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来源 :中华民居·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商业的飞速发展,城市CBD圈的建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要求更高的施工技术,给建筑人员带来的更大的挑战。不同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多功能型的,有些低层需要用来做大型商场或者酒店,其结构也和高层楼层不同,这个时候为了能够平衡荷载,往往需要一层转换层来进行结构转换,一般常见的转换层有梁式、板式、箱式和架式。本文笔者结合某工程案例,从设计、施工等方面对高层建筑大截面转换梁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转换板施工技术要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转换梁;转换板施工技术;施工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99-02
  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和增多,商业圈的建立,可用土地资源的紧缺,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建设。高层建筑功能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同的楼层往往有不同的用途,常常是低层作为商场、酒店、超市等,高层作为商业办公、居民住宿,用途不同就导致其结构不同,结构不同会引起受力变化,这就在不同结构楼层中加设一层转换层以平衡不同结构带来的受力变化,增加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本文笔者以某工程案例为力就高层建筑的转换板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工程案例
  若某工程平面呈长形,长约196m,宽约19m,高99m,共31层,建筑面积95000m2底层为架空层,转换板作为上部结构的传力层通过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将上部剪力墙结构传来的荷载重新分配后通过底层劲性柱传至地下室底板及桩基。转换大梁自重加施工荷载达75kN/m2,因此保证模板及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非常必要。在施工中,应当注意以下关键环节:大斜柱的模板支撑。
  (1)由于转换层本身重力非常大,施工时荷载也大,对模板支撑的要求更高,在工程设计时需要设计合理的模板支撑体系和整体方案。模板支撑设置好后,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转换结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施工时需要对转换梁和下层楼板进行承载力验算;
  (2)转换层跨度很大,钢筋配置较多且骨架都很高,在施工中要注意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性;
  (3)施工中可以利用预应力和钢筋骨架来减轻转换层的整体自重,平衡结构的施工荷载,提高其抗震能力,同时也可以运用在模板设计中以提高模板的支撑能力;
  (4)在转换板的施工中容易出现施工板变形、施工用混凝土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性能变化的问题,它们都会对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施工人员应当采取现场监测,实时掌控变形、温差情况,及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2 方案优化及实施
  2.1模板及支撑体系
  (1)根据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钢门式脚手架,采用A型(φ42×1219×1930mm)和B型(φ42×1219×900mm)C型(φ42×1219×490mm)组合而成,沿梁方向以450mm间距搭设,并在大梁底搭设间距为450mm的双排钢管支顶,在脚手架的驳接点增加水平拉杆以降低长细比,提高排架整体稳定性。
  (2)考虑到转换梁施工时,下面层段的楼板已有一定的强度,因此根据计算,排架间距900mm可满足施工要求,但要求在转换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将下面层段排架拆除。
  (3)所有排架底部均垫设木枋,以使受力均匀扩散,同时每5m设剪力撑,以增加整体稳定性。
  (4)转换梁底板采用双层18mm厚九夹板、中间夹一层薄膜,这样不但提高了模板的刚度和強度,防止变形,还起到保湿保温的效果,顶架上部托顶上面放置三层木枋80mm×80mm,木枋用铁线收紧绑扎,然后在木枋上放置搁栅,搁栅采用80mm×80mm木枋,间距300mm,保证了梁底的平整度。
  2.2模板支撑形式的选择
  由于梁截面较大,支模高度较高,且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施工,考虑脉冲水平推力和输送混凝土速度快所引起过载及侧压力,若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话,因其为标准构件,受其自身宽度和每组长度的约束,对平面布置有一定限制,很难满足施工要求,因此选择了大斜柱的模板支撑。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则具有平面布置灵活、架设效率高、可形成纵横通道等特点,为了确保模板系统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系统采用483.5扣件式钢管满堂红脚手架,立杆采用顶部带可调上托、底部套150×150×8定型钢板底座的Q235A(3号)钢管,梁底(侧)模板采用18厚夹板,主、次龙骨均采用80×80木枋。
  2.3施工及优化措施
  (1)根据工程混凝土标号较高的特点,对配合比进行了优化,通过掺入粉煤灰和矿粉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小了混凝土的绝对温升值;
  (2)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在混凝土上下表面采用了增加抗裂钢筋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在转换板的上下两个面层增加了+8@100双向抗裂钢筋网片;
  (3)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工作要严谨有序、科学合理,其具体工序可以简述为:先浇筑柱混凝土以保证排架的稳定,避免由于排架不稳晃动而引起的转换板偏移,采用2台泵车自西向东进行浇筑,最大限度的降低浇筑难度。
  2.4混凝土养护及抗裂措施
  (1)在其表面涂上一层养生液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
  (2)涂上养生液后在其表面盖上一层塑料膜以防止裂缝和干缩现象,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温度情况适当的控制塑料膜的厚度,避免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裂缝;
  (3)尽量减少保温材料的覆盖量,保证转换板的散热,但是必须控制在允许的最大内外温差范围内;
  (4)混凝土的早起水花反应应当多多利用其本身的水分,而且为了避免混凝土散热太快通常浇水工作都在保温材料覆盖后进行;   (5)覆盖好保温材料后,其浇水养护工作要注意均匀,浇水要勤但一次浇水量不应过多,以免造成混凝土局部温度降温,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6)采用了“混凝土超临界同条件养护系统”,技术,充分利用混凝土强度发展与混凝土养护温度的关系,即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越快。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其自身温度可达50~80℃甚至更高,因此它的强度发展速度远快于一般意义上的“同条件养护”,因此用同步温控措施,使养护室温度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相同,可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即时强度。
  3 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要点
  3.1钢筋工程
  (1)施工前要先熟悉图纸,关键环节和部位要放大样,在绑扎钢筋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包括工序、工艺和施工质量要求指标等,同时要保证钢筋的尺寸、数量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特别检查直螺纹接头以及悬臂结构的撑脚是否牢固可靠。
  (3)严格控制柱插筋位置,避免发生钢筋位移及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控制面板负筋的高度,特别是悬挑部位的钢筋,设置钢筋支架及跳板,避免人为踩踏后落低,悬挑结构必须单独开具隐蔽工程验收单。
  (4)工程结构上的钢筋不得任意代换,实际情况需调整时必须由技术部门与设计协商同意后方可施行,并办技术核定单。
