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披坚执锐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9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有意思”,指的不是像他所扮演的“金太狼”一样有意思:逗乐,夸张,而是其人耐琢磨。浅谈,他让人有点儿惊异,因为他的锋芒很外化,说话声音特别洪亮,言语之间完全不避讳过人的自信,夸起自己来底气十足,很凌厉的一股锐气直面而来。但是越往后,越觉出一些道理:其实他的经历跟看上去的“张扬”有些出入,比一般人都踏实,四年人艺话剧舞台生活,六七百场舞台剧的经验积累,让他的自信有据可考。
  那时候他不接电视剧,一心在舞台上研究他追求的那种表演艺术,直到徐纪周跟他说,你应该去拍拍戏了,年轻很短暂。后来,冯远征带着杨亚洲导演去看王雷的话剧演出,杨亚洲选他出演了《大浴女》,而《大浴女》,则成了王雷的电视处女作。
  “同样的角色,用创造力区别它们”
  “这种舞台的经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我这拨男演员里也少。不能说他们的演技都没我好,那太夸耀了,但是像我角色跨度这么大的真不多。”
  一上来他就给自己戴了这么高一顶帽子,让我吃一惊。谈到自己的角色时,他如数家珍的状态也一样让人不好招架——“《春草》里的何水远很怂,《番号》(《永不磨灭的番号》)里的那个国军形象比较正,《浪漫向左,婚姻向右》又是很浑的那种,《风华正茂》里还演过青年毛泽东,到现在《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的金亮。”
  这跟之前的“金亮”给人的印象是个颠覆,那是被冠以“国民女婿”称谓的老好人,夹板男,面对老婆、老爸、老丈都是一色的迁就,但现实中的王雷,远远要硬朗上一些。他戏称自己现在的戏路是“全能型”——不限制角色类型,觉得有创作冲动的就想演,也希望自己是地道的演技派。尽管现在他的粉丝呈现出的状态,难免让人觉得他走的是偶像路线,但明显,王雷既不反感自己的偶像气质,又要揽下实力派的头衔。“这不矛盾嘛,没必要那么极端,长得帅也能演好戏。”
  其实,《永不磨灭的番号》是王雷第一部军旅题材的戏,但是播完之后反响很好,得了国军万人迷的外号,给了大家一种错觉,就是他的戏多以军旅为主。王雷是军人之家出身,父亲就是戎装,所以接这种戏反而是格外谨慎,当初如若不是徐纪周导演和这个本子,恐怕现在他也不会轻易尝试这类的角色。真正在这个领域的发力是在最近,华录百纳特意以作品为他规划了一个演艺路线:除了已经播出的《永不磨灭的番号》、《浪漫向左,婚姻往右》和《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去年他拍的《风雷动》,造型上,粘了一个小胡子从头拍到尾;《中国骑兵》,国内第一部涉及“骑兵”题材的战争年代戏,从一个饭馆儿大厨到骑兵团团长,有点像李云龙似的人物,《歧路兄弟》里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伪又阴险的反派;今年是《战旗》,人现在还在组里赶戏,各种爆破和枪林弹雨。“战争戏比现代戏拍起来苦一点儿,但是情感上能引起共鸣的好角色,我肯定都上,现在也不能完全避免角色上的重复,每一部只要有一点点突破,我就觉得不错。现在我追求的是创造力,区别于一般化的表演,在类似的题材中争取不一样的方式去表现。”王雷身上的英气和锐气,在战争戏里展露无遗。
  王雷很强调这种创造力,也很自信自己在角色上的创造力,这些都是四年话剧舞台锤炼出来的基本功,每一场都有最新鲜的激情和塑造,每一场他的角色都是全新的角色,这就足够。曾经一度觉得电视剧不是艺术,只有舞台能满足他对表演的贪欲,而现在也喜欢起用更多电视角色填充自己的经验。王雷说:“现在的用功都是为了更有机会的将来。”
  “母亲为我选择了这条正确的路”
  从2009年正式进军电视荧屏到现在,4年时间,王雷拍了13部戏,高产也称得上高质,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人生的黄金年龄。在他的描述中,对表演的执著热切而真实,对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拿捏得比较得当,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位置,清楚自己现在该做什么,也明了自己内心最渴求的是什么。这路走的很扎实,也走得很享受,然而最初走上这条路,却并非完全出于本意,而是在很多人的鼓励之下被推了上去。
