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苯醌联合塞莱昔布对结肠癌细胞转移作用的研究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研究单独及联合应用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的环氧合酶-2(COX-2)及5-脂氧合酶(5-LOX)抑制剂塞来昔布与多两苯醌(AA861)代谢途径对结肠癌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分组培养具有高转移能力的人类结肠癌HT-29细胞,药物分别作用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榆测AA861及塞来昔布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不同药物分组对结肠癌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细胞内I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AA861与塞来昔布单独应用都能以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与迁移,其中AA861与塞莱昔布100μmol/L分别单独应用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43.2%、42.8%,两者100μmol/L联合应用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53.8%,与分别单独应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A861与塞莱昔布100 μmol/L分别单独应用时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抑制率为32.0%、29.3%,两者100μmol/L联合应用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57.8%,与分别单独应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提示两种药物都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内VEGF与ICAM-1蛋白及基因表达,小剂量联合应用都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内VEGF与ICAM-1蛋白及基因表达,且两者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抑制作用强(P<0.001).结论 小剂量塞来昔布及AA861联合应用能以协同作用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肿瘤转移相关因子VEGF及ICAM-1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分析培美曲塞(PEM)联合顺铂(DDP)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疗效.方法 将64例MPM患者分为2组,PEM组(32例)予PEM联合DDP,DDP组予以单纯DDP.分析两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PEM组及DDP组有效率分别为56.25%(18/32)、21.8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14例胃癌患者血清HDL-C、LDL-c的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HDL-C水平和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P=0.015,P=0.023,P=0.006),TN
为深入探讨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机制,提高我国血液肿瘤的防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社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暨血液肿瘤诊疗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拟于2012年5月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就白血病及其他血液肿瘤目前国际上最为关注的问题作专题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
期刊
目的 探讨年龄≥65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年龄≥65岁的ⅢA~Ⅳ期NSCLC患者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化疗数为3个周期,共有5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41.5%(22/53),且疗效不受年龄影响(χ2=1.945,P=0.378);中
目的 分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p57^kip2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表达在葡萄胎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葡萄胎组织、20例流产伴绒毛水肿、10例正常胎盘绒毛中CD44v6 MMP-9、p57^kip2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hCG水平。分析CD44v6、MMP-9、p57^kip2及hCG对鉴别诊断完全性
期刊
目的 建立膀胱肿瘤T24细胞多药耐药(MDR)模型并鉴定其耐药特性,观察染料木黄酮对多柔比星(ADM)诱导的多药耐药T24( T24/AD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膀胱肿瘤T24细胞,采用ADM浓度梯度诱导,培养出具有稳定MDR表型的T24/ADM耐药细胞株,光镜观察新建细胞株的形态学特点,MTT法检测多种药物对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活性以及染料木黄酮对T24/ADM细胞增殖的有效作用浓度.结果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2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和总生存期.方法 使用索拉非尼治疗2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入组患者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减至200 mg/次,2次/d;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连续2次判定为疾病进展.评价客观疗效及总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25例,稳定(SD)为20例,进展(PD)为5例,中位生存期10个月(3~20
目的 分析Ki-67与p53蛋白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表面被覆细胞和间质多边形细胞中的表达以及Ki-67、p53蛋白与PSH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1例PS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21例标本Ki-67和CK8/18蛋白表达,免疫双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9例p53和AE1/AE蛋白的表达。结果CK8/18和AE1/AE3定位于细胞膜,表达于表面被覆细胞;
目的 评价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62例脑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行3DCRT,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联 合化疗、放疗剂量、治疗前Karnofsky评分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末次随访时间为2009年4月1日,中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累及淋巴结的全身螺旋计算机层析成像(CT)表现及其解剖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诊治的淋巴瘤患者,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7例.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胸部及全腹部CT直接增强扫描,记录所有病例肿大淋巴结分布、大小、密度及强化程度.结果 HL组患者中普遍均匀强化9例(75.0%),均匀强化伴坏死3例(25.0%);NHL组中普遍均匀强化64例(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