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伤痕文学”开始,中国的当代文学经四十年历程。这四十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确立其自己不同于以往的文学样式和风范。因此,中国的当代文学有可能进入这一“世界文学”的地盘或视阈的某种诉求,或者说,中国的当代文学本身已经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便成为我们当下对中国文学的一种观照,也许还成为某一话阈的认定。这一话题可以作为原来弱势一方的积极并强烈地回应,成为中国作家和评论家的话语诉求或正在形成的话语语境。进一步讲,当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世界对话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话语权的时候,中国的当代文学似乎也萌动着某种翻转或逆袭的意识。也就是说,中国的当代文学已经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或某种重要的参照物。但是,进入“世界文学”或者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部分”或一个“重要的部分”,显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当下似乎不能绕过去的话题。
  自歌德(歌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天才与全才,歌德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思想史、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建树,至今光芒照射)提出“世界文学”以降,“世界文学”一概念以及它所涉及的范畴,一开始便有争议。而且随着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文学所呈现的面貌与歌德所界定(其实并没有界定)所预言的,并不完全一样。特别是歌德认为, “世界文学”的出现是因为“历史的终结”(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这一生产方式呈现的整个社会、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已经获得了不可能再有比此“终结”更可能出现的“历史”)而获得的。尽管“世界文学”所指,它包括欧洲在内的所有民族所有国家的文学的,都应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但是,这一“世界文学”的视阈依然欧洲中心主义的,哪怕它是以击碎“欧洲中心主义”的面貌出现的。也就是说,它依在存在一个假设的前提,那就是欧洲之外便是“他者”。无论“他者”的史前地位和后来地位如何,“他者”是一个预设的题。即便具有世界意识和全球眼光的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具有世界意识的话题。但,这是对从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间所形成的欧洲中心论或欧洲先进文明史观的挑战和反叛。这一话题的提出,毕竟给了“他者”的机会和共处。也就是说,站在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曾寄厚望于东方诸民族的文学。通过东方诸民族的文学,共同建构“世界文学”:崭新的,不同于自文艺复兴以降至十九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
  即便作为“他者”,“世界文学”作为一种参照,或者作为一种视阈,于当代的中国文学,显然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世界文学没有中国文学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后者,这更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内在的冲动。有如下几个话题,似乎成为我们今天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话题。一、中国文学呈现的价值是否与世界文学(此处主要指欧美及拉美文学)相成还是独立,或者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反之一样)是否已经趋近?二、当代文学的中国传统的变易或者更新,是否已经完全摆脱原来的传统?三、中国作家的现时写作的姿态,与世界文学的写作姿态是否已经趋同?四、以汉语的写作,是否与印欧语系的写作,已经构成了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或是已经是一部分?五、中国当下所说的世界文学是当时所说的世界文学即欧洲中心主义破灭还是依然存在?六、中国的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获得,是否已经与世界同步,或是已经超越?如果这些话题成立,那么其间的每一个话题都将是重要的话语语境。这则文字,仅从最后一个话题展开。
  “现代性”,就一般意义上指,欧洲自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启蒙运动之后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关于现代器物、现代价值观、现代生产方式与社会方式的总和。中国自十九世纪后期即晚清至二十世纪初期即民初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中国从古代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旅程。或者说,中国的现代性是自新文化运动开始获得并逐步向前推进的旅程。新文化运动,并非一个完全欧洲中心主义的产物,但说它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产物并没有错。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获得,同样来自它自己的内生力(反封建与自强)。特别是中国接受了以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社会学、哲学以及美学等)之后所改变的政治版图及经济文化版图,使得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获得更具其自己的价值和表达个性。至于,中国的当代文学来源显然是复杂的,但总其原因,大致有三条:一、源于对28年文学及政治的反思即“伤痕文学”,如《伤痕》《芙蓉镇》等;二、源于对自己本土文化传统的反思即“寻根文学”,如《棋王》《神鞭》等;三、源于对欧美(包括拉丁美洲)当代文学的学习与借鉴,如《红高梁》《虚构》等。这三个来源,第一个来源似乎比较简单:它源自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同时也源于对刚刚过去了的某些沉重历史社会的反思与批判。第二、三种即以反思自己文化传统和借鉴欧美文学最为复杂。