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服务与管理模式改进初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lpf7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十几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蓬勃发展。完善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是实现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但由于中方和外方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办学体制、课程设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会面临新的使命、新的挑战。文章针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特点及现状分析,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服务与管理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服务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已形成覆盖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的中外合作与交流网络,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52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在十三年的中外合作办学历程中,在学生服务与管理过程中经过长期摸索,逐步总结出了一些符合我院自身特点的工作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90后”学生的涌现,在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者们去思考及积极应对。
  一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
  1.学生生源构成复杂,学习态度两极分化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班的学生生源构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高考途径录取的新生。 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因为不愿意放弃自己所填报的高校或是专业, 转而支付一笔不小的学费就读中外合作办学班; 二是一些没有机会进入较为理想的国内高校,或者对被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太满意而放弃的学生,他们把进入合作办学项目学习进而拥有出国学习的机会看作一条提高学历的很好路径; 三是通过单招直接录取进来的学生,他们的构成多样复杂,如退伍兵、中专生等,因而出现了在一个班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极大的现象。而英语水平又是中外合作办学班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这就导致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面对外教和外方教材时会出现“消化不良”,而有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消化不良”的学生因为成绩差而逃课,抵触外教课程,长期挂科,进而导致对学业绝望等问题的产生。
  2.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学生个性强,心理脆弱
  中外合作办学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其办学层次在逐年提高,但一般学生生源仍是以录取分数线比同一层次学生要低的学生为主,加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较高,因而学生主要来源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较为突出,个人优越感强,集体合作意识薄弱,学生普遍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大学学业及生活困难与挫折预计不足。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及学生服务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缺乏成熟的学生服务与管理体系可供借鉴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办学时间相对较短,还没有较为有效、成熟的学生服务与管理经验及理论可供借鉴参考,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只能在高职院校原有普通类型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具有本学院特色和满足学校要求的工作模式。
  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尤为明显。在中外合作办学这种特殊的办学模式下,学生对外来文化的了解渠道更多,这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和外教交流的机会,因此更容易受到国外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影响,很多中外办学班级的学生对入党不甚积极,甚至错误认为入党会影响出国。
  2.学生学习目标差异大,学风建设困难重重
  一部分出国学生在特别重视外语的学习同时,又往往忽略了人文类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学习,认为这些课不重要,也对自己出国没有帮助;还有部分学生只求能够毕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常有旷课、挂科、抄袭等现象发生。这些都会严重危害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特别是有部分家长对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听之任之,认为只要毕业时能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学生自我成长能力低,增大了管理难度
  中外合作办学的普遍教学模式多为中外双语教学,外教全外文授课,同时引入外方教材及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出国前要达到符合要求的外语水平和中方外方规定的专业课成绩等,因而学生入学后课程安排紧,难度大。特别是外方教材以英语为主,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给本来学习基础就薄弱且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带来了压抑感及挫败感,而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对学业得过且过,“及格万岁”。外教宽松的课堂教学方式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冲突,也让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无所适从。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学生思想和行为出现不稳定,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化途径和建议
  1.加强经验总结,重视提高辅导员培养业务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入国外先进的教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同时,在学生服务与管理上也要学习国际先进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这对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原有的学生服务与管理模式使得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者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处理学生烦琐的日常工作事务上,而很难有时间与学生深入交流,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业上的困难也很难及时掌握。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业务水平。同时应具备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积极学习国外学生的管理经验,掌握所带班级学生专业发展动向;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及坚定的政治立场, 善于将不同文化进行融合, 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各项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业导师。
  2.更新传统学生服务理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开展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过程中,要突出“服务”意识,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及学院的关心,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外合作办学班的大学生,会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如何指导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以解决这些学习及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做好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另外,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表现欲强,组织纪律相对较差,不愿受到规矩的束缚,在学校期间自我感觉良好,爱表现自己,但对校规班纪、组织纪律不够重视,行为涣散。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者,应该把协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顺利完成学业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与服务,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业发展及就业方向的方式方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不是简单地满足学生所有的需求,或是整个班级事务都一手代劳,这样的服务实际上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机会,反而不利于班级建设及班干部成长。增加班级集体活动,强调集体荣誉感,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过程,正是辅导员借力使力改善班风学风的过程。另外,中外合作班的很多学生家庭条件十分优越, 很多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 因而形成了娇生惯养、散漫的生活方式和不求上进的性格,因此,学生工作者应经常进入宿舍并深入学生当中,帮助学生改变懒散的生活作息习惯,从抓好宿舍卫生这一基础工作开始,逐步改变学生对纪律、规范的不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自觉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宿舍风气和班风是辅导员、学生会、楼管员等各个管理层面要下功夫做好的工作,应鼓励学生形成勇于克服生活及学习上困难的良好习惯。
  3.提升出国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纠正非出国学生混文凭的心态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来说,在课业上最大的难题是外方教材中的专业课过难,课上听不懂,课下不肯学。针对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首先,辅导员老师应在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好沟通桥梁。多与任课教师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业进程与近期的学习态度变化。其次,也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避免出现教与学长时间互相脱节,学业难题积重难返现象,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整体的教学计划。最后,在班级里可积极倡导“学业小导师”志愿服务,建立学业互助成长组,由学习好的学生带领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辅导员还要深入开展学生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制定符合学生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按照自身学习基础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近期与长远目标, 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
  4.拓宽国际文化交流途径,推进海外校友会发展
  多了解大二、大三出国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态,平时除了一般的电话交流, 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飞信、邮件等进行沟通;在网上建立海外微信群, 通过群内成员的联系,以促进国内与国外学生交流,对较为优秀的海外校友及时进行宣传,借助榜样的力量鼓励在校学生克服困难,渡过学习难关。了解和掌握身在国外学习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建立海外校友会,不断吸纳刚刚出国的学生,不断增强校友们的凝聚力。同时要针对海外学生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加强礼仪礼貌教育,以展现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一贯性。
  总之,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发展、不断创新的长期性、动态性事业,是学校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有别于普通办学模式,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者既要把握一般合作办学的工作规律,又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突破传统理念与固有模式,在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能够适应学校“品牌办学”要求,以“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目标,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及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探索出具有中外合作办学优点与特色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覃 川.關于“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15(11).
