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失效生物活性炭的更换策略探讨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现场调研、中试等方法对水厂失效生物活性炭更换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目前活性炭更换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旧活性炭的合理使用问题,中试结果表明:较高的更换比例有利于控制活性炭单元的出水水质,延长活性炭使用时间,因此生物活性炭池宜采用较大的更换比例,并通过控制更换炭池的比例来保障生物降解能力的相对稳定;活性炭更换的时间节点需要结合其应用功能定位和活性炭作用规律来确定,宜控制在每年的5月左右;活性炭更换过程需要考虑采用机械化操作的方式。总之,生物活性炭的更换需要结合水厂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更换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对动画设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加快技术改变速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内容的动感效果、提高动画的创作效率等,通过研究融入民族类元素、引进其他科学技术、提高数字媒体技能等技术应用策略,目的在于提升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动画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也是影响当代平面设计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力量。从1980年代到2020年代的四十年间,我们见证了因数字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介的发明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形态,大众传播交流模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以互联网、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正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信息传播从单向到多向,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向多维发展。与此同时,数字显示载
期刊
以长江流域某自来水厂沉淀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低压纳滤膜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设计规模为50 m3/d)考察了碧水源DF膜系统对关键污染物的截留性能、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设计回收率85%条件下,DF膜系统对CODMn、总铝、总溶解性固体(TDS)和总硬度的截留率分别为(74.0±6.0)%、(96.8±2.4)%、(24.6±1.5)%和(30.5±2.7)%,对检出的15种痕量有机物平
期刊
实验研究表明,从乡村到城市的过渡区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地区的事故主要由不当的速度引起。此外,驾驶员警觉性不足,过渡区环境变化少难以产生心理刺激等会影响对速度的控制。因此,对过渡区域适当的设计至关重要。以往的实地试验和驾驶模拟器研究都考察了各种交通安宁化措施(TCM)对主要跨城市道路的影响。总的来说,周围的环境和测量方法的类型对确定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为探究一种适用于管网爆管时监测各节点压力变化的测压点优化布置方法,结合华东JX市供水管网模型与历史统计数据,通过处理与分析,提出了一种测压点优化布置的启发式算法。首先对该供水管网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节点爆管阈值;然后在基准工况下对管网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各节点压力;再在各管段中间添加漏损口模拟爆管,对其赋射流系数,迭代计算爆管后各节点压力,计算前后差值得到压力变化值矩阵。将压力变化值矩阵中变量
期刊
为探讨季节性高氨氮原水中污染物去除新工艺,以淮河中段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中试反应器,研究生物活性炭循环床/气浮组合工艺对原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季节性高氨氮原水中的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低于0.5NTU、UV410低于0.003 cm-1、高锰酸盐指数低于2 mg/L、UV254低于0.047 cm-1、氨氮在0.10 mg/L左右,且对亚硝态氮和嗅
期刊
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为研究区域,通过自行开发的SWMM-UQ模块采用Sobol方法对SWMM模型水量和水质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水量模拟参数,不透水面积比率(Pct-Imperv)、子汇水区特征宽度系数(K-Width)、管道曼宁系数(Manning-N)对模拟结果(目标函数)均呈现显著敏感性,这些参数对研究区的产汇流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模型进行水量模拟的关键参数;②对于水质模
期刊
以二维浅水方程为基础建立二维水动力模型,并利用二阶Godunov格式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从而获得地表二维水动力模型的求解模块。将其与SWMM5.1一维水动力模型进行耦合,实现一维、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模拟。为了提高耦合模型的求解效率,将CUDA并行计算架构引入耦合模型求解过程中。将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求解过程在主机端运行,将二维水动力模型的求解过程在设备端运行。利用cudaMemcpy函数实现一维、二
期刊
采用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软件构建了深圳市某水质净化厂的海绵体模型,模拟分析了各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的径流控制特性。结果表明,各LID设施具有明显的径流调控性能差异,在进行LID设施布设时应尽量考虑LID设施的组合,避免过度依赖单一LID设施。另外,对海绵体各排水分区的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建议对2号排水分区增设植草沟以提高其径流控制能力,当径流污染较严重时,可直接
期刊
采用情景模拟法,利用ArcGIS和Mike工具构建不同降雨重现期下雨水管渠、水系和地表径流模块,通过Mike Flood工具将三者进行耦合分析,模拟设计降雨工况下的城市内涝积水情况。基于模拟结果分析排水管渠水力负荷,评估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排水能力,同时利用ArcGIS对积水深度、积水时间及地区重要性进行叠加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内涝区、中风险内涝区和低风险内涝区,为城市排水管渠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