从反思文化传统来看,它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与中国古典文学或古代文化以及民间文化中寻找其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一个方面是与英(如狄更斯等)法(如巴尔扎克等)俄(如托尔斯泰等)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及批判现实主义,变异为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借鉴欧美,大致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拉美的“文学爆炸”的代表作(如《百年孤独》包括北美的《喧哗与骚动》等)里获得表达方式,同时又在英法德主要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如加缪、萨特等)甚至更远的如十九世纪后期的波特莱尔、二十世纪初期的乔伊斯等那里获得灵感和思想。如果还有的话,那就是,在1978年当代文学发轫时抛弃了的或者不再成为中国文学圭臬的俄苏文学,在二十世纪后期特别是在新世纪初期又重新拾起,并通过意识形态的关注,再次获得与中国近现当代文学有着的血缘关系,以及俄苏文学中国化的价值观。由此错综复杂但却脉络比较清楚的来源与语境所展开的当代文学现象和文学实践,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获得及确立,建构了当代文学的整个框架。而这个文学框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基本形成。此后的,基本上是这一框架的衍生和扩展。如果考虑到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到二十一世纪兴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态赶上了电子时代的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的获得与确立,正是中国当代文学有可能或者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个音盼(或者一个重要部分)。   “全球化”这个词,今天已经被世界所通用。尤其是当代中国,这个词以及它在中国所获得的语境,显然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全球化,不仅用于这个地球上的经济和商业,也许还用于文学艺术以及其他领域(而且,中国正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世界文学”这个诞生在十九世纪初期的文学术语以及它的语境,在两百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恐怕应当让位于“全球化文学”。前文已备, “世界文学”是一试图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它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也就是“世界文学”这一语境,为非欧洲(当代包括北美)之外的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学提供某种道义上的庇护所,进而提供某种生长平台。在“世界文学”的语境里,非欧美的其他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文学,从边缘向中心靠近,进而获得与中心相近、相似的地位。排除它自身内部的需求因素之后,仅从与世界文学相关的话题来讲,这便是,中国当代文学近四十年所走过的路程。在这一路风尘一路艰辛的前行中,中国的当代文学所取得的业绩,既可以看成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野心,也可以看成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焦虑。对于后者,因为我们依然纠结“世界文学”这一语境。也就是说,中国的当代文学的现状、面貌以及影响有多大程度与“世界文学”站在同一平台上?或者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业绩与地位,怀疑的与自信的,在某一基准(即原来“世界文学”的语境基准)上能否达成某种共识?在这一话题上,有一句流传甚广而且极具诱惑力的口号,需要多说两句。这就是“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这口号,即使剔除它的民族主义色彩,它依然存在问题:一、它掩饰中国文学的自卑,二、它遮蔽了“世界文学”的欧洲中心主义,三、它可能阻碍中国当代文学与全球化视阈下的世界文学的交流与互敬。还有一条,就是这一口号可能阻碍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获得的通道。现代性的获得与表达,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中之重。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获得,既是现代器物和现代生产方式诱发的,更是现代人的现代观念得来的。前者,可能涉及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和表达方式;后者则是它需要的原来不曾有过的人类的共同命运和人的普世价值。中国的当代文学当然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中国自己的,但它也一定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一部分”才建构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获得,不只是一種“他者的认同”,同时也是“自身的确认”。这也是中国当代文学自新文化以降一百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和它的全部历史。尽管,我们知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获得与欧风美雨密切相关,也与苏俄的文学相关。但有一点更为重要,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获得(以及它的呈现与表现)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中国现汉代文学的现代性并非一个自主的根基与过程。但是却在这非自主的现代性获得的过程中,逐渐变现成了自主的意识和自主的实践。而正是这自主的意识与自主的实践过程中,中国的当代文学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业绩与奇迹,及当代文学所面临的挑战与焦虑。这样一来,倘若,我们抛弃或者以新视野重新解读“世界文学”这一语境,而代之用“全球化”语境,那么,也许我们会获得与原来“世界文学”语境不一样的认知。这样,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将会呈现出新的面貌。或者说,中国的当代文学便不必执意地纠结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里份额、地位。即便中国当代文学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还需要许多作家为之努力和奋斗。2017是新文化肇事100周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年。新文学走过了100年,新时期文学(姑且继续使用这一词,也走过了40年。但文学的现化性获得,未必然就已经大功告成。或者说对“现代性”的认知,是否就已经达成了共识,特别是在强调传统文化的时候。
其他文献
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10月20日已经过去了40天。  即使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回忆,但我还是一眼认出了那个学妹。人潮中,她披散着波浪一样的长发快步走远。10月20日那天,她是第一个进入我镜头的新生辩手。  校里的杂志计划出一期采访稿,采访对象是那年“新生杯”辩论赛的落败选手,要突出“新生”“落败”“瞬间”这一系列关键词。而我身在杂志图片部,任务就是用相机记录选手落败的那一瞬间。  “抓拍!就是尽量抓