  吕建设.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学园:教育科研,2011(4).
  孔 韬,陈汉平.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1).
其他文献
摘 要:“技能型高考”是在部分省份推行的一项重要高考改革制度,它为中职生搭建了通过技能操作考试升学的“立交桥”。文章介绍了旅游类技能型高考教学及备考方面的做法、成功经验与教学思考,彰显了中职教育工作者勇于探索的定力和决心。  关键词:技能型高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考纲,选择适宜方向  1.政策依据  第一,湖北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积极
期刊
摘 要:目前,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护生培养中有必要加强护生会谈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培养。文章分析了护生临床能力改革的背景及意义,提出了强化会谈实训的方法和意义,希望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  关键词:会谈;沟通能力;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与意义  (1)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疾病的防治,而是积极要求提高健康
期刊
摘 要:阿加莎·克里斯蒂是20世纪侦探小说黄金时期最为出众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因其精妙的人物设计、独特的犯罪模式、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而备受当代和现代读者喜爱,近年来在中国更是拥有庞大的读者群。鉴于此,文章在回顾了阿加莎系列畅销侦探小说的基础上,选取其经典之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分别从社会心理、读者和出版视角分析其畅销的主要原因,并在最后提出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侦探小说畅销对我国侦探小说的借鉴
期刊
摘 要:伽达默尔在分析历史意识时,着重强调了几个特殊概念,分别是偏见、解释距离、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他在对每一个概念的分析中发展了他对历史意识的思考。他从为偏见正名开始了历史意识批判,同时也意识到理解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偏见传递过去,于是发展了解释距离的思想,注意到理解的视域,进而综合提出效果历史理论来强调理解的历史性。  关键词:偏见;效果历史;解释距离;视域融合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人口自由流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便是其子女(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教育问题。文章以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为例,通过对流动问题城市融入问题的成因分析,结合相关理论,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探讨解决流动问题城市融入问题。  关键词: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1
期刊
摘 要:目前,校园信息平台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可为高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校园信息服务,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上海临港大学城为例,对校园信息平台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起着积极作用的完善的校园信息平台。  关键词:校园信息服务;大学生;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校园信息平台的特点及应用  校园信息平台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具有
期刊
摘 要:古建筑摄影,是利用摄影艺术手段在二维平面上展现其建筑物的三维立体空间,其表现手法与技巧是建筑摄影研究的热门课題。文章通过对古建筑摄影视觉语言的探究,以此来表现千姿百态的古建筑世界,对古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建筑摄影;视觉语言;蜀道;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419.3  文献标识码:A  一、视觉语言概述  1.视觉语言  视觉艺术的历史进程,从绘画、雕塑到
期刊
摘 要:在高校中,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是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及技术的关键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其次指出了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的设置问
期刊
摘 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新增的重点任务。文章通过研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现状和成因,有效发掘解决策略,从而唤起高校对离校未就业学生问题的重视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维持社会稳定。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院校;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调查的现实意义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期刊
摘 要:美国电影《好人寥寥》中士兵道森和唐尼被指控杀害了另一名士兵圣地亚哥。军中律师凯菲中尉为他二人辩护,经过复杂艰难的调查,最后基地指挥官杰塞普上校被捕,道森和唐尼获得自由。影片对人权平等、权力泛滥和人性险恶作了严肃深刻的揭示,最终维护了公平,伸张了正义。文章对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电影《好人寥寥》;公平正义;法律问题  中图分类号:D915.3;J9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