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农村教育20多年来,颇有感触,城乡差别特别大,现在农村多数是留守儿童,社会背景差,经济条件差,家庭也很特殊。他们与同龄的孩子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是井底之蛙。在成长道路上阻礙学生的发展。看到这些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让我这位普通教师彷偟。
寄宿制小学,学生在校时间呆的长,与家中亲人只有双休日见面,多数是单亲家庭,缺少温暖。来到学校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要用爱来呵护,绝不能歧视。
学困生是班级里面的弱势群体,学习跟不上,心理脆弱,再加上被忽视,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时间长了,他们就没有信心了。老师的一句问候、一次关怀、一次鼓励都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改变他们的命运。老师们,让我们关注身边的学困生,让师爱的阳光洒满他们的心里。
在教育这片沃土里,有的教师在希望的田野上勤恳耕耘了几十个春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到处是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我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的一片真情。特别是“关注学困生”这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影响,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谈几点体会。
1爱心去感染
学困生一般是指弱智儿童,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习惯差,上课不专心,搞小动作,常常请假,作业不按时完成。另一种是学习成绩差。表现为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时虽然没有搞小动作,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对老师的提问不举手发言,每次水平测试,成绩都不合格。接受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这些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面对这些学困生,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这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我教的四年级班,曾有一个学生,父母无知,暴力家庭,缺少温暖,作业无人问,有苦无处诉,有话无处说,形成了一种孤独苦闷,痛苦彷徨的性格。来到学校也不合群,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上课不举手发言,作业也不完成。老师提问他的时候,他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发现了这个情况,就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了解情况。开始他还吞吞吐吐,经过老师多次耐心的询问,他才说出了内情。我觉得家长更不能一味指责孩子。一次我与学生郝玉柱的谈话中,在学习中遇到困惑父母不懂,村里也没有同伴,问题越来越多。恰巧学校组织教师结对帮扶学困生,我了解他的薄弱知识点,耐心去辅导,用爱心去感动他!我利用双休日到他家,同时还带上了一些笔记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资料送给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坚强起来,迎接挑战。经常给他补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深受感动。后来,这位学生重新振作精神,从严要求自己,作业逐步能交了,在课堂上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我抓住这些闪光点,马上给予表扬,给他鼓励打气。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于有爱心的付出,深深地感动了他那幼小的心灵,他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了以前那种自暴自弃的缺点,终于赶了上来。
2耐心去转化
转化学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耐心而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情绪变化,课堂表现等,才能真正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也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学困生的思想问题,促进学困生的转变。我也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困生时好时差,当你紧紧抓住他,与他家长密切配合,从高从严要求时,他就好一些,作业基本能完成,上课尚能遵守纪律。
实践证明,偏爱学困生,是转变学困生的需要。对于学困生,我们的确要花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心血,作出更多的努力。转变了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生命。这不仅是对学困生本人还是对他的家庭,乃至对祖国都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要继续用爱心去感动学困生、用热心去教育学困生、用耐心去转化学困生,为把下一代青少年培养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而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3细心去关爱
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对学困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老师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多一份爱心。例如:我班有一个弱智的学生,没有计算能力,跟不上课程内容,可是喜欢画画,写字,我有意识的让他在小黑板上画、写,久而久之,这方面不比同班学生差,接触多了,胆子也大了,在品德方面甚至超过其他学生,见到老师手里提东西主动拿走,变得可爱了。
4主动接近学困生,友善对待学困生
对学困生的学习要跟的紧,及时兑现承诺。作业督促上交,安排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如约兑现,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说话算数,无机可乘,不敢偷懒。同时对他们的缺点要抓得准,治得很,以点代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批评过去,肯定现在,鼓励以后。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诚心能叫石头落泪 ,实意能叫枯木发芽,上课是一门艺术。要想教好学,上好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更是很难。不过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做好。以上是我的一点做法与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也希望每一位教师能够重视差生,多多的转化学困生。这也是抓好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学困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多一份关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寄宿制小学,学生在校时间呆的长,与家中亲人只有双休日见面,多数是单亲家庭,缺少温暖。来到学校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要用爱来呵护,绝不能歧视。
学困生是班级里面的弱势群体,学习跟不上,心理脆弱,再加上被忽视,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时间长了,他们就没有信心了。老师的一句问候、一次关怀、一次鼓励都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改变他们的命运。老师们,让我们关注身边的学困生,让师爱的阳光洒满他们的心里。
在教育这片沃土里,有的教师在希望的田野上勤恳耕耘了几十个春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到处是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我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的一片真情。特别是“关注学困生”这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影响,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谈几点体会。
1爱心去感染
学困生一般是指弱智儿童,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习惯差,上课不专心,搞小动作,常常请假,作业不按时完成。另一种是学习成绩差。表现为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时虽然没有搞小动作,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对老师的提问不举手发言,每次水平测试,成绩都不合格。接受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这些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面对这些学困生,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这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我教的四年级班,曾有一个学生,父母无知,暴力家庭,缺少温暖,作业无人问,有苦无处诉,有话无处说,形成了一种孤独苦闷,痛苦彷徨的性格。来到学校也不合群,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上课不举手发言,作业也不完成。老师提问他的时候,他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发现了这个情况,就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了解情况。开始他还吞吞吐吐,经过老师多次耐心的询问,他才说出了内情。我觉得家长更不能一味指责孩子。一次我与学生郝玉柱的谈话中,在学习中遇到困惑父母不懂,村里也没有同伴,问题越来越多。恰巧学校组织教师结对帮扶学困生,我了解他的薄弱知识点,耐心去辅导,用爱心去感动他!我利用双休日到他家,同时还带上了一些笔记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资料送给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坚强起来,迎接挑战。经常给他补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深受感动。后来,这位学生重新振作精神,从严要求自己,作业逐步能交了,在课堂上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我抓住这些闪光点,马上给予表扬,给他鼓励打气。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于有爱心的付出,深深地感动了他那幼小的心灵,他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了以前那种自暴自弃的缺点,终于赶了上来。
2耐心去转化
转化学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耐心而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情绪变化,课堂表现等,才能真正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也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学困生的思想问题,促进学困生的转变。我也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困生时好时差,当你紧紧抓住他,与他家长密切配合,从高从严要求时,他就好一些,作业基本能完成,上课尚能遵守纪律。
实践证明,偏爱学困生,是转变学困生的需要。对于学困生,我们的确要花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心血,作出更多的努力。转变了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生命。这不仅是对学困生本人还是对他的家庭,乃至对祖国都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要继续用爱心去感动学困生、用热心去教育学困生、用耐心去转化学困生,为把下一代青少年培养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而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3细心去关爱
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对学困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老师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多一份爱心。例如:我班有一个弱智的学生,没有计算能力,跟不上课程内容,可是喜欢画画,写字,我有意识的让他在小黑板上画、写,久而久之,这方面不比同班学生差,接触多了,胆子也大了,在品德方面甚至超过其他学生,见到老师手里提东西主动拿走,变得可爱了。
4主动接近学困生,友善对待学困生
对学困生的学习要跟的紧,及时兑现承诺。作业督促上交,安排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如约兑现,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说话算数,无机可乘,不敢偷懒。同时对他们的缺点要抓得准,治得很,以点代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批评过去,肯定现在,鼓励以后。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诚心能叫石头落泪 ,实意能叫枯木发芽,上课是一门艺术。要想教好学,上好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更是很难。不过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做好。以上是我的一点做法与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也希望每一位教师能够重视差生,多多的转化学困生。这也是抓好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学困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多一份关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