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回没上当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某些保健产品营销的对象是像我母亲一样的老太太,她们年龄已经过了七十岁,身体依然硬朗,经济条件不错,容易轻信,心软,想多活些日子,被骗点钱也无所谓。
  我常劝母亲不要相信推销员的话,什么东西一旦被吹得神乎其神,那一定有问题。尤其吃的东西,千万不要乱买,不要相信广告,否则花了钱舍不得不吃,吃下去,没什么用还好,真有什么副作用,麻烦就大了。
  母亲总是相信说明书上的话,她戴着老花镜,找来找去,尋章摘句,终于找到一行小字:“本产品绝对没有副作用。”于是,她把这句话反复念给我听,既想证明我的担心多余,同时也坚定了自己大胆服用的信心。
  这些保健品的价格,大都是几百块钱,这是一个离退休老人心理上能够接受的价位。太高了,心疼;太低了,怕没效果。“便宜无好货”早已深入人心,太廉价反而蒙不了群众,几百块正好买一个心理安慰,花钱买平安———有时候,非要花些钱,心里才会踏实。
  花了钱,觉得它是个好东西,自然而然就有了效果。说是治头疼,服了之后,脑袋立刻不疼;说是治高血压,也是立竿见影。什么气功神掌,什么这个丸、那个灵,类似的花样没完没了,旧的东西不灵了,新玩意儿立刻登场。

  有人向母亲推销一张1.5万元的床垫,说是有什么磁,还有红外线,反正睡了之后,百病都治,有病治病,没病养生。因为是熟人,母亲婉言谢绝,介绍人却不肯善罢甘休,一定要坐出租车带母亲去看货,说是可以免费睡一睡。于是就去了,母亲躺上去,睡了没几分钟,熟人反复问有没有效,母亲出于客气,说了一声“有”,熟人就缠着她,让她赶快掏钱买。
  母亲说,一万五一张的床垫,太贵了,她买不起。熟人说:“笑话,你要真买不起,我也不会找你了。”母亲很狼狈,心里承受不了这个价位,回家后又觉得对不起人家,毕竟人家花了出租车钱,她不买这个床垫,岂不是让人白花钱了。
  国外有个典故,叫作“一棵树一样的大白菜”,说的是一桩本来不存在的事情,有人随口扯了一个弥天大谎,结果很多人上当,淘金一样去寻找这棵大白菜,最后当然找不到。
  这个典故颇有些像我们所说的吹牛吹过了头,它牵涉到了说谎的技巧问题。很多骗子都相信谎言说千遍便成真理,但是对于我母亲这样的老太太来说,把谎言说成真理没什么太大意义。一个离退休的老人,对真理已不怎么执着,到了一定岁数,人越老,心理年龄就越小。
  譬如我母亲,和她说有一棵树一样的大白菜,她通常是不会相信的,就好像不会相信一张1.5万元的床垫可以包治百病。如果换一种说法,说某种白菜是用特殊肥料培育的,含有特殊元素,能治心脏病,能改善心脑血管系统———说不定就把人给蒙住了。
  不离谱不是吹牛,太离谱了却是浪费口舌,别人绝不会上当。
  母亲因为这包治百病的床垫,渐渐还真悟出了一些道理。人在不肯上当的时候,会显得特别清醒,1.5万元数额巨大,突破了心理底线,母亲反而成了哲学家,花几百块钱的时候常犯糊涂,要掏一万多时,陡然变聪明了。
  她终于想明白熟人愿意付出租车的车费,不可能一点私心也没有,联想到社会上拿回扣的种种传言,母亲一下子明白了一些人暴富的秘密。
  母亲给我打了很长时间的电话,在电话里,她的思想变得活跃起来,觉得厂家推销1.5万元一张的床垫,实在愚不可及。
  我不愿意扫母亲的兴,其实有人花一万多块钱,就像她花几百元钱,要上当也是非常可能的,厂家这一次不过是找错了对象。
  选自《大家文摘报》
其他文献
菲茨杰拉德那个时代的作家,写小说多少都有点吊人胃口的习惯,好似我们的京戏,主人公化好了妆,在后台严阵以待,却迟迟不上场,锣鼓胡琴声中拔头筹的是些跑龙套的,最后等得你要骂娘了,那主人公才出来,一个亮相,没有满堂彩,读者心里说,看把你傲的,你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平心而论,等待盖茨比的出场是值得的,尽管小说已经进行到第一章的末尾,盖茨比的出场仍然先声夺人,他“两手插在口袋里站在那儿,仰望银白的星光”
为小说起名字这件事,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以为最容易不过。常常是一个小说结束,便自顾自地起了七八十来个名字,翻来覆去地品味着,只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个个都好得不行。比如最早的中篇《紫蔷薇影楼》,生怕读者不知道里面有料,就格外想在题目上体现。备选的有《黑胸罩》《和故乡做爱》《鲜红的秋千》等等,最生猛的是那个《换个姿势,再来一次》,给的是《人民文学》,副主编肯定一眼就看出这些题目的不着调,却很宽容地告
