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英语课程选修势在必行。为了为英语课程选修作好准备,我校去年进行了英语分班走读尝试,但效果不是太好,最后以失败告终。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我根据我校的改革尝试,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情感态度 问卷调查 交流
为了使我校能够顺利进行英语新课改,适应学生的英语选修课程,我校去年用三个班进行了英语分班走读的教学模式,把三个班的学生进行A、B、C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验的科目是英语,在实验的过程中,师生和生生情感出现了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差,最终这次英语改革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这次改革尝试的效果让英语老师们很不满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要求他们做的,不少学生没有做,或者打折扣,英语课堂思考、表达亦不够积极,英语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虽然跟他们讲了不少道理,但情况并没有根本好转。 反复思考,忧思满怀,英语老师们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突然我想到是否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为此,在结束的时候,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总结经验,为下一年的学生选修英语课程分班走读教学做好准备,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的几个问题涉及师生间情感的问题:
1. 你熟悉你新到班级的英语老师吗?
2. 你喜欢分班后的英语老师吗?
3. 你对分班后的英语老师有感情吗?
4. 你了解你英语课堂上的同桌吗?
5. 你愿意积极配合现在英语老师完成教学吗?
6. 你愿意积极配合你周围的同学共同完成英语老师布置的各项教学活动和任务吗?
7. 你的英语老师经常和你谈心吗?多久一次?
8. 你认为你的英语老师了解你吗?你对你的英语老师了解多少?
调查的结果如下:90%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课外很少和他们接触、交流、谈心;75%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缺乏了解;70%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50%的学生由于师生情感关系的原因,对课堂上英语教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采取回避或沉默态度;20%的学生由于师生情感关系的原因,感到上英语课有些紧张;80%的学生感到和英语教师有距离感,师生情感关系淡漠。面对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在感叹师生情感的淡漠与疏离的同时,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师生情感关系的现状?
问卷调查以后,我得到这样的认识:情感是师生、学生之间的纽带,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更是顺利完成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由于是分班走读教学,学生只有上英语课时才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班级,下课以后就彼此分开了,导致师生之间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也不熟悉,缺乏沟通、理解和交流,更缺乏感情,缺乏信任。这是这次英语分班走读模式失败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与我们过去习用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而是要真正地具体化,人性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丰富人文内涵,就“情感”而言,它包括各种情感特征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就“态度”来说,是最根本的人生态度,其中包括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对家庭和集体的态度,对自己周围一切事物的态度等等,它覆盖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国际视野、爱国意识、合作精神、动机兴趣和自信心地培养。就“价值观”来说,它指一个人一生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也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理想、生活目的,其最高体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一个人的情感特征、心理素质总是和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三者列在同一维度,反映了对着三者关系的正确、深刻地认识,也体现了对学生全面的人文关怀。
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很少意识到师生情感的重要影响,因而很少刻意地亲近学生,融洽师生情感;有的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内容是理性的,很少涉及情感,甚至缺少情感性,因而为利用英语教学内容亲近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多数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任务重,很难抽出时间与学生交流感情。情感是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是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人们愿意或渴求为某人、某物或某事无偿付出自己拥有的思想,有些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有些感情是后天发展的,比如爱情、友情等,师生之间的感情属于后天发展而来。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也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语课堂中的许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需要共同互动来完成,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需要一定的情感,彼此之间要有交流和沟通,师生间、学生间才能形成和谐的关系,需要思想情感交流沟通,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接触交往中才能做到。因此,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是增进师生情感,形成和谐关系的条件和途径。应尽可能参与学生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可以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又能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增加集体感。
英语老师不仅要和学生建立感情,而且必须走进学生的的情感世界,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畅所欲言。事实上,当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在总结了这次的教学经验之后,我总是时时问自己是否关注、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时时追问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自己能否使他们振作起来?当自己使学生过度兴奋时,我能否让他们归于平静?当自己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挫折没有自信心时,学生是否信任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自己对学生理解多少,能否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他们的愿望?学生对我了解多少,能否在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关注?能否使自己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喜悦,发现的惊奇?自己是否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觉察出他们的细微的进步和变化,给他们正确的批评和表扬?
