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再造 台商世代交替新思考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haiyan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代接班的話題隨著轉型升級的推進,也談了很多年了,此前從父輩台商一代了解到的更多的資訊是:二代不太願意接班,更願意繼續留在海外過逍遙自在的生活;或是有自己喜歡的專業和要追逐的夢想,對父輩的事業沒有興趣;抑或是就算勉強接班企業事務卻並不適應,沒有拚搏精神……
  當然,不乏有接班非常順利成功的典範,如達芙妮、冠門閥門、和成衛浴、寶島眼鏡、森田藥妝、石頭記、運時通、煜豐機械等許多的台資企業,這其中又可分為三種不同的情況:
  一是接班較早有十幾、二十來年的,是「少年早當家型」,一般事業版圖相對比較大、根基穩固,要做的是把父輩事業發揚光大,基本還是會圍繞家族本業,多數是進行商業模式的突破創新或是產品品質、品系的提升;
  二是二代處在總經理崗位,父輩還是坐在董事長之位觀望、把關、掌舵大方向,這樣對於接班人來說,決策壓力要小很多,有一個循序漸進而入佳境之過程,可以稱為「上陣父子兵型」,當接班者慢慢可以獨立決策、全面管理和運營企業,董事長就可以當甩手掌櫃了;
  三是父輩產業屬傳統製造業,企業未來在市場上競爭力會逐漸減弱,需要進行轉型、升級或多元化發展、轉投資的情況,二代會在保證父輩產業的基礎上,開發做自己更感興趣、更有優勢發揮的新事業,多數會轉向電子軟體網路、服務業、文創業及新興產業等,此種可謂是「固本開源型」。
  在接班與未接班之間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是,台商青年二代們由於剛進入企業,可能是在基層一些的崗位上,主要關注於企業具體事務,正在「練內功」;兄弟姐妹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上層人脈資源基本還是父輩在打理,只在一些培訓、管理課程中才能更多看到他們的身影,為接班做著準備。
  接班或不接班,是種結果,或者說是種現象。至於「接班」二字對於台商世代交替來說,是否定位定義準確恰當,其實還存在一些異議,不過離不開兩個話題——「傳承」和「再造」。我們不妨走進青年二代台商們,去探個究竟,或許會有一番新的思考方向。
  2014年9月13日,《台商》月刊與深圳台商協會青年委員會的青年台商代表們進行了一次傾心地交流座談,其中有傳承接班者、有接班開拓者、有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有台幹升格為股東者、有資深一代青年台商、有剛進入大陸的台幹……人數雖然僅10來人,但正好具備了一定的代表性。
  關於「富二代」標籤
  台商青年二代由於從小家境優沃,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一代。近些年在「商二代」、「官二代」、「星二代」身上出現的許多事件,就像一個硬幣有著正反兩面,自然也有人把這個標籤貼於台商青年二代們身上對比之,因為他們有個共性和共同的名稱——「富二代」。
  那麼,青年台商們又是如何看待這個稱謂呢?對於別人的評論又有著怎樣的感想?
  Grace:的確有時候有人會用比較酸的負面的辭彙來評論「富二代」,認為我們就是玩樂享樂的一代,好像「富二代」就是原罪,你做得好,是因為你家境很好;做不好的話,那你就是敗家子。對於這些,就看我們怎麼來調整自己,盡所能地讓自己做出成績來,讓大家看得到我們的努力。但其實更多時候,不要太在乎別人怎麼說,只管做好自己就好。
  黃厚生:兩岸文化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台灣,家裏一般兄弟姐妹也多,要生存完全得要靠自己的努力,仗著家裏有錢權而胡作非為、炫富的行為會讓人嗤之以鼻。
  關於學業選擇
  台商二代們一般都有海外學習或者見習培訓經歷,但也並不全留過學;在台灣完成學業,男生待服完兵役後,即進入家族企業的,也占有大比例。
  而到哪個國家留學,選擇什麼專業,一般會根據家族事業未來發展的需要,多數由父輩建議、安排。比如有兄弟姐妹幾人的,可能會分別留學不同語言系的國家,如英美澳加、法歐、韓、日等國際貿易活躍地區;而專業選擇一般會基於將來接班、管理或戰略運營策劃的需求,金融、市場、財會、法律、機電、化學、工程、IT、品牌、管理等大眾化專業居多。
  但也並不是都是學業選擇會有接班考慮,那麼,父輩們與青年台商二代們之間具體都會怎樣來選擇和安排呢?
