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西水驱控含水的做法及认识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三西水驱在2008年注采系统调整前,2007年年均含水比2001年上升了0.62个百分点,上升到92.45%。为了控制含水上升速度,保证开发效果,北三西水驱实施了一系列的精细挖潜技术,其中2008年及2013年实施了注采系统调整、加大了油水井措施力度及注水井的综合调整力度,同时还实施了周期注水,使北三西水驱实现了连续六年含水不升。同时,在控制全区含水上升的同时,分层系的含水得到了合理的调整。
  【关键词】控含水;注采系统调整;措施挖潜;周期注水
  1、北三西水驱基本概况
  北三区西部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纯油区内,含油面积18.50km2,地质储量13098×104t,纵向上发育萨尔图(S)、葡萄花(P)、高台子(G)三套油层,共分7个油层组,27个砂岩组,92个沉积单元。北三西水驱目前有四套开发层系:S主力油层的基础井网;PⅡ、G和S、P、G中低渗透层的一次加密井网;S、PⅡ、G薄差层的二次加密井网。共有油水井679口,注采井数比为1:1.4。2014年9月注平均日注水18037m3;采油井核实日产液10813t,核实日产油814t,综合含水92.47%。地层压力10.76MPa,总压差-0.51MPa。
  2、注水井综合调整在控含水的效果分析
  2.1注采系统调整效果显著
  北三西水驱于2008年底开始实施注采系统调整,实施原井网老井转注、补充钻井、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低效井治理相结合。一次加密层系由反九点面积井网转为五点法面积井网,二次加密层系由反九点面积井网转为线性注水方式。全区共实施油转水53口井,新钻油水井38口。注采系统实施后,一次、二次加密层系的注采井数分别调整为1.47和1.31,水驱控制程度一次加密井网由83.0%提高到90.8%,二次加密井网由86.6%提高到91.2%。目前注采调整井区日产液6773t,日产油511t,综合含水92.45%,较注采系统调整前日增液364t,日增油66t,含水下降0.61个百分点。另外,在2013年注采系统调整实施了新钻注水井21口,油转注18口,新钻油井27口,水转油8口。注采关系更加完善,全区油水井数比由1.51调整为1.42。目前平均单井注水压力11.8MPa,日配注60m3,日实注51m3。新钻油井及水转油井日产液1421.8t,日产油147.5t,含水89.63%,低于全区含水2.84个百分点。
  2.2实施注水总体方案调整,提高注水质量
  从2008年开始到目前,已实施各类注水井方案调整421井次。其中细分调整139口,注水量增加473m3/d,平均单井注水层段数由3.64个增加到4.86个;小层数由5.28个降低到4.0个;砂岩厚度由7.35m降低到5.56m;非均质系数由0.53下降到0.47。为新老注水井匹配注水关系调整注水方案248井次,目前老注水井的注水强度已经由2008年初的11.27m3/d·m调整到10.02m3/d·m,新投及转注井的注水强度已经由投产初期的4.9m3/d·m提高到7.11m3/d·m。这两类方案的实施,使得受效油井年均含水下降0.33个百分点,极大的控制了全区的含水增长。
  2.3化注水井增注措施方式,改善油层吸水状况
  北三西水驱2008年后共实施水井措施改造151井次,平均单井的措施层段数为2.33个,砂岩厚度为8.52m,有效厚度2.8m,措施后平均单井日增注32m3。其中,实施压裂措施改造59井次,平均单井措施层段2.0个,措施砂岩厚度8.3m,有效厚度3.2m,平均单井日增注38m3。实施酸化92口井,平均单井酸化砂岩厚度8.7m,有效厚度2.5m,分别占全井的45%和37%,平均单井日增注26m3。通过各类措施改造,全区的有效厚度吸水比例由77.3%增加到83.1%。
  2.4实施化学浅调剖,缓解层间矛盾
  对42口井102个小层实施了浅调剖,调剖层平均单井砂岩厚度6m,有效厚度4.5m,分别占全井的20.9%、24.1%,注水量占全井的41%。调剖前后日注水基本保持不变,注入压力由10.1MPa上升到10.5MPa,启动压力由8.6MPa上升到9.6MPa,视吸水指数由9.6m3/d·Mpa下降到9.2。注水井层间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注水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周围连通的121口采油井,与调剖前相比,日产油增加7.0t,综合含水下降了0.27百分点,调剖取得了较好稳油控水效果。
  2.5实施周期注水,控制低效无效循环
  针对多层高含水、低效无效循环严重井组,采取全井停注的周期注水方式。2014年共实施16口井,停注周期平均为110天,执行1个周期,日注水量下降1920m3,累计少注水21.37×104m3。周围共39口采油井受影响,停注前日产液1692.1t,日产油 109.5t,含水93.53%,停注后日产液1384.0t,日产油103.8t,含水92.50%,含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流压由5.12MPa下降到4.98MPa,下降了0.14MPa,累积控制无效产液3.2×104t,低效无效循环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控水效果。
  3、采油井综合调整在控含水的效果分析
  3.1注采系统调整新井低于预测含水
  2008年注采系统调整新钻采油井30口,实际日产油4.6t比预测高0.4t,含水87.1%比预测低6.9%;2013年注采系统调整新钻油井27口,日产油5.3t比预测高1.9t,含水90.2%比预测低3.8%;共实施水井转油井8口,日产油3.2t比预测高0.2t,含水96.1%比预测低0.2%。
  3.2精细采油井措施,结合新技术挖潜剩余油