教育是琢磨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基语)”了解他们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是教学的第一环节,而倾听则是了解的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真诚地对待学生,以尊重为前提,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青春期的学生渴望交朋友,渴望和他人交流。有时,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而并不需要你有其他的行动。那么英语老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一、以活动为载体,熟悉学生,并和学生建立情感
充分用活动促进英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课间活动、校运动会等机会,多组织课外活动,和不太熟悉的学生接触,融入到学生之中,分享学生的欢乐和失败,既做活动的组织者、裁判者,更要做活动的参与者,如与学生一同进行拔河,一起踢球,一起跳健身操,一起跳绳等,在活动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英语教学。通过活动,英语教师一定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虽然这样很困难,因为一名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非常巨大,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活动中及时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会非常高兴。记住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是师生建立感情的基础。同时,教师应尽量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背景,并尽量地了解其父母的职业,在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谈心的时候,更能有的放矢。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不但融合了亲情、友情,融洽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师生感情,而且能够促进有效英语教学的实施,保持教师健康的心理与积极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师生之间的感情既简单又复杂,既容易获得又容易失去,融洽的师生感情能让学生一辈子尊敬老师,教师也会长久地挂念学生,而平淡的或充满了矛盾的师生感情会让师生之间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甚至多年后谈及彼此仍旧耿耿于怀。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教育原则
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学生教育为主,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徳育素材,使德育、体育、美育和英语教学和谐地展开,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多一些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多一些奉献意识。和学生良好深厚的感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英语节课,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进步为快乐源泉。当然,关爱学生不等于无度地放纵学生,不等于学生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英语教师要立足正确的教育出发点,坚持教育原则,遵守教育规律,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在英语课堂上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严肃、准确的原则,爱是教育的根本,让学生学会爱是教育的重要原则,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爱,这样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回馈给你足够的信任和爱。教师只要真正地爱学生,从内心深处要求自己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学生是会感受到这份真诚的爱,才会与教师真心相处,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
三、平等对待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在平等人格基础上进行对话和交流,创设平等、轻松、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力争让学生敢于主动与英语教师交流。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与教师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与快乐。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师生之间创设民主的氛围,如在设置教学、练习内容与活动方式过程中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表格调查、个别交流与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把英语课堂归还给学生;其次,英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因学生学习成绩、家庭条件、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关爱每一名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注重整体效应,激励优等生,相信普通生,关爱后进生,帮助家庭非常困难的学生。
四、建立师生诚信的氛围和机制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足够的信任,才能有良好的感情基础。要建立良好的诚信氛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精湛教学教育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有细心,又要有耐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引领学生,让学生信服老师,如要求学生集合不能迟到,则教师要做到从来不迟到,要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对于英语教师自己造成的错误要勇敢地承认,不要遮遮掩掩,解决办法可以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也可是在学生面前自嘲一下,告诉学生老师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谦虚地向学生请教,并对学生的帮助表示感谢。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加上自己的认真反省、研究和总结,已经找到这种分班英语走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这种经验定能在今后的教学里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潘菽. 教育心理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杨光泉. 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 [M].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情感态度 问卷调查 交流
为了使我校能够顺利进行英语新课改,适应学生的英语选修课程,我校去年用三个班进行了英语分班走读的教学模式,把三个班的学生进行A、B、C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验的科目是英语,在实验的过程中,师生和生生情感出现了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差,最终这次英语改革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这次改革尝试的效果让英语老师们很不满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要求他们做的,不少学生没有做,或者打折扣,英语课堂思考、表达亦不够积极,英语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虽然跟他们讲了不少道理,但情况并没有根本好转。 反复思考,忧思满怀,英语老师们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突然我想到是否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为此,在结束的时候,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总结经验,为下一年的学生选修英语课程分班走读教学做好准备,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的几个问题涉及师生间情感的问题:
1. 你熟悉你新到班级的英语老师吗?
2. 你喜欢分班后的英语老师吗?
3. 你对分班后的英语老师有感情吗?
4. 你了解你英语课堂上的同桌吗?
5. 你愿意积极配合现在英语老师完成教学吗?
6. 你愿意积极配合你周围的同学共同完成英语老师布置的各项教学活动和任务吗?
7. 你的英语老师经常和你谈心吗?多久一次?
8. 你认为你的英语老师了解你吗?你对你的英语老师了解多少?
调查的结果如下:90%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课外很少和他们接触、交流、谈心;75%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缺乏了解;70%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50%的学生由于师生情感关系的原因,对课堂上英语教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采取回避或沉默态度;20%的学生由于师生情感关系的原因,感到上英语课有些紧张;80%的学生感到和英语教师有距离感,师生情感关系淡漠。面对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在感叹师生情感的淡漠与疏离的同时,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师生情感关系的现状?