  Grace:我是來大陸這邊工廠後,有離開進行短期的海外進修。當時我在選擇大學科系的時候,倒並沒有特別考慮接不接班的問題,父母也沒有對我有專業選擇的特別要求。
  Michael:我的專業和接班還是有一定的關聯,我家之前是做電機的,由於父母肯定是有希望我們做接班的準備和想法,所以我大學的專業是電機和計算機。但是我一開始並沒有接班意願,這中間還是有過一段的掙扎和接受過程。
  關於擇偶標準
  門當戶對,不論是哪個年代,其實都是一個普適的原則。台商二代們由於肩負著企業傳承發揚的重任,對於擇偶標準,還是有著一定的匹配要求。雖然他們大多性格比較自由隨性奔放,但關係著家族事業傳承時,會有著更多的考量因素,反而顯得保守傳統一些。
  那麼,他們到底會考慮一些什麼?會有怎樣的要求呢?
  Grace: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有自己的事業,不要進來我在管理經營的企業。因為工作當中常常比較容易發生不同意見和矛盾,這樣會影響到原本很融洽的感情。如果我們各自有自己的不同的事業,有些時候,可以選擇公司之間相互合作、互補,而且在生活當中彼此也能理解工作當中的壓力,有共同話題,彼此會有認同感,能相互鼓舞奮鬥熱情。假如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因為站的角度不一樣,經營理念和價值觀也還是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有可能造成沒辦法溝通。
  Jeson:我是自己白手起家創業,關於擇偶標準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和想法,但是如果對方和我沒有共同的語言,沒辦法相互理解的話,就不要在一起。
  關於是否從小接收到父輩灌輸接班理念
  目前,二代有接班而且已經順利走上決策崗位的企業,會發現有個共同點:那就是父輩基本從小就開始給其灌輸接班理念,有意無意地讓二代們接觸家族企業,假期到大陸過,或者到工廠感受一下。   那麼,父輩們一般都使用些怎樣的招數呢?二代們對父輩的創業歷程都有些怎樣程度的了解?對父輩們的安排會反逆嗎?
  Grace:由於父親是在台灣創業,小時候有在工廠當「童工」,也一直會聽父親在講一些他的創業故事,算是比較了解父親和公司的發展歷程,這應該是他從小就在給我們灌輸艱苦創業的理念。而到我上大學,父親就常常會給我打電話,跟我講公司近來發生的事情和狀況,然後告訴我他是怎麼解決的,是用怎樣的思維去對待。後來課堂中就會發現,老師教的和書本中的有些方法和理念,父親已經告訴我了。這對於後來進入公司,有很大的幫助。雖然剛開始,父親還是會交待我一些要注意的問題,盯得比較緊一些,慢慢就能放手,選擇相信我,憑著我的個性和經驗、思維去自主決策,他只是把他的經驗分享給我。
  Michael:我們家庭溝通模式比較特別,父親並沒有說從小就要給我們灌輸接班理念,所以他們的創業故事之前也知道的不多,後來才了解的。反而是我母親做的和要求的會比較多一點,母親灌輸的理念對我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不然也不會像今天有接班的故事了。
  資深青年一代台商站在中間立場談二代接班
  在深圳台商協會中,劃定青年為45歲以下,即年齡範圍為25歲至45歲。那麼,40至45歲的青年台商,可謂是「資深青年一代台商」。他們既感受得到台商父輩一代關於接班的困惑,也了解青年台商對於接班的猶豫。
  黃厚生:關於企業接班、二代接班,我們普遍的感受是,現在很多台商的第二代其實是不願意接班的,因為我們台商很多是傳統產業,而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學有所長,學業上可能依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這個專業,學成之後家裏的傳統產業可能已經不適合長足發展而面臨轉型。特別是工廠的環境他們不會適應,每天要盯著熬夜、趕貨,環境嘈雜,面對著機械就像生活也變得機械一樣,他們可能更崇尚新興的產業,比如電子商務、文化創意類等輕鬆舒適的辦公室工作,這樣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很多父輩抱怨說自己的子女不願意接班。
  譚世詮:現在台商二代未必會都接棒父業,我是從事有害生物防治,可是我的子女不見得會從事這個行業,這些我們也應該是要理解他們的。但二代們有自己的優勢,已經有父親事業的鋪墊,會少辛苦很多,少奮鬥很多年;而父輩已經搭建好的一些人際關係,我想他們也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關於「接班」定義
  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第一波台商西進大陸也30年有餘,他們的子女陸續進入而立之年,而台商一代們卻陸續走向花甲。再者,30多年來,台商大多是在傳統製造產業,現在也面臨著轉型與升級,需要新方向、新思維。一切的時代特徵與發展契機都在呼喚,台商二代接班時候到了!
