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技术放疗食管癌不同临床靶区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mu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在根治性三维技术放疗中的价值,评价不同临床靶区照射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219例无远处转移的行根治性三维技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资料.105例接受累及野照射54 ~66 Gy;114例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46~52 Gy,原发肿瘤局部处方剂量56~70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O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3、5年样本数分别为219、172、67例.累及野组与预防野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3.0%、39.1%、27.2%和70.5%、53.3%、51.7% (P =0.013),OS分别为67.6%、24.9%、15.0%和73.7%、45.1%、26.0%(P=0.025).单因素分层分析显示病变部位为中下段、N0期的局部控制率和OS预防野组明显高于累及野组(P=0.007、0.015和P=0.054、0.013).结论 对于食管原发肿瘤位于胸中下段和无淋巴转移患者,预防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后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均能获益。

其他文献
目的 用千伏级锥形束CT (KVCBCT)离线分析非手术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随放疗变化规律.方法 18例患者分为2个组,A组[13例,依据GTV变化分为A1(10例)、A2(3例)组]常规放疗(1.8~2.2 Gy/次),每周治疗前采集1组KVCBCT;B组(5例)加速放疗(5~8 Gy/次),每次治疗前采集1组KVCBCT.在治疗计划系统上融合KVCBCT和CT图像后分析GTV变化.结果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DOI注册与服务中心作为DOI国际基金会(IDF)在简体中文领域授权的第一家DOI注册服务机构(RA),从2007年开始在我国提供DOI注册服务—中文DOI服务(http://www.chinadoi.cn)。目前已为1700余万篇中国科技期刊论文注册了DOI,成为全球第二大RA,在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与国际化方面形成了巨大影响力。万方数据公司作为中文DOI服务最大的合作伙伴,
期刊
胃癌是世界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每年约100万新发病例及80万死亡病例[1].近年西方国家远端胃癌发生率已经下降,胃食管结合部癌及近端胃癌发生率却持续增长[2],而亚洲国家仍以非近端胃癌为主.手术是可能治愈胃癌的唯一手段,早期胃癌根治术后OS率达90%[3].但大部分病例发现较晚,初诊时难以治愈性切除,其5年OS率在美国仅29%[4].全球范围内胃癌根治术后的5年OS率为
期刊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于2013年11月22—24日在四川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同时召开了第八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在中华医学会组织部郑嵘部长主持下通过民主程序产生了第八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的领导班子:主任委员由四川省肿瘤医院业务副院长郎锦义(二级)教授担任,前任主任委员为李晔雄教授,候任主任委员为王绿化教授,副主任委员4名,常务委
期刊
目的 探讨MRI定位伽马刀治疗精度的检测与修正方法.方法 利用25点矩阵水箱对伽马刀治疗精度进行多点检测,将MRI定位坐标与经过CT定位曝光验证、治疗精度偏差<0.5 mm的坐标进行比对,发现MRI定位偏差的大小及图像有无变形,然后按偏差均值±图像几何畸变率给予修正,与标准坐标间无显著差异后再行胶片曝光验证.结果 所测3家医院MRI定位25点矩阵水箱的x、z坐标轴均无明显偏移,在y轴上存在的偏差分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初治患者IMRT前PET-CT显像对其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经食管镜检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患者均为初次治疗,经常规影像检查后拟行IMRT.放疗前行PET-CT显像,观察是否有分期和治疗方案改变.结果 与常规影像比,PET-CT显像使12例患者分期发生改变(2例T期上调、6例N期上调、2例N期下调、2例M期上调).3例患者由于新发现较多的远处转移,治疗方案由放疗改为化疗.
感染及并发症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研究证明,烧伤后机体各种免疫机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这一变化与烧伤后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尽早逆转和纠正烧伤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提高烧伤患者全身免疫功能是防治烧伤感染、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治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烧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在烧伤免疫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如何改善烧伤患者的免疫状况方面
期刊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HT、固定野IMRT、VMA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CT图像进行靶区及OAR勾画,并对同一CT图像设计固定野IMRT、VMAT、HT计划.评估靶区及OAR的剂量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个计划参数差异,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IMRT、VMAT、HT计划的靶区覆盖度均满足临床处方剂量要求,但HT计划靶区覆盖度最优(P=0.000),且H
患者男,22岁.因枪击致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伴二便失禁5 d,于2003年11月20日从外院转入我科.患者诉于5 d前在蹲位时被手枪子弹从高处击中背部,伤后在当地医院仅行抗炎及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体检:背部T8棘突右侧旁1.5 cm处有一2.0 cm×1.5 cm弹孔,创口中心可见灰褐色坏死组织,少许灰白色分泌物附着,外周皮肤红肿.平脐以下平面深浅感觉及运动功能全部丧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期刊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2012年美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位居美国男性肿瘤首位[1].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显著增加,2012年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由2010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5位.外放疗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列腺癌靶区的准确勾画对提高放疗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术后靶区勾画范围一般采用RTOG共识[2],争议较小.但对于根治性放疗如何准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