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索

来源 :城乡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d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系统地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规划新路径。本文全面梳理、总结了成都市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经验,包括在发展逻辑、发展方式、营城路径、治理方式等方面实现理念转变,探索实现公园城市与人及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公园城市创造更多价值服务人民、提升公园城市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等的规划策略,引领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方帮扶及农业生产规模化的促进下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为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活力,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仍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以云南省为例,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管治措施,以期完善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效率。
新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对农用地评估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如何科学、合理估算农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成为估价机构新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农用地使用权评估方法和技术路径,结合养殖水面经营特点,以武汉市某国有农场为例进行研究,探索养殖水面评估中收益还原法年纯收益的计算方式和还原率确定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地全面构建社区生活圈体系,社区综合体作为集成多种生活服务的社区中心,是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下沉的战略抓手,也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功能设置、空间布局、建议运营三个角度梳理国内社区综合体的发展现状,以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布局创新探索为例,探讨围绕人本需求落实社区治理新理念的实践,以期为社区服务优化工作提供参考。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资源与生态主体,是人类发展的生态屏障。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生态和资源基础是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有序经营森林公园可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论述了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构建农村经济体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要将乡村振兴当作国家的重要战略,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管理,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动力,不断提升国家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质量。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经济管理优化路径,以求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
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市在对产业区近百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以解决产业区发展的现实困境为根本目的,在双循环战略、创新引领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等背景之下提出的全新探索。从历史纵深来看,产业功能区是产业区3.0版的代表;从时代背景来看,产业功能区是顺应时代背景的产业区发展新路径。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近年规划工作的总结,结合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提炼出围绕产业生态构筑、核心功能筑强、创新能力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四大方面的规划设计经验。
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影响农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注重创新,才能为农业经济蓬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分析了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影响和发展指向,探究了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以此为农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如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优异的成就,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政府出台了与农村发展相关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和规范制度,拨付资金与日俱增。但在农业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资金项目立项不规范、拨付资金使用及管理不合规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必须合理使用农业专项资金,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损失和浪费,让每笔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农业专项资金审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走廊以解决乡村地区资源分散的现实问题为目标,通过整合沿线资源、强化对腹地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走廊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本文以成都龙门山前“蜀山乡韵”乡村走廊为例,探索乡村走廊空间振兴发展模式,研究廊道空间模型重构方法,通过识别乡村发展潜力极核,串联纵向发展轴带,形成辐射带动面域,构建“极核—轴带—辐射面”的空间格局,从产业、生态、文化、配套、土地五个方面制定振兴路径,引导乡村地区以线带面、连片策动的整体发展。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治理城市社区中的成功实践,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非政府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发展。实践与科学研究数据表明,仅依靠单一的乡村自治无法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非政府组织的加入能有效缓解这些难题。但非政府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面临一些困境,这些困境能否解决关系到非政府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能否长足发展。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适合非政府组织在乡村良好发展的路径,使之更好地为乡村治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