  油井压裂一直是控水的主要措施。水驱油井措施挖潜继续优化选井选层和措施方式,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优选压裂方式和优化压裂工艺,提高措施效果,控制含水上升。对厚油层顶部型剩余油,采取选择性压裂或长胶筒层内定位压裂方式;对油层多、厚度小、夹层薄的油层,采取多裂缝压裂;对非均质程度及层间含水率差异小的油层,采取普通压裂;对措施目的层上下夹层小、常规压裂技术满足不了的油层,采用保护薄隔层压裂工艺;对限流完井方式的油层采用重复限流压裂。全区共实施油井压裂88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液35.4t,日增油5.3t,含水下降4.8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的调整,北三西水驱年均含水上升由原来的0.62个百分点降低为实现了连续六年的含水不升。
  4、几点认识
  1、注采系统调整在北三西水驱控含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的注采关系,合理的注水方式是控含水的根本。
  2、控制含水上升,调整水井是关键。
  3、做好油井措施,控制含水上升。
  参考文献
  [1]杨永智,杨思玉.吉林乾安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
  [2]金毓节.采油地质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通过对某矿切眼倾角大28°~37的特殊地质条件及安装设备进行概述,分析了切眼施工安装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安装对策。通过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安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地铁作为地下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方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运输的实际效率。而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重要方法—盾构法,尽管已经有了一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水利工程也为我国工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对于水利工程本身而言,工程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而灌浆施工工艺是水利工程实现良好防渗功能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灌浆钻孔施工技术,而后又分析了灌浆施工工艺及其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中;防渗处理灌浆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  1.灌浆钻孔施工技术  1.
【摘要】千斤顶是液压支架的关键部件。千斤顶缸筒静密封台容易产生变形、拉伤、腐蚀三类损坏,损坏比例较高。我公司利用自动环焊设备和车床,配合相应的焊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缸筒静密封台修复。  【关键词】液压支架千斤顶;缸筒静密封台;环焊工艺  液压支架千斤顶是液压支架的主要零部件,其加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支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液压支架千斤顶缸筒密封台的损坏主要有变形、拉伤和腐
工程部位因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保证电厂安全,实施加强支护。本文简要介绍锚索施工方法,钻孔导直理论的探讨,技术改进等。
【摘要】介绍雷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描述开展差异化防雷风险评估的目的和评估流程。另外,应用差异化评估系统对输电线路进行防雷风险评估并提出治理措施,使防雷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雷害;差异化风险评估;评估流程;治理措施  Lightning prevention risk assessment technolog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ransmission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油田开采业逐步发展,三次采油地面工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油田开采当中,它在提升油添采收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支撑当前国内油田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大多数油田正处于由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的过渡时期,三次采油地面工艺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深化对三次采油地面工艺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完善三次采油地面工艺,稳定原油的生产。为此,下面本文将具体来分析三次采油地面工艺,主要从三次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