  (5)钢筋的绑扎搭接及锚固除规范要求外还须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如遇预留洞、预埋件、管道位置,须割断妨碍的钢筋,要按图纸要求留加强筋,严禁任意拆、移、割。
  3.2模板工程
  本工程采用优质覆膜胶合板,首先从材料上把好关,以确保支模质量,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配置设计,画出模板排列图。必须对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顺序、拆装方法向班组人员作详细交底。对运到现场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定、数量逐次清点及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
  (2)模板安装按排版图,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必须正确、模板不得扭曲、拱裂,模板拼缝要紧密。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0.2%。
  (3)模板支撑系统要横平竖直,支撑点必须牢固,扣件及螺栓必须拧紧。浇混凝土前对模板的支撑、螺栓扣件等紧固件派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正确留置孔洞、埋件等,在翻样图上自行编号,防止漏放。安装要牢固,经复核无误后方能封闭模板。
  (5)每层模板施工完毕后,要进行技术复核工作,达到要求方可浇捣混凝土。
  4 总结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还是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当然高层建筑不同于多层建筑,其用途和各方面的指标要求都不一样,所需的施工技術也更高。本文结合了一高层建筑的实例对转换层模板施工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排架体系的建立应当最优化,采取合理的计算用最少的成本来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排架的刚度和强度的目的。底部模板设计采用双层模板,中间一层薄膜的结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模板的变形控制以及混凝土的保温保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满足设计图纸的要去下尽量优化混凝土的配比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值,进而降低了保温难度,缩短了保温时间;
  (3)通过在混凝土的表面涂抹养生液、加设抗裂钢筋以及实时监测温度等措施来对混凝土的温差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减少裂缝、干缩现象的产生,从施工结果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中,采用全新的混凝土超临界同条件养护系统,大大的增强了工作人员对混凝土温度的实时掌握,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在模板支撑设计施工中,要保证木契的稳定,避免集中荷载的形成;
  (6)一般情况转换层楼层都比较低,但是如果出现转换层楼层较高时,转换层下一层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要相应的提高以保证其能够满足转换层上部排架体系传到来的荷载,同时可以相应的减少下层排架的使用量;
  (7)支撑体系的拆除工作要尤为注意,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先拆除转换层支撑然后再拆除其他支撑。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模板施工工序多,环环相扣,但是其对于整个高层建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人员应当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精细每一步骤,力争做到高质量的转换层施工,为高层建筑的稳定和整体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而做好准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的方法评估,将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和高敏CRP(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住院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择期剖宫产组,于分娩断脐后采集脐动脉血测定HMGB1和Hs-CRP含量。结果 阴道分娩组脐动脉血HMGB1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8.36,7.29,P<
霍乱(cholera)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在中列为甲类传染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1].霍乱的流行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公共
目的 观察和比较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首程经病理确诊8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42例:2Gy/次.1次/天,5次/周,共35次,7周完成: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合理的诊治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午12月住院分娩104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61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91例,占87.50%;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部分残留引起出血9例,占8.65%;软产道损伤引起的出血3例,占2.88%;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1例,占0.96%.结论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
摘要:青岛清真寺(图1)是一座二层德式建筑,风格简约、形制朴素,是青岛唯一承载着青岛历史和穆斯林宗教文化的建筑,也是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之一。对它的初探为了研究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岛城特色。  关键词:清真寺;青岛;德式建筑;回民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61-02  1 建筑背景  1856在青岛口设立了东海关青岛分关。1898年建的德国第一邮政代理处(图2)位于青岛市
目的 应用三音序列听觉P300对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探讨P300对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早期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病例组60例为无典型临床表现而头颅MRI检查显示有LA患者;对照组60例为正常健康人.对120例患者给予MMSE量表进行评分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三音序列听觉为诱发事件,进行P300检测.结果 病例组P3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有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葡萄膜炎的防治作用与机制.方法 40只实验兔随机均衡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激素治疗组、清开灵治疗组,分5个不同时段检测兔眼炎症积分及房水和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一些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应运而生。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人口密度较大然而用地却非常有限的矛盾,也为了满足城市规划问题,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然而高层建筑建设质量的好坏,地基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地基建设一般采用深坑基进行施工。科学、合理的进行高层建筑中的深基坑支护工作,是保证施工企业更好的提高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的重要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