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桥秀”的拷问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i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无力者看中一座桥,这座建筑就开始承担交通意义之外的社会功用,它在此时转化成了信访局,劳动仲裁部门,公安局,法院甚至——情感的宣泄口。
  当陈富超爬上桥,当章俊带着几个农民工爬上高楼,想用被一些媒体称为“跳楼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麻烦时,事实上是在提示这个社会,那些所谓正常的麻烦解决程序出现了问题。尽管绝大多数的他们确实是在作秀,但在大桥和高楼之上的他们,在现实中,觉得没有充分的渠道来維护自己的权利和权益,他们是无可选择的弱者。
  尽管这种“跳楼秀”让社会支付了较高成本,但真正制造这些成本的却不是这些农民工。
  “好心办坏事”的广州推人老伯充当了一个社会仲裁者的角色,而真正的仲裁者却似乎总在缺位。
  而更加需要警惕的是在类似事件中公众的日趋麻木和厌倦,这个社会是否正在失去同情心和正义感?正是这样的同情心才会为遭受冤屈的弱者带来温暖和希望。唯有这样的同情心存在,才能让无力者找到更多的路,而不是爬上一座桥。
其他文献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  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