  王雷的父亲是军人,但母亲是舞蹈演员,母亲也一直坚持认为他身上有文艺细胞,应该走文艺这条路,王雷自己则爱好的是唱歌。后来他去考艺校,被表演系的老师一眼看上,就弃暗投明,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事业。在各种鼓励和认可中,越演越爱,一毕业就报考了中戏。“在中专艺校的时候我就很投入了,成绩也出类拔萃,当时我的老师说,中戏北影上戏,你随便挑,肯定都能拿下,结果是果不其然,专业课特别顺利。”
  当时中戏归文化部,意味着专业课成绩通过,就不需要参加文化课考试了,王雷庆幸自己躲过了“高考”这个千军万马独木桥的大坎儿,在家夜夜笙歌,铆足劲儿撒欢儿。结果临近高考两个月的时候,事态的发展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中戏从文化部被划归到教育部,也就是说,文化课必须去考,而且还得过线,才能进中戏。对已经放弃文化课复习的王雷而言,这个消息简直是五雷轰顶。“我爸当即就在当地给我请了四个全市最拔尖儿的家教,四门文化课一起攻,我的英语成绩很差,没上几节课英语老师就撤了,劝我不要在英语上浪费时间了,还是花点时间背背历史政治。”就这样,王雷在家闭关一个多月,连续几个星期都没下楼,啃下了文化课这块硬骨头。
  王雷对自己表演上的自信,来自花在它身上的时间和功夫,绝不是盲目的。回头来看他的角色,懦弱窝囊的,咄咄逼人的,夸张幽默的,确实跨越了很多同龄男演员难以把握的维度。
  “男演员是个马拉松式的职业”
  王雷谈到一本书,章诒和的《伶人往事》。这是他迄今感触最深的一本。“我喜欢读自传式的书,因为它很真实,而且又能给你很实在的经验。”此外他也谈到了张贤亮,很自然地让人觉得他的作风偏保守,甚至显得有些老派,不是名著,也没有现代感,都是年代戏式的东西,但这些他都看,跟王雷的年纪和外形都有些出入。
  “我记得张贤亮的一部小说里有个情节,讲那个时候人穷,饿肚子,饿到什么程度了?拿根毛衣针跑到猪圈里,‘啪!’照着猪屁股扎下去,针上面就落了一层油,这哥们儿就把这层油吃了。很震撼,这种表现力通过语言就让你很震撼,我想我会用到戏里,这种对你的益处,那些青春小说里没有,世界名著又离得比较远,这些最接地气儿。”
  在片场闲下来的时间比较破碎,王雷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只能随手翻翻文摘,但是在他看来,男演员是马拉松式的一个职业,靠耐力而不仅是爆发力,最忌讳只进不出。“当一个演员演的时间超过了想的时间,就很危险了,结果就是没得可演。”他的一些理论和观点,让你觉得支撑他更宽泛的戏路的,就是这些异于同年龄段的演员们的角度。
  从第一部戏到现在,王雷的十三部影视作品都是电视剧,尽管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他认可和挑选过的,但都不是他最满意和最渴求的。王雷的戏,风格跟他读的书一样,都很靠近生活,无论年代,都是那种土腥味儿重的角色,也因此引起了观众更多的共鸣。然而他的终极梦想,是拍文艺片。“我很清楚我想要什么,文艺片我是一定会去拍的,那个完全不同于现在的这些积累和体验,是可以抛弃所有商业元素,尽情享受艺术创作的一个过程。”王雷的终极目标是每年只拍一部电影,演一部话剧,足够的时间去生活和思考。“但是现在电影是个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吧。”跟很多电视剧出身的演员一样,他也不急着去拍电影,“你说哪天李安要拍《色戒2》,说非王雷不拍,我觉得倒是当然要去试试,但是这种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哪里有?小电影的小角色,又没有太大意义,所以这个是要等机会的。”
其他文献
“我生活中所有的积累都是为创作而准备的”  于波在古装剧中饰演了不少大侠形象,他坦言自己从小就有武侠情结,小时候他最崇拜的是金庸作品中的郭靖,“他是一个实打实的、憨厚的英雄,比较迎合80年代的市场和我那时候的心境”,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于波对杨过、韦小宝这样有些许邪气的侠客形象更为倾心。  虽常演武侠剧,但于波并没有功夫底子,为了让自己的武打动作显得飘逸、唯美,当武术组的师傅在排练之时,他常在一旁偷
期刊
1990年春,张伟平与张艺谋在一次圈内饭局上认识。  1996年,“二张”合作第一部电影《有话好好说》。  1997年,由张艺谋取名的“新画面影业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8年5月10日,《一个都不能少》在河北赤城开机。  1999年4月18号,《一个都不能少》在北京地区首次公映,首映式的票房收入10万元全部捐给烛光工程。  1999年9月11日,《一个都不能少》获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
