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意义学习理论视角,探讨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调查和分析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情况以及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内容衔接情况,并以衔接点作为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固着点”“生长点”,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教学衔接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 教学衔接 意义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164-03
  有机化学是大部分工科类专业如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以北部湾大学为例,不同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开设时间和课时数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或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时间为48~80课时。作为一门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课程,有机化学课程化合物数量庞大、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众多、化学概念和理论抽象、反应机理晦涩难懂、有机合成错综复杂,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情感上带来障碍。如何提高有机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无疑,知识衔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拟从教学实际、教材内容对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进行分析和调查,基于意义学习理论视角提出促进知识衔接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成效。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文就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在实践层面,高中化学教学能否满足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衔接的需求?大学教师如何利用衔接点进行有效教学?
  在文本层面,高中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在内容上存在哪些衔接点?
  (二)研究方法和材料。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等研究方法。涉及的文本材料有:高中化学教材(宋心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有机化学教材《有机化学》(第5版)(汪小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情况调查。为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笔者对北部湾大学的大一学生(2019级)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生源地遍及江西、湖南、四川等14个省或自治区,男生占61.87%,女生占38.13%,涉及专业有能源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油气储运专业。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调查结果表明,119名学生学习了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占调查对象的74.38%;48名学生把有机化学基础课程作为高考选修模块,占学习了该门课程学生的40.34%;59名学生认为该模块较难学,占49.58%。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情况见表1。
  综合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有少部分学生只能听懂和理解一部分知识,但不能提取知识或回忆;部分学生表示基本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能够按照课本的描述进行复述,但是不能将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知识,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解释或举例说明(不是逐字逐句按照课本复述),学会迁移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和理解新概念。
  在高中有机化学主题知识的反馈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的内容记忆深刻并且掌握得较好;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模糊不理解、遗忘较多而且掌握较差的主题是:有机合成、油脂、蛋白质和核酸、糖类。醇、酚、醛、羧酸和酯隶属于“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是学生较系统掌握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关系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受前摄和倒摄干扰,遗忘和不理解程度增大。
  (二)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内容衔接分析。基于奥苏贝尔学习分类理论(见表2)对高中与大学有机化学内容衔接进行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
  表3显示,高中有机化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选修课程有机化学基础中,高中和大学两个文本存在较好的连贯性,少许内容如系统命名法、酸碱理论知识等存在不一致,但两者的知识衔接点非常多,教学目标和知识难度呈现递进关系,内容的选取和编排遵循“螺旋式原则”。如果学生在高中学习了一些代表性有机物的结构和基本性质,理解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大学的学习阶段。调查显示,41名学生(占25.63%)在中学阶段并没有学习过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并且与大学结合较紧密的部分内容分布在教材的非正文(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仅有不到80%的高中教师对该内容进行详细讲授。
  三、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衔接策略
  (一)衔接点是大学教学的固着点。有意义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将学习材料与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换言之,旧知识为新知识提供合适的“固着点”,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逻辑的联系,并且顺利将新知识同化—顺应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为此,我们以衔接点作为化学教学的固着点,并在此处找到“矛盾冲突”,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学习状态,发挥衔接点的生长功能。
  如“化学键、碳原子成键及碳原子杂化”分别呈现在《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正文和非正文中,知识分布零散、不系统。研究表明,学习者获得大量明晰、稳定的及有组织的知识可促进意义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产生意义的精确性和明晰性,以及它们即时的和长期的可提取性。首先,采用自上而下的认知顺序,建构以“化学键”为核心的知识结构(见图1),设置一条“化学键—共价键—碳原子成键—碳原子杂化及结构”的派生知识链,使学生的知识从“碎片化”变成结构化,形成层级清晰、稳定的认知框架;其次,以“已知—生疑—分析—习得”进行教学设计(见图2),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客观事实—认知冲突—提取知识—概念转化”的思维过程,以此形成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认知路径。
  (二)衔接点是有效的“先行组织者”。为了让学生关注将要学习的材料,帮助学生回忆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新的学习中,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能清晰地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学习任务相关联。多项研究表明,先行组织者提高了学习者对某些材料的理解。当教授那些结构良好的内容,但这个结构一时又不太容易被学生把握时,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似乎更明显。
