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ists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4月生于湖南双溪,字碧山、千水、方堂,号春斋、云楼主者、晴云阁主人,别署溪山墨客、溪口居士、芳堂泽者,当代诗人、书法家。师从李铎先生,求教于欧阳中石、沈鹏、刘炳森诸前辈,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觉年华荏苒已卅载。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去,感慨万千。这些年,我经历过酸、咸、苦、辣,也尝到了人生的美好滋味,而执着的追求、始终如一的是我此生的至恋——书法艺术。
  我出生在湖南双峰县的一个小山村——杏子铺镇溪口村。贫瘠的土地,黝黑的大山,清澈的溪水,淳朴的乡民,春有花开,夏有树茂,日听鸡鸣,夜闻犬吠,一代一代的父老乡亲曾经在这里从容地过着守旧的日子。
  儿时,我一家五口,父亲、母亲、两个妹妹和我。全家人靠着父亲的微薄工资和母亲种地维持生活。我的父母虽然平凡但也略知诗书。父亲人很老实,却写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小有名气;母亲平和而通情达理,其为人在村邻中受到敬重。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四岁开始习字,从祖父留下来的名帖颜真卿的《多宝塔》入门写楷书。还记得八岁那年的冬天,父亲教我写的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好纸、好墨,家贫不能常得。父亲常常在外地给我弄些废旧的纸张回来。最初是在旧报纸上写字,后来报纸也很难弄到了,我便用廉价的毛笔蘸上清水,在老土屋坑坑洼洼的地面上、墙壁上写我心爱的大字。久而久之,地面上、墙壁上由于书写过多而留下道道沟痕。在校读书期间,我又一个人将班上放学后的卫生工作包揽,每天等同学们离开教室,我打扫完卫生后,将教室里所有的课桌拼成一张大桌子,然后站在大桌子上用秃锋的毛笔蘸水写字、临帖,每天至天黑才依依不舍离开学校。星期天便在院子里堆一个小沙丘,在沙丘上用小木棍写字,冬天里我也在雪地里写大字……
  我十六岁那年,中考落榜,在当时的家庭条件,复读是不可能的事,从此便辍学在家。每天对着灰亮的天空和幽幽的大山,悲叹前途渺茫。母亲看出了我沉重的心事,便打发我到当地邮局订了一份我梦寐以求的《书法报》,在当时的境况,母亲的举动太伟大了,令我极为感动。《书法报》这张专业报纸成了我那段时间唯一的心灵安慰,她不断激励着我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前进。
  记得我第一次投稿参加全国书法比赛,尚不知宣纸为何物。一次偶然的机会,母亲照常把蔬菜挑到离家五六里外的湘水市水府庙水电站去卖,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在水电站的建筑工地上捡到了两张皱巴巴的绘图纸,一面绘了图,另一面则是空白的。回家后,母亲便把纸放在潮湿的地面上先让其湿润,然后搬出老式木炭熨斗(所谓木炭熨斗,是一个四方的铁板盒,里面装入燃烧的木炭,即能熨平衣物)熨平,如此反复多次。我就是在这样的纸张上开始生平第一次真正的书法创作。还记得所写的是清代诗人赵翼的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次投稿我意外地获得了铜奖,虽然由于不是宣纸创作,作品未能挂出来,但心里的喜悦不可言喻,对母亲的举动至今感激涕零。
  十七岁那年的冬天,我和乡人一起来到湖北的建筑工地上,卖苦力,挣血汗钱,以稚嫩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而此时我仍不忘闲时将工地上废弃的水泥袋纸拿来习字、临贴。之后,我独自奔忙于广东、云南等地,深深地体验了一个流浪者在举目无亲的日子里的苦涩滋味,但也让我明白:人生一世,惟勤是金。于是,我拜八十高龄的老私塾先生——乡贤刘玉璞老人为师,学习诗词、歌赋、古文等古典文学,直到老人八十四岁辞世。在老人的追悼会上我曾哭联一则:“师去太匆忙,谆谆教诲长在耳;我来竟洒泪,款款柔情总伤情。”
  随后我用自己多年辛苦赚来的钱,求教于当地的欧阳梦轲先生,学习字画装裱,并入江苏无锡艺专、北京荣宝斋学习古字画揭裱、鉴定等知识。先是寄人篱下,以技打工,然后自己开店,苦谋生计,以技养书。我于书法先后临习过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北魏名碑《始平公造像记》、《石门铭》等,走上碑帖结合的路子,主张个性是艺术的生命。
  苍天不负如我者。如今我的书法艺术在社会上有了影响,深得人们的喜爱,我已放下棕刷,攻读诗书,紧握毛笔,生活也有了可靠的保障,并通过自学,于2004年顺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班深造。乐哉悠也!
  天道酬勤,艺无止终;其路漫漫,其学无穷。“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这是名作家安鹏翔先生赠我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里的一句话,我将终生记之。
其他文献
刘铁平 1946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酷爱文史书画,少年时博临汉碑及先秦文字。擅四体书法,篆、隶俱佳。应文化部、上海市文化局,日本每日新闻社等邀请,曾在中国美术馆,上海、江苏美术馆,名古屋博物馆等举办个人书展及楹联书展。人民日报及海峡之声电台曾作长篇连载,以介绍其艺术成就。他是文化部最早向日本推荐的80位书家之一(1978年),受国家对外友协指定,曾为新加坡、日本等国首脑当场挥毫。 已出版《
有人能够破译人类大脑的秘密吗?一定量的电流震荡就把普通的老鼠变成了机器老鼠.于是专家得出这也能将普通人快速转化为机器人的结论。纽约州立大学医疗中心的科学家在布鲁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