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性审视

来源 :理论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关乎旗帜和道路,应从原则、价值、动力和目标四个维度进行把握.当前,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面临主体缺位失语、传播样式单一、回应迟滞低效以及表达囿于传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公信力、传播力、解释力以及吸引力流失的话语困境.切实维护和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应从提升话语主体权威性、增强话语传播效能性、强化话语解释精准性、永葆话语表达鲜活性四个方面耦合发力,最终实现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优化与提升.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立足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基础上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蕴合理想信念、实践指向、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等诸要素,彰显中国共产党独特党性、鲜明品质与坚定立场,有着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的革命精神形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魂和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初始密码和精神之本,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动能和力量源泉.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锚定中华
通过深刻分析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将沂蒙精神概括为“为民靠民、爱党爱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开拓担当、无私奉献”24个字,或者简化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开拓担当、无私奉献”16个字.正是由于党和人民军队的“为民靠民”,才有了沂蒙人民的“爱党爱军”;同时由于党和人民军队的“为民靠民”和沂蒙人民的“爱党爱军”,才产生了沂蒙党组织、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从而才激发出“开拓担当、无私奉献”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沂蒙精神是沂蒙老区党政军民在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里共同铸就的革
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GC-MS)、热辅助水解甲基化裂解气相色谱质谱(THM-Py-GC-MS)对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原始瓷碗中残留茶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证实为煮(泡)之后留下的茶渣,将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向前推了300多年,提前到战国早期偏早阶段.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煮(泡)过的茶叶残渣,为研究茶的早期起源、利用、传播,及其在地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万里茶路研究和“申遗”等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能够有效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深层次推进国企混改;国企混改的深化也能促进国资监管体制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通过梳理国资监管体制与国企混改间的逻辑关系,理论分析发现协同推进国资监管体制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从改善企业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及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但当前由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相对分散和模糊、不同地区和层级国资国企改革进度不一致以及有些企业改革中存在重形式而轻内涵建设等问题,致使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与深化国企混改协同发展面临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破解时代难题的前沿理论,新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变革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能够破除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误区,引导社会各界对抢抓碳达峰窗口期的市场预期,有效推进对碳达峰面临的相互交织的各种矛盾、风险、挑战的准确识别.这种具有实践引领效应的新发展理念,从探究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谋划低碳发展的大循环格局、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与适应气候变化、把握和扩大新能源国际合作各方的利益交集、建立碳普惠的正向引导机制等方面,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
进入新时代,接续转换农业新旧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有赖于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及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重要的微观基础.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作用于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发展的“无中生有”和“有中出新”,推进农业生产函数、农业效用函数和农业福利函数的改善及其动态变化,从而促进农业“物的增长”和“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基本逻辑框架是: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满足农业中高端需求
在马克思主义原初理论形态中,哲学视域的探讨宏观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进路和历史趋势,澄明了确立共产主义目标的合理性.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集中探索并回答了已经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向共产主义的基本路径、方式和战略策略问题.马克思晚年人类学视域的研究转向则是要回答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方社会通向共产主义的具体道路.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延续了历史唯物主义“东方逻辑”的探索,充分回答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没有能够在理论根本上阐明经济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文化养老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应对养老问题的一种积极探索.当前文化养老的研究与实践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含义界定不清晰、顶层设计不系统、具体政策实施不平衡等.由生活质量视角出发对文化养老的相关研究与政策进行思考,系统梳理文化养老的目标体系、供给主体、受益对象、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提出由目标维度、基本维度、测量维度等构成的文化养老评价体系,对于我国文化养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04年取消农业税以来,中央逐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基本形成了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粮食支持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补贴有转化成地租倾向、侧重前端生产保障、政策支持强度相对较高、地方积极性弱等.纵观主要国家的粮食支持政策改革可以发现,其粮食支持政策改革总体遵循着市场化导向的路径,从以价格干预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脱钩补贴和农业保险政策为主.面对严峻的国内外挑战,我国的粮食支持政策要以市场化为目标,不断调整、释放支持潜力
政策是治理的载体,探究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能够更好地认识治理成色.政策变迁有三种动力机制:作为直接触发机制的选举、作为常规推动机制的议程设置以及作为核心稳定机制的偏好.选举机制及其功能是实现实质性民主和程序性民主的统一,选举之于政策变迁并作用于国家治理的意义是实现决策的注意力转移;议程设置是注意力分配过程,其实质是“让问题成为问题”,在注意力稀缺、饱和和转移三种情形之下,政府议程在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渠道上占据主导地位;偏好来自于理性,在偏好稳定的情形下,政策变迁取决于制度摩擦的阻力水平,其不可测量性需要追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