  调查发现,高中生对“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遗忘和不理解程度增大,大学生也普遍反映这部分内容学得不好。有机物常以官能团进行分类,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其性质相似。大学“烃的含氧衍生物”包括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和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等内容,这些物质之间存在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如醇、酚拥有相同的官能团(-OH),醇、酚、醚可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苯基取代的产物,“醇-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在教学时,我们以衔接点作为先行组织者激活先前知识,使得新信息与学生的先前知识建立某种合理联系,以便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框架。为此,可做设计如表4。
  总之,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有意义学习的主要因素,而实际中有些学生没有选修有机化学模块,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记忆模糊、不理解,这给大学的教学衔接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调查、前测、化学反应关系图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为辅导者,由辅导者答疑解惑,同时收集各小组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实践证明,这种“结对子,捆绑式发展”的策略对解决学生的知识缺失、先入之見或错误之见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心琦.高中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汪小兰.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戴维·保罗·奥苏贝尔.意义学习新论[M].毛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4]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责编 郭晓明)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缺乏理想信念和追求、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论述茶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积极作用,并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基于茶文化的人文教育路径:开发茶文化立体化网络课程,推进茶文化“三进”育人;营造“茶文化”校园文化环境和育人氛围,以优美的文化环境陶冶人;发挥茶业大师作用,创新传承茶文化技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依托学生社团,以“茶文化”活动塑造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要求,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的问题,以及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关系,提出高校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内涵建设;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主导性 主体性 亲和力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针对创客培养中专业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团队、校园创客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创客培养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策略:加强整体规划,明确改革目标,分步有序推进;加强行业研究与合作,追踪行业领域发展趋势;加快系列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更新,促进教学形式的创新;发挥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势,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一线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分析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OBE教育理念作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性理念,结合行动导向理论和经验课程理论,构建“产出导向、逆向设计,任务驱动、正向实施”的OBE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形成“校内循环”和“校外循环”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持续改进机制,培养一支熟悉OBE实践教学模式、精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师队伍,建立多方协作、开放融合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职金融服务礼仪课程为例,以在线教育基本原理为指导方法,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和专业课程特点,从寻找适当的切入点、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合理评价“课程思政”三方面进行在线“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及教学实践探讨,并总结归纳在线“课程思政”应重互动、寻热点、抓实训、促评价。  【关键词】高职 课程思政 在线教学 金融服务礼仪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专业课程教学中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渗透、专题活动中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渗透等养成教育策略,以积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 法治观念 法治意识 监测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03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高等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贫困大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心理素质偏低、培养缺乏针对性、扶贫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市场性就业对接脱节、贫困生的扶贫体系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打造高校服务平台、开设贫困生心理辅导窗口、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法和关怀方式、扩充资金获取途径、建立适合广西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制度、设立教育扶贫台账等建议,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的进程。  【关键词】少数民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构建高职院校“5C”学生管理新模式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信息化支撑,构建大学生自我画像图,实现精细化管理;学生管理分类化,满足各种类型学生成长需要;“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四方协同,营造学生成才成长的温馨环境;社团专业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文化人,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引领,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5C” 学生管理模
期刊
【摘 要】本文认为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从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工程材料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073-02  国家和相关部门大力倡导思政教育,主张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分析民办应用型大学开展主题班会教育面临的问题,基于学生专业导向初步设计民办应用型大学主题班会教育逻辑框架:大一适应期,开展入学教育系列主题班会、安全教育系列主题班会;大二发展期,从目标设定阶段、目标调整阶段、专业引导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主题班会;大三成熟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主题班会、个人素养提升系列主题班会、职业技能提升系列主题班会;大四成果检验期,开展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