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中年画艺术的内涵传承与形态演变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画艺术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对国内观众具有很强的文化感召力与渗透力,影视动画通过对年画文化符号与故事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意转化,不仅拓展了动画艺术的文化创意资源,还使年画非遗文化在动画艺术中得到创新性衍生发展。本文从年画文化内涵融合时代质感、传统年画韵味叠加数字视觉美感、颠覆性重构下年画文化符号的嬗变三方面论述了年画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内涵传承与形态演变。
其他文献
《哪吒重生》中新“都市超级英雄”,《姜子牙》中新定义的“武士英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小魔童”形象等,它们都是对传统神话英雄人物形象的新解读。英雄形象转变的现象级爆点出现在2015年《大圣归来》,至此动画电影神话类型的形象范式在新语境下已经发生转变,亚类型和次类型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它们丰富了世界“神奇故事”结构主义体系,促进中国神话类型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与迪士尼童话、日本神怪、欧洲民间传说并立的第四大类型体系——中国“神话类型”。
围绕“恶托邦”“乌托邦”而展开的对于异质性空间的书写,欧美生态电影在营造视觉奇观、提升观众观影快感的同时,又清晰显影出了生态破坏、能源匮乏等全球化与全人类语境下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危机,尝试寻求一种促成物质空间、精神场域同步重构的理想性的解决路径。文章通过剖析“恶托邦”与“乌托邦”的平行书写,解构了欧美生态电影序列中异质性空间的生成机理、呈现样式及其在深层携带的文化话语指涉与意识形态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