  但「接班」二字是否定義準確呢?大家都這麼直觀地理解成一種當然的思維了,可是在青年台商、台商二代們的心中,卻未必認同。且來聽聽,他們到底有著怎樣的理解和想法?
  Michael:我關注接班問題有很久了,也有關注大陸的接班狀況,發現兩岸在處理接班問題上有很大的差異。台商現在一直講「接班」,我個人覺得這個定位是比較窄的。接班的意思是,過去做什麼,現在接著還做什麼。如果父親是做打印機的,而現在這個產業面臨淘汰,那是否一定還要接著做?
  世界在快速變化中,思想也要跟著應變。作為台商,我們應該做的,是把孩子訓練成「創二代」,我發現很多企業家是把孩子訓練成總經理,而不是企業家,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今天這個最需要創新和轉變的時代,如果企業的大方向大戰略還是從前的,你讓孩子作為「總經理」或以「總經理的思維」去執行,相當於挖了個坑讓他跳進去。
  過去需要的是製造業,從沒有到有的階段;而現在更多需要的是服務業,從有到滿足的階段。此時如果企業內部沒有改變和創新的驅動力,作為接班執行人,如果不打破僵局,不鬧一場內部革命或家庭革命,恐怕也就只能因循守舊了。
  Grace:有的父輩企業很成功,但他的孩子卻不一定適合經營企業,他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天賦、興趣和特長。所謂的「接班」,當父輩積累了一定的資源,應該是培養子女如何能創新自由地去運用這些資源,而不是守著原來的。如果子女確實不適合或不願意接班,就應該採用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家族只是擁有股權、所有權,這樣或許更能讓企業發揚光大。
  Michael: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延伸下去,但是商業模式不需要延續下去。具體用什麼詞語來定義「接班」才準確?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接班者也應該是一個創業者,要成為新一代企業家,要能創造更多新時代的社會價值。
  關於接班者心態
  雖然很多青年台商二代已經進入家族企業,有的迫於家庭親情不能讓父輩用血汗辛苦打拚的事業付諸東流或落入他人之手,有的是從小就知曉自己將來要承擔家族企業責任,有的是並無特別理想和追求不如就接受父輩安排……如此等等,不論何種情況和理由選擇了接班,由於家庭從小的教育理念以及自身心態的差異,也就造成了接班者上崗後的心態的不同。
  Michael:由於大家對於「商二代」的要求是,有功沒有獎賞,但是打破你要賠。因為這樣,我們會有怎樣的心態?守業就好了,我不要出事,不要在我手上搞砸了。假如父輩從事的是可能將被淘汰的製造業,而我們明明知道服務業才是未來,需要把工廠關掉,冒風險去開餐廳,這時接班者可能就會有三種不同的處理心態:
  第一種是,反正家裏已有金山銀山,我用不著去拚命撞牆,也用不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躲開點,去別處打工或當個公務員都好,就是不幹家裏的事業,屬「逃避型」;
  第二種是,雖然接了班,但缺乏改變的勇氣和能力,大方向依然沿著過去的路,只是稍做轉型升級,這意味著,過去做杯子的,現在還是做杯子,只是研究怎麼把杯子做得更漂亮一些,過去1個杯子賣2塊,現在研究怎麼把它賣成5塊,屬「總經理型」;
  第三種是,父輩企業家也意識到企業方向要有改變,他把人脈關係和資金交給孩子,讓他獨立去創業,或者在集團延伸出來一些相關產業,但是給他一個機會去重新塑造自己和新的企業文化,屬「創業企業家型」。   很多人在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常常忽略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其實傳統產業跟現代新興產業最大的差別是文化差異。傳統產業都一般關注要怎麼控制成本,一切按照制度和流程來,雖然它的存在有它的道理,可就是因為這些經驗主義,會害死我們這一代。時代變了,環境變了,市場變了,競爭力也要跟著變。
  青年台幹關於未來思考
  青年台幹是與台商二代們共同成長的一代,處在台灣經濟起飛、又見證大陸經濟騰飛的大時代,一樣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優越的成長環境,10年、20年後他們將共同成為大陸台商的中流砥柱,是「大陸台商」整體的接班人。他們與大陸青年一代攜手,未來將是中華民族品牌揚名國際的主要推手。
  那麼,他們對於未來,會有些怎樣的思考呢?
