅怀这位对盐池有特殊贡献的诗人。2006年盐池解放七十周年,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发表六十周年之际,在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东南角修建《王贵与李香香》剧情雕塑,专门请李季夫人李小为女士揭幕。
  夕阳西下,阳光斜照在大地上,古铜色的雕塑在白蒿草的映衬下散发着自由浪漫的味道。雕塑中的王贵头裹白毛巾迈着激昂的步伐,向远处眺望。而李香香,扑闪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乖巧地依偎在王贵身旁,几只温顺的小滩羊在他俩四周嬉闹……
  李季,从盐池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大诗人,终生魂牵梦绕着盐池,盐池人民也没有忘记他,将把他作为诗的种子,深深地种植在盐池的土地上,让他的精神永远与盐池人民相伴。李季的巨作在盐池创作成功,也是盐池革命文学的开山之作,因此已经成为盐池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不论在何时,不论到何地,李季在盐池都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G
  (作者单位:盐池县博物馆)
  责任编辑:红 煜
其他文献
2017年1月10日至14日,备受全区人民关注的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在银川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職责,积极建言献策,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报告,通过了关于修改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定和各项决议,顺利完成了选举任务。  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新的长征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将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加快“四个宁夏”建设,实现经济繁荣、
期刊
他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但他的成长环境却与同龄人有些不同:父母是宁夏残疾人福利院的职工,他童年的记忆很多都与福利院有关。福利院的成员多数是残疾人,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感动着他,也让他深深感到残疾人是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助残扶残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他幼小的心灵中,于是他的人生之路便与助残相随相伴。他就是2016年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的宁夏大学中卫校区职工万江。  爱心之旅  谈起万江走
期刊
2016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值得宁夏历史铭记的盛事  7月18日—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区视察,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银川会议”;在听取我区汇报时,提出“三个着力”的明确要求和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殷切期望;在西吉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参观时,教导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在宁东视察时,发出了
期刊
1月10日至14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银川隆重召开。来自全区各族各界、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聚集一堂,肩负全区670多万各族群众的期许和热望,共商发展大计,共谋人民福祉。  会议期间,在分团讨论会上,在休会间隙,在住地,甚至在餐桌上,只要是有代表的地方,就有他们讨论的声音。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人大代表们紧紧围绕自治区改革发展大局,围绕人民所思所盼,把精心准备的一份份沉甸甸的议案
期刊
201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统领,克服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多发等不利因素,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稳中有进。一是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1+4”特色优势产业、“一特三高”发展路子成为全区普遍共识,以市场为导向、为卖而种的意识大大提高,农业现代化迈出可喜步伐。与2012年相比,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6.5%,提高3.5个百分点
期刊
为什么去医院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们宁夏的“银川蓝”去哪儿了?  ……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已经闭幕,翻看代表们的建议目录,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小事情”跃然纸上。有人关注老旧小区的楼道电灯安装问题,有人关注火车站的配套设施问题……跟随记者的镜头,来看看人大代表是如何“问诊”身边的这些民生事儿的。  全民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
期刊
2017年1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银川隆重开幕。来自全区各族各界、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们汇聚一堂,积极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宁夏建言献策。  发挥优势 为改革发展献计出力  在开幕式上,自治区政协主席齐同生代表自治区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齐同生说,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十届政协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牢
期刊
2017年1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完成大会各项议程,在宁夏国际会堂圆满闭幕。自治区政协主席齐同生主持闭幕大会。  会议通过自治区政协2017年协商工作计划;通过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十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通过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决议。  会议号召,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
期刊
2017年1月10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胜利召开,咸辉主席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工作,通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务实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人民创新发展、转型追赶,加快“四个宁夏”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016年:成绩喜人,呈现新特点新亮点  过去一年,我区经济社会
期刊
在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来自全区各族各界、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聚集一堂,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围绕民生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破解因病致贫难题  2016年,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就贫困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原因对西吉、海原、同心县的30个贫困村、2.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宁夏因病致贫人口占贫困人口的41.5%,接近国家扶贫办2015年年底44.1%的统计数据。对此,委员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