每次爬山累了,想要放弃的时候,心底总会给自己鼓劲:前面的风景一定更美,加油。于是,便又打起精神,继续上路。或许是大自然厚待每一位游客,总有美丽的风景令人眼前一亮。山下春色遍野,春花点缀着绿树,色彩斑斓;远处的云霞在空中飞旋,以高空为画布,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如此美景下,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心底的那一份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记得在甘肃旅游的时候,在茫茫戈壁滩上开车,道路两旁一片苍茫,渺无人烟,
世上有两种友谊。一种友谊源于肉体本能的相吸,你喜欢你的朋友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别的品质或禀赋,而仅仅是由于你被他所吸引。这是不讲理也无法讲理的。而世事多具讽刺意味,很可能你会对某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可这人根本就不值得你喜欢。尽管这类友谊与性无关,但它的确与爱情很相似:它以同样的方式产生,很可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消退。第二种友谊是知性的。吸引你的是才华和禀赋。他有你不曾有过的观点想法,他见过生活中你未曾见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今日生活比之古代,纷繁多变,旖旎万千。今人比之古人,视野度之广,知识量之大,若王羲之闻之也会惊异不已。今人阅读不可谓不多,学养不可谓不厚,却在古人书法面前,常常面有愧色,心有忐忑。何哉?古人心无旁骛,清心守静,今人多心浮气躁,心不在焉,甚或心猿意马,媚俗趋利。  与其在技之层面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毋如就根本而言:古人尚心。  真正的艺术不在手掌中,不
昆曲《烂柯山》,由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演绎而来。这出戏中所包含的人生意蕴,令人观后唏嘘不已。耐人寻味的是,甫一开场,一脸颓相的朱买臣就来了个自嘲式自报家门:穷儒。别问自己究竟是谁,一个穷字折煞了风头。还有《十五贯》。市井无赖打扮的丑角一出场,便承认自己是个能骗就骗、得偷就偷,名叫娄阿鼠的流氓。至于其它剧目中公开称自己是贪官、庸医或青楼妓女的,更比比皆是。这,恰恰是昆曲的自报家门程式“说破”。说
我常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获得与日俱增的各式古物藏品,在斋室灯光下独自把玩,从中领略鉴赏的愉悦?是坐拥奇珍,秘不示人,享受独有的自我陶醉?亦或是期待成为声名远播的大鉴赏家,获取藏家众星捧月般尊敬的荣耀?也许是,也许都不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收藏之路其实是充满苦涩的,只要你一不留神踏上了收藏这条不归之路,你便注定从此心灵备受欢乐与痛苦,兴奋与焦虑,得意与懊恼的无尽煎熬。收藏具
关于择业问题,应从主观客观各方面来审量一下,或偏治学,或偏治事,治学治何种学,治事作何种事,来得一决定,向前努力。关于择业问题,我觉得最好的态度有两个:一是从自己主观一面出发来决定。看看自己最亲切有力的要求在那点;或对于什么最有兴趣。如自己对于社会问题、民族危亡问题之感触甚大,或对于自己父母孝养之念甚切,或对家庭朋友的负担不肯推卸,……这些地方都算真切的要求。兴趣即是自己所爱好的,方面很多,自己兴
我因为号召中国发展高密度城市、小户型住房、使用公交,最近在微博上遭到一些80后、90后的围攻。大家众口一词地质问:“教授,凭什么你在美国住大房,却要我们住小房?”我忍不住回嘴:“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中国土地资源紧缺,中国不是加拿大,一般人在中国就要住小房。你不喜欢,就去加拿大。”其实,更不中听的话我还没有说:“为什么我可以住大房,你只能住小房?因为我在美国当教授。你小年轻什么都还没干,凭什么轮到你
我十一岁那年冬天,父亲去世。母亲仿佛并不悲伤,镇定自若地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她便和以前父亲在时那许多个日日夜夜一样,每天早晨天不亮起来烧热气腾腾的饭菜,然后下地干农活、喂猪和鸡,直忙到晚上才有时间坐下来喘一口气。心底里,我认为母亲的表现就是无情。母亲一向是个善良的人,没有了父亲,我才发现母亲身上有很多我不了解的部分。失去父爱的悲伤和对母亲的怨气,让我整日郁郁寡欢,和母亲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有一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