问卷调查以后,我得到这样的认识:情感是师生、学生之间的纽带,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更是顺利完成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由于是分班走读教学,学生只有上英语课时才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班级,下课以后就彼此分开了,导致师生之间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也不熟悉,缺乏沟通、理解和交流,更缺乏感情,缺乏信任。这是这次英语分班走读模式失败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与我们过去习用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而是要真正地具体化,人性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丰富人文内涵,就“情感”而言,它包括各种情感特征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就“态度”来说,是最根本的人生态度,其中包括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对家庭和集体的态度,对自己周围一切事物的态度等等,它覆盖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国际视野、爱国意识、合作精神、动机兴趣和自信心地培养。就“价值观”来说,它指一个人一生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也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理想、生活目的,其最高体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一个人的情感特征、心理素质总是和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三者列在同一维度,反映了对着三者关系的正确、深刻地认识,也体现了对学生全面的人文关怀。
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很少意识到师生情感的重要影响,因而很少刻意地亲近学生,融洽师生情感;有的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内容是理性的,很少涉及情感,甚至缺少情感性,因而为利用英语教学内容亲近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多数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任务重,很难抽出时间与学生交流感情。情感是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是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人们愿意或渴求为某人、某物或某事无偿付出自己拥有的思想,有些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有些感情是后天发展的,比如爱情、友情等,师生之间的感情属于后天发展而来。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也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语课堂中的许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需要共同互动来完成,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需要一定的情感,彼此之间要有交流和沟通,师生间、学生间才能形成和谐的关系,需要思想情感交流沟通,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接触交往中才能做到。因此,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是增进师生情感,形成和谐关系的条件和途径。应尽可能参与学生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可以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又能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增加集体感。
英语老师不仅要和学生建立感情,而且必须走进学生的的情感世界,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畅所欲言。事实上,当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在总结了这次的教学经验之后,我总是时时问自己是否关注、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时时追问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自己能否使他们振作起来?当自己使学生过度兴奋时,我能否让他们归于平静?当自己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挫折没有自信心时,学生是否信任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自己对学生理解多少,能否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他们的愿望?学生对我了解多少,能否在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关注?能否使自己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喜悦,发现的惊奇?自己是否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觉察出他们的细微的进步和变化,给他们正确的批评和表扬?
教育是琢磨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基语)”了解他们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是教学的第一环节,而倾听则是了解的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真诚地对待学生,以尊重为前提,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青春期的学生渴望交朋友,渴望和他人交流。有时,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而并不需要你有其他的行动。那么英语老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一、以活动为载体,熟悉学生,并和学生建立情感
充分用活动促进英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课间活动、校运动会等机会,多组织课外活动,和不太熟悉的学生接触,融入到学生之中,分享学生的欢乐和失败,既做活动的组织者、裁判者,更要做活动的参与者,如与学生一同进行拔河,一起踢球,一起跳健身操,一起跳绳等,在活动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英语教学。通过活动,英语教师一定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虽然这样很困难,因为一名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非常巨大,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活动中及时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会非常高兴。记住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是师生建立感情的基础。同时,教师应尽量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背景,并尽量地了解其父母的职业,在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谈心的时候,更能有的放矢。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不但融合了亲情、友情,融洽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师生感情,而且能够促进有效英语教学的实施,保持教师健康的心理与积极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师生之间的感情既简单又复杂,既容易获得又容易失去,融洽的师生感情能让学生一辈子尊敬老师,教师也会长久地挂念学生,而平淡的或充满了矛盾的师生感情会让师生之间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甚至多年后谈及彼此仍旧耿耿于怀。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教育原则
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学生教育为主,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徳育素材,使德育、体育、美育和英语教学和谐地展开,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多一些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多一些奉献意识。和学生良好深厚的感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英语节课,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进步为快乐源泉。当然,关爱学生不等于无度地放纵学生,不等于学生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英语教师要立足正确的教育出发点,坚持教育原则,遵守教育规律,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在英语课堂上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严肃、准确的原则,爱是教育的根本,让学生学会爱是教育的重要原则,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爱,这样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回馈给你足够的信任和爱。教师只要真正地爱学生,从内心深处要求自己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学生是会感受到这份真诚的爱,才会与教师真心相处,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
三、平等对待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在平等人格基础上进行对话和交流,创设平等、轻松、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力争让学生敢于主动与英语教师交流。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与教师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与快乐。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师生之间创设民主的氛围,如在设置教学、练习内容与活动方式过程中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表格调查、个别交流与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把英语课堂归还给学生;其次,英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因学生学习成绩、家庭条件、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关爱每一名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注重整体效应,激励优等生,相信普通生,关爱后进生,帮助家庭非常困难的学生。
四、建立师生诚信的氛围和机制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足够的信任,才能有良好的感情基础。要建立良好的诚信氛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精湛教学教育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有细心,又要有耐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引领学生,让学生信服老师,如要求学生集合不能迟到,则教师要做到从来不迟到,要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对于英语教师自己造成的错误要勇敢地承认,不要遮遮掩掩,解决办法可以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也可是在学生面前自嘲一下,告诉学生老师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谦虚地向学生请教,并对学生的帮助表示感谢。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加上自己的认真反省、研究和总结,已经找到这种分班英语走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这种经验定能在今后的教学里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潘菽. 教育心理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杨光泉. 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 [M]. 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