  Sean:我現在會計師事務所,主要幫客戶做稅務規劃,在拜訪客戶的過程中發現,現階段想要來大陸投資的,已經不是製造型的傳統產業,而比較多的是現代服務業,因此爭取到了外派機會來到大陸。到大陸後,視野擴大了,心態也有了蠻大的改變,覺得大陸的包容性很強,市場機會很大,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戒驕戒躁,讓自己平穩下來。
  Johnny:兩岸已陸續開放金融,台灣的金融業爭相搶灘大陸佈局。我的專業是財務管理,因為金融業在第一市場,競爭優勢會更強,希望能用在台灣積累10多年的經驗,在大陸找到機會和市場。當然首先是學習大陸相關政策和法規,熟悉大陸人文和市場,大陸也有許多值得我們
  去學習的企業家,如馬雲等。
  青年台商關於創業
  當你看到台商二代逐漸浮出水面,走到台前時,同時,你也會發現,新世代中湧現出了一批青年台商,他們是白手起家創業的一代,他們也可能是積累到一定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或成為公司股東,或自行創業的一代;他們可能是一代台幹的子女,成長在大陸,也可能是懷揣著夢想,在大陸尋找人生舞台的台灣年輕人。
  他們對於在大陸創業,有著更多想要表達的心聲,或傾訴,或展望……
  Jeson:我在創業之前是在台灣一家LED零件企業負責新照明事業,發現在觀念上與老闆存在很多的不同,而且公司不太願意改變,所以選擇離開,來到大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業。因為在台灣大家有習慣喝下午茶,包括咖啡、茶飲、糕點等,這是台灣的強項,於是就來深圳做創意餐飲。後來發現小品牌很難與現在大品牌競爭,而且要在好地段拿大門店,前期投入費用都不菲,所幸「台灣」兩個字在大陸就是品牌,加上創新,在市場中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但比較吃虧的是,不太了解政府鼓勵的發展方向到底怎麼解讀,需要依靠協會的力量。
  Joyce:大家都在占領大市場,把注意力放在大企業身上,比較少有人關注小企業和小品牌。而現在大陸已是「移動的市場」,是「手機市場」,由於原來所從事行業的關係,還是會把市場點放在移動支付上,把所有的價值觀放在手機裏面,未來人們可以不用卡、不用帶錢,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一切,你能想到的都已綜合放在手機裏了。我們所定位的合作夥伴主要是中小企業。
  上一輩肯定是保守一些,希望我們穩定一點,要投資一筆錢會評估很多;而我們這一代的想法是,如果我們不跳出去,永遠不知道成功在哪裡,就算失敗了也至少會學習成長。雖然不是每一個創業者都會成功,但每一個創業的過程都是積累經驗。
  Michael:我雖然接班家族集團中華區的事業,集團所涉已達十來個行業,但我也有自己創造新事業。父輩要做的是把我們培育成企業家,而不是接班人。我有一位青年台商朋友,他雖然不知道創業要做什麼,但他仔細研讀了大陸的「十二五規劃」,發現農業是未來重點扶持產業;然後他就到政府部門去找資料,看什麼農產品是需要大量進口的,於是他就從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其實我們在有資金、有資源的情況下,還需要有資訊。
  關於協會對青年台商的意義
  各地的台商協會就是台商在當地的一個「家」,是心靈歸屬。深圳台商協會成立已24周年,守護了老一輩台商在大陸的成長。隨著「傳承」,協會的會務幹部也開始呈現更多新鮮面孔,有活力、有熱情、具奉獻精神的青年台商逐漸在協會中獨當一面,他們跟父輩一樣,把台協當作自己的「大家庭」。
  那麼,協會對於青年台商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他們又將引領協會怎樣發展?
