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最终转归至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感染性眼内炎住院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分为眼摘组(包括眼球摘除和眼内容剜除)24例和未眼摘组97例.从年龄、性别、用药史、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治疗过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24例眼(19.8%)接受了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术.眼摘组中角膜溃疡性眼内炎所占比例(33.3%)和内源性眼内炎所占比例(25.0%)大于未眼摘组(1.0%、4.1%)(P<0.001).眼摘组的平均年龄高于未眼摘组的平均年龄(P<0.05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合肥 23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最终转归至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感染性眼内炎住院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分为眼摘组(包括眼球摘除和眼内容剜除)24例和未眼摘组97例.从年龄、性别、用药史、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治疗过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24例眼(19.8%)接受了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术.眼摘组中角膜溃疡性眼内炎所占比例(33.3%)和内源性眼内炎所占比例(25.0%)大于未眼摘组(1.0%、4.1%)(P<0.001).眼摘组的平均年龄高于未眼摘组的平均年龄(P<0.05);眼摘组的入院视力(2.9±0.2)LogMAR差于未眼摘组(2.3±0.5)LogMAR(P<0.001);并且眼摘组的延误治疗时间(15.8 d)也长于未眼摘组(4.6 d)(P<0.05).眼摘组的白细胞计数[(12.8±5.6)×109/L]高于未眼摘组[(9.1±3.3)×109/L](P<0.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角膜溃疡相关眼内炎、内源性眼内炎、入院视力差、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治疗时间延误是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的风险因素(OR=343.283,OR=22.608,OR=1920.384,OR=1.341,OR=1.167).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导致眼球摘除的最常见病因是角膜溃疡和内源性感染.角膜溃疡相关眼内炎、内源性眼内炎、入院视力差、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治疗时间延误是感染性眼内炎转归至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肺腺癌中Ki-67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并探索其在肺腺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02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采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Ki-67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检测信息.采用卡方检验、Student\'s t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Ki-67表达、EGFR基因突变各组间差异;采用斯皮尔曼曼等级相关评价Ki-67蛋白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Ki-67表达及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673例肺腺癌样本.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连续7 d皮下多点注射诱导形成大鼠心肌肥厚模型.UTI治疗后,测定心脏体质量指数(HM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用超声法测定心功能和心肌肥厚指标,行心肌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查,Western blot法检测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ATG-7、LC3-Ⅱ的表达.结果 与ISO组相比,U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细胞癌代谢变化及其与衰老和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肝硬化组(LC组)、肝硬化肝细胞癌组(CLH组)、早期肝细胞癌组(HCC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测量肝细胞代谢物水平,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代谢物水平变化的潜在风险因素.结果 LC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CLH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ALP、葡萄糖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CLH组血清AST、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