摘 要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改变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陕西省作为2014年确定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整省推进”的两个省份之一,在培育实践中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出了典范。以陕西关中地区数据为第一手资料,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家庭总人口
亚楠,本名王亚楠。中国作协会员,新疆作协理事,伊犁州作家协会主席。  巴音布鲁克  它的辽阔不是虚空在时间里  晃动 不是鸿鹄越过  汗腾格里雪峰 越过我的激情  越过最后的疼痛  而进入 而把内心掏空  但天鹅安歇在这里 她们优雅的  步履不曾被目光污染  也不曾在另一片水域抖落  忧伤 并且就像  她灰色的眼睛  拥有纯净 自由和安详  都将回到她出发的地方 回到  青青草色……明亮的音符  
摘 要 专业的师资是支撑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深度访谈6位来自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负责人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青年教师教学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据此,高职院校应对学前教育师资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师资建设方案;加强师资职后培养,提升现有师资质量;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逐步聚集行业优秀人才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学前教
摘 要 课程是中高职教育的核心。在课程的诸要素中,教材是体现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中高职教育课程能否顺利衔接的关键因素。对中高职英语教材的发生学考察显示,两者基本是“各说各话”,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衔接。要做到中高职英语课程的真正衔接,必须确定教材衔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英语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确定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英语衔接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编写内容,在教材统一衔接的基
摘 要 在移动互联背景下,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也呈现出平台化趋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社区服务中心的案例呈现出协同创新的治理机制和通过搭建服务于平台的“圈环形产业链”来实现网络价值利润池的创新绩效等方面的平台构建的逻辑机理。以此为参照,社区服务平台战略的规划与实施需要转变思维,建立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共赢治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驱动社区平台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关键词 移动互联;社区服务平台;利益共享;
摘 要 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在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工作,为促进未来劳动力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做出贡献。本文在美国和瑞士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框架下比较了教师教育的结构,旨在促进国际上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理解。以两种不同方式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准备展现了两个系统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似之处。比较的焦点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特征,包括培训机构的场所、这些机构所需教师/培训师的简历、在此类机构中工作所需要的资质、教
摘 要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增幅连续三年(2016-2018年)位于全国前列,培养了一大批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大措施、迎头赶上。具体改革与发展路径为:优化技工院校资源配置;加强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扩大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规模;提升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搭建技工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构建技工院校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三好达治(1900年8月-1964年4月),日本著名诗人、随笔作家。  三好达治自幼身体虚弱,常常因病无法上学,但他酷爱文学,一有空闲便会躲进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高山樗牛、夏目漱石、德富芦花等人的作品,进入初中后更是迷上了俳句,经常用自己辛苦积攒的零花钱购买诗歌杂志《杜鹃》。  在第三高中(京都大学前身)学习期间,三好达治对尼采和屠格涅夫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丸山薰的影响下走上了诗歌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开始,奥地利提出建设“创业之国”战略,积极推进了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并在高校内部创业教育实施体系、高校外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借鉴奥地利经验,我国应进一步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及目标,优化创业教育课程及内容,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完善创业教育平台及设施,加强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