  Joyce:我的個性是樂於助人,大家有什麼問題就會問我,形成了習慣,這讓我在協會中能有好的人緣,收穫了許多的快樂和感動。雖然在處理一些具體事務和人際關係上,有時也會有辛苦,卻學會了成長,得到了歷練。收穫總比付出多。
  黃厚生:我加入台協有十幾年了,第一次接觸台協就是因為企業出現麻煩,當時正是現任會長陳合泰帶著我走訪各個部門幫忙解決的。協會積累有很多人脈和資訊,就不會出現閉門造車、夢想變幻想的情況。雖然很多的精力用在協會事務上,但我們有更多機會跟前輩和商界精英交流學習,也有更多機會了解政府部門運作機制,了解當下政策,有時,別人一句話,就能一語驚醒夢中人,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當然,參與協會,不能設想從協會拿到什麼好處,年輕人不要太功利,吃虧是福,多付出一些,自然有一天會有回報,可能是無形的收穫,也可能有商機,不要去強求。
  「台商協會」其實是「同鄉會」加「商會」的概念,我們都來自同一個家鄉「台灣」,有鄉情的天然聯繫,為了彼此能夠更好地發展事業,而聚在一起。為了讓協會會員之間互動了解更多,我們採取分組制,小組長就近照顧會員,就能更好地發揮實質的協會功能作用。目前還只有深圳台商協會總會下有青年委員會,我雖然任主委,但希望各個聯誼會也能有自己的青年會,能夠真正把青年台商、台幹的力量和能量挖掘出來。
  後記:
  參與此次座談的還有《聯合報》的前輩和同仁,大家傾聽著、記錄著、思索著……
  2個多小時心與心的交流,敞開胸懷,暢所欲言。
  彼此都是年輕人,在感受他們創業激情的同時,感歎著這一代青年台商的獨特魅力與品質,他們見地獨到、成熟穩重、團結奉獻、務實創新、自信超越、敢想敢闖、勇於擔當……
  而關於是否願意接班、接班怎麼定義、是傳承還是再造等問題已經顯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要成為自己這個時代的主角,成為創業的一代,成為能創造新時代社會價值的企業家!
  當座談結束,大家就匆匆吃了便當,拿著各自的球服,就奔向兩岸青年籃球賽場了……
其他文献
【門診病例】  張先生是名公司業務主管,由於業務量增加,時常至各處出差應酬不斷,最近半年突然發覺失去了工作沖勁,常感疲倦、食欲降低、腰酸背痛、睡眠不安穩、健忘情況,甚至莫名其妙出現煩躁不安,氣色也越來越差,經過一週休養後癥狀仍沒有改善。就醫後,綜合舌苔、脈象,診斷為「肝腎陰虛」疲勞綜合癥。通過中藥調理及筋骨調整復位松弛術治療3個療程,張先生身體逐漸恢復到平衡狀況,疲倦情況已完全緩解。  【病理分析
期刊
2008年,銀監會下文要銀行支持鋼鐵、建築等傳統企業;現在突然不給他们貸了,他们的存量貸款放在那,怎麼辦?只能接受高利貸。這是監管過度造成的利率怪圈。  解析:  銀行業未來不會遭受重創。  第一,由於銀行業特殊的歷史原因,中國的銀行業總資產占金融行業總資產比重太大,但不能因為國外,比如美國的銀行業占金融行業的比重不是那麼大,就推理中國銀行業的比重會逐漸縮小。  第二,利率市場化之後,銀行業是不是
期刊
2011年,雷柏科技從國際四大機器人生產商之一ABB購買了75台「IRB120」工業機器人,開始了重構生產線的旅途。  這是近乎冒險的嘗試,雷柏科技包括購買ABB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改造花費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此前大陸的滑鼠、鍵盤等無線外設產品行業尚無使用機器人的成功經驗。但如今雷柏科技在這條路上已初步成功,並被業界當作羽量級機器人運用的典範。  用工業機器人替換人工,這已是大陸製造業
期刊