期刊
电影制片人何刊认为:“虽然面临许多非议,但张艺谋依然是国内最赚钱的导演,所以他加入任何一家公司,都会为电影圈带来洗牌的效应。”而此前张艺谋有意于小马奔腾时,影评人释凡的“新画面被一线影业除名,小马奔腾直接上升一个档次,其格局变成:张艺谋、张一白、宁浩领衔小马奔腾;冯小刚、陈国富领衔华谊兄弟;徐克、麦兆辉、庄文强、尔冬升、王晶领衔博纳影业;陈嘉上、李仁港、高群书领衔光线影业;陈可辛领衔星美影业”的观
期刊
导演:海顿  主演:海顿、颜丹晨、王奎荣、杨童舒  探班时间:2012.6.4  探班地点:门头沟  故事梗概:1938年秋,汾梁山农民赵传奇为救乡亲,绑架太原城日本商人震动整个汾梁山区。八路军汾梁山根据地组建村民自卫集训大队,赵传奇加入了这支连队,战斗中他以极其巧妙、另类的方式与日寇厮杀,引起了日寇的高度注意。他大胆,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方式也为他赢得了“八路半”的诨号,而他本人也为了摆脱这名号而
期刊
《赛德克·巴莱》大陆票房惨败,有人说片名不知所云肯定是罪状一条,因为很多人直到现在都搞不清这片子到底叫《奥德赛·巴莱》还是《德赛克·巴莱》,更不知道这5个字是啥意思?紧接着今年奥斯卡的得奖大片《雨果》也惨遭票房滑铁卢,有人还是把罪责推到了片名头上。说是这名字,除了能让人联想到《巴黎圣母院》外,真心不知所云。  票房不好怪片名的事,简直比比皆是。去年上海电影节参赛片《郎在对门唱山歌》,首场放映后一片
期刊
前言   去年,因为电影《单身男女》而采访导演杜琪峰时,说起当初他挑选女主演的情景,这位抽着雪茄,性格有些倔犟,带点臭脾气,张嘴就爱骂明星的香港影坛大佬,竟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除了高圆圆看不上别人,她身上有一种‘城市’气质,在其他的女星身上,我找不到。”  杜琪峰第一次找高圆圆拍戏,却遭到了拒绝,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一个演员拒绝过他,或者说,敢拒绝他。惊讶之际,听高圆圆委婉地表示抱歉,当听
期刊
在生活剧、传奇剧、谍战剧一轮轮热播之后,如火如荼的7月,古装剧悄然兴起。莘莘学子们终于盼到了放假的日子,他们无可厚非成了观剧的主角。《天涯明月刀》、《轩辕剑之天之痕》、《美人无泪》三部古装剧虽然内容不同, 阵容各异,但青春朝气、俊男美女的亮眼组合是共同之处。唯一时装剧《浮沉》则是白领精英的励志之作,他们争相闪耀暑期档,令7月荧屏越发活色生香。  天涯明月刀  导演:赖水清  主演:钟汉良、张檬、陈
期刊
问题一:如何评价张艺谋与张伟平合作的电影作品?以《英雄》为界,张艺谋之前、之后的作品有何差异?  陈少峰: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张艺谋属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平衡能力很强,在电影艺术和电影产业中都拥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跟张伟平合作的商业片多一些。从商业片的角度,《英雄》算是比较成功的,但这个电影类型有港片作基础,也不能算是他们的贡献,而且张艺谋的《英雄》也不一定比李安的《卧虎藏龙》更有影响力。张
期刊
我在日本不怎么进医院。有一次陪一位日语不太好的国内教授朋友去医院做个内科小检查,等候时我去了趟洗手间。洗手间不大,装修简单,收拾得星级酒店般干净——我想不少人都知道以卫洗丽(自动加热坐便器、可自动发出流水声掩盖“嘘嘘”声、自动温水洗净尊臀、自动冲水)为代表的日本厕所文化享誉世界。与普通厕所不同的是,这个内科洗手间墙上开了一个30公分见方的小窗口,“窗”是个不透明的侧拉木板,窗台上有个白盘子,旁边摆
期刊
湖南卫视流年不利,自从“限娱令”颁布以来,大刀阔斧改革,减少综艺栏目播出,在独播剧方面也大胆调整。放弃以往主打90后的低幼青春剧路线,转而播出《新乌龙山剿匪》、《夫妻那点事》之类老少咸宜,更加讨成年观众欢心的剧集,奈何收视率暴跌,甚至跌出前十名榜单。6月,湖南卫视强势推出本土作家浮石畅销小说改编,王志文、张国立两位中生代演技派担纲演出的剧集《青瓷》,力图东山再起。不过可惜的是,两位“师奶杀手”并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