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1:我昨天梦到伤心的事情,于是在哭。早上起来,真的发现有泪痕。眼睛也是肿的,才知道半夜哭醒是真的。请问梦境能多大程度影响现实生活呢?
Q2:我有一次在梦里梦到很伤心的事情,然后就在梦里哭了,哭着哭着觉得不对劲。于是梦里的我对自己说,这肯定是做梦,肯定是假的,然后就好了。请问当时的我到底是醒着还是做梦?
A:早晨醒来,往往很难搞清楚昨晚做了个什么梦——越想越迷糊,有些细节,如同打散在水里的影子,再也想不起来。对于梦的科学研究也正处在这样的局面,好几种理论都宣称它们可以解释梦的机制,然而,细究起来,你会发现这一领域依然是一团模糊。
好在,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科学家还是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梦中裹挟的情感大部分是消极的。许多梦境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点,大致来说,消极情感是积极情感的2倍。大部分的梦境是忧伤的、悲愤的、迷茫的,而快乐比现实生活中还要少。那些生性积极乐观的人,会随着夜晚的深入而逐渐开始拥有积极的梦,也就是说,到了清晨,他们可能从一个愉快的梦中醒来:而另一些人,如果他在醒来时一边想着快迟到了,一边还不可避免地想起梦里的伤心事,这一天就太糟糕了。
梦有可能就是一种情绪调节器,如果你能设法做一些充满正面情感的或帮助解决问题的梦,在醒来时就会比前一天睡觉前更有力量。反之,一个晚上的噩梦让人陷入更加低落的情绪,虽然我们记不得绝大多数的梦,但是,就像梦的研究者解释的那样,“无论我们是否记住了梦,这些梦都可以发挥作用”。
你可以更主动地去做梦,也就是预先排练,有些令人不快的片段,可能在梦里反复上演,就干脆把它记下来,在清醒的时候思考——假使梦里有个人欺负你,你可以在白天盘算一个有力的反击手段,比如扇他一耳光。研究表明,这种计划有可能打破你的做梦模式,结果,再次进入类似的梦境时,你就真的这样做了!很好,你一定觉得很爽,一个噩梦成了一个“优势梦”,白天的情绪会随之好转。
可以说,这是对梦境的控制。有些时候,人们能把这种“技巧”发摔到极致——在梦里,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一旦有了这种“醒觉”。人们就可以自主控制自己的梦境,随心所欲改变梦境故事。这叫清明梦,是由一位丹麦心理治疗师在1913年提出来的。应该说。那时候人还是在梦中,但是,又与真正意义上的梦有所不同,也许应该把它称作是“意识的异常状态”。但科学家还无法对此给出合理的解释。
Q2:我有一次在梦里梦到很伤心的事情,然后就在梦里哭了,哭着哭着觉得不对劲。于是梦里的我对自己说,这肯定是做梦,肯定是假的,然后就好了。请问当时的我到底是醒着还是做梦?
A:早晨醒来,往往很难搞清楚昨晚做了个什么梦——越想越迷糊,有些细节,如同打散在水里的影子,再也想不起来。对于梦的科学研究也正处在这样的局面,好几种理论都宣称它们可以解释梦的机制,然而,细究起来,你会发现这一领域依然是一团模糊。
好在,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科学家还是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梦中裹挟的情感大部分是消极的。许多梦境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点,大致来说,消极情感是积极情感的2倍。大部分的梦境是忧伤的、悲愤的、迷茫的,而快乐比现实生活中还要少。那些生性积极乐观的人,会随着夜晚的深入而逐渐开始拥有积极的梦,也就是说,到了清晨,他们可能从一个愉快的梦中醒来:而另一些人,如果他在醒来时一边想着快迟到了,一边还不可避免地想起梦里的伤心事,这一天就太糟糕了。
梦有可能就是一种情绪调节器,如果你能设法做一些充满正面情感的或帮助解决问题的梦,在醒来时就会比前一天睡觉前更有力量。反之,一个晚上的噩梦让人陷入更加低落的情绪,虽然我们记不得绝大多数的梦,但是,就像梦的研究者解释的那样,“无论我们是否记住了梦,这些梦都可以发挥作用”。
你可以更主动地去做梦,也就是预先排练,有些令人不快的片段,可能在梦里反复上演,就干脆把它记下来,在清醒的时候思考——假使梦里有个人欺负你,你可以在白天盘算一个有力的反击手段,比如扇他一耳光。研究表明,这种计划有可能打破你的做梦模式,结果,再次进入类似的梦境时,你就真的这样做了!很好,你一定觉得很爽,一个噩梦成了一个“优势梦”,白天的情绪会随之好转。
可以说,这是对梦境的控制。有些时候,人们能把这种“技巧”发摔到极致——在梦里,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一旦有了这种“醒觉”。人们就可以自主控制自己的梦境,随心所欲改变梦境故事。这叫清明梦,是由一位丹麦心理治疗师在1913年提出来的。应该说。那时候人还是在梦中,但是,又与真正意义上的梦有所不同,也许应该把它称作是“意识的异常状态”。但科学家还无法对此给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