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之刍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的内容和结构。在现代教学中,陈旧、落后、枯燥和不实用的教学内容显然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新颖、科学、合适”的教育内容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我锻炼能力
  
  学生在体育课上学知识,学动作,必须通过自我锻炼。自我锻炼的能力是体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它的着眼点是人的一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培养学生锻炼的自觉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把教的东西转化为学生自我需求的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测试自己的运动心率、自我控制运动负荷的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提出不同的心率要求,使学生在自我锻炼中达到自我实现,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练习中相互帮忙,互相交流观摩。还要适当安排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当裁判、教师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当“主角”,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二、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
  
  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过去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需做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体育差生,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区别对待,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分解好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目标,并及时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主要不是要求他们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与超过什么人,而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能否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离不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不能只看外表上的热闹,还应注意学生是否开动大脑进行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力求体现一个“活”字,使学生在每节体育课上都有新鲜感,对每个练习层次都觉得兴趣盎然。教学中,我们应采取“放”、“收”结合的教学手段。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在基本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按教师的要求去模仿、体会动作。“收”就是在“放”的基础上,教师组织统一练习,进一步完善动作。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收”“放”,可大大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练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于让学生掌握动作技巧,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都起到积极作用。
  
  四、建立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师生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这主要由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所制约。而教师的教态、作风是决定因素。教师应以良好的教态,积极营造一个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假若师生之间没有了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共鸣,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何而来?因此,教态是沟通师生情感世界,创造和谐、多层次课堂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还要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学生热切的“期待”,并帮助学生建立友爱、互助的群体关系,给学生以强烈的情绪感染。
  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和同学间的鼓励,直接对学生产生良性刺激作用。反之,教师的粗暴专制、不信任,同学的嘲笑,会使学生心情压抑,产生恐惧、消极的心理状态。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适当运用“期待效应”,每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了点滴进步,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并通过一些词语加以鼓励,如“不错,有进步”,“你真行”,“你很会动脑筋”,“你很认真”等等。有时也可报以微笑或赞许的目光,加以肯定。同时需经常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同学的优点。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可以发动全班学生报以掌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互助互爱,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复杂性,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做好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有高尚的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过硬的教师能力素质、宽厚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等,这些都将是我们体育教师追求进步的一个方向。而在一节体育课教学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加强观察与指导,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每一个可能引起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现象,并因势利导、积极教育,增强教学有效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必将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责任编辑 黄晓)
其他文献
运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和聚类原理,将支持向量机中有监督的分类算法与统计中无监督的聚类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线性可分与线性不可分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无监督的分类模型,模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
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屋面外表面为不规则的三维空间曲面,采用了金属复合屋面、点式玻璃采光顶、框架式玻璃采光顶等多种屋面形式。采光顶屋面本身和采光顶与金属复合屋面的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