在被國際香水和化妝品巨頭科蒂收購3年多之後,本土品牌丁家宜終於還是沒能逃過謝幕的命運,步了另一個本土品牌小護士的後塵。  2014年6月4日,一封科蒂中國CEO Anita Yang給中國全體員工的郵件被曝光。在郵件中Yang明確表示,科蒂集團已經決定改變科蒂大眾化妝品在中國的經營模式,當日晚些時候將與利豐集團簽署一個經銷協議,今後利豐集團將代表科蒂在中國銷售其核心大眾化妝品牌,但其中不包含丁家宜
期刊
企業用人年輕化,已經成為大陸職場的趨勢。以往企業主對於年齡的要求沒有太嚴格的限制, 只要是人才,55歲以下基本上都不成問題。但根據這兩年成交的候選人來看, 可以明顯感受到45歲左右才是老闆們比較接受的年齡, 甚至有些客戶直接擺明告訴你,45歲以上就別再送來了……想想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大陸工作遠不如想象中輕鬆,只有腦力是絕對不夠的,若沒有体力的配合,再多的想法也只是空想。  導入新思維、新創意、新活
期刊
在工作計畫中,管理者常常用一個「最後期限」來幫助團隊成員克服惰性並專注地完成指定工作。但心理研究學家卻發現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緊迫的期限在很多時候會限制工作時的心情及思維,使工作品質大大下降。  凱斯西儲大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系教授理查·博亞齊斯的研究發現,緊迫的期限會逼使人增加緊張感和心理壓力加劇,處在這種狀態下,就越難想到解決問題的其他途徑,也不會產生新穎創意的點子。  哈佛醫學院教授
期刊
微深科技公司的總經理肖國棟正忙著把他的3D打印產品推向市場,試圖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他的這個想法有望在近期破冰。因為近日大陸首台生物植入物3D打印機通過了國家監測和應用研究,進入到了批量生產階段。這項產品正是肖國棟的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家當地做生物材料的企業,定制了他們100台這樣的3D打印設備。  肖國棟表示,近期以來公司忙著生產、調試並陸續交貨,已經交付了幾台。「3D打印產品在企
期刊
2014年7月20日,對民進黨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民進黨在這一天召開第十六屆第一次全體黨員代表大會。對蔡英文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是她在民進黨聲望低蕩不振時再次回鍋接任黨主席。儘管這個日子很重要,但是開會遲到的黨代表卻有三分之一以上,不僅如此,還有高達20%的黨代表缺席本次重要會議(應到567人,實到458人)。  民進黨是個自由的政黨,退黨、入黨悉聽尊便。但是,民進黨也是一個剛性政黨,有黨紀、有
期刊
案例重現  2014年6月30日,公路快運企業天地華宇集團宣佈,收購原凡客旗下的快遞企業如風達,後者將作為天地華宇旗下的快遞品牌獨立運營。  如風達優良的配送服務曾是凡客的一塊招牌,在如今各大電商紛紛佈局自建物流的大環境下,失去物流支撐的凡客如何重塑輝煌,令業界擔憂。  凡客消失在頭條區已經很久了。2010年火熱的凡客體之後,凡客的壞消息就接踵而至:從服裝擴張至3C失敗告終,估值一路走低,市場份額
期刊
案例重現  當全球眾籌平台老大美國Kickstarter在2014年3月宣佈從全球570萬人處得到融資達10億美元時,大陸的眾籌鼻祖「點名時間」也獲「經緯中國」、英特爾投資數百萬美元的A輪投資。最近,「京東」也推了「湊份子」進軍產品眾籌,周鴻偉通過眾籌首發新書,「天使匯」、「原始會」、「大家投眾籌」專案,「幫扶微創企業」如火如荼。連房地產電商也策劃著「眾籌買房」,讓更多人出得起錢,買得起房。  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