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访问交流体会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源于香港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定位明确、坚持以人为本、深具国际视野、高度自治的管理体质以及独特的地域和环境优势,对于内地高校而言,港科大的成功虽不可以完全复制,但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放的办学思路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却值得广泛借鉴。
  【关键词】香港科技大学;成功;启示
  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本着这样的宗旨,笔者一行二十多人对香港科技大学进行了参观,并与学校工学部副院长吴宏开教授等人进行了交流。吴宏开教授首先通过视频、PPT等方式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并带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参观。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高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座落在美丽的九龙清水湾,依山傍海,风景秀美,占地面积60公顷,相比于国内许多高校虽然小很多,但在弹丸之地的香港,却是面积最大的高校之一。短短20年,香港科技大学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一流。在诸多权威的大学排名中,港科大屡次名列亚洲前茅,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2011年世界大学排名榜,香港科技大学位列全球第62位,亚洲第三位。不得不说,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势头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在感慨“香港速度”的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奇迹的诞生?通过在港科大的访问和交流以及后期的了解,笔者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香港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投入
  香港科技大学最初学校建设的经费主要来源于香港赛马会捐助的19.26亿港币,剩下的由香港政府来补足。最终,香港赛马会捐助和政府拨款花了35亿港币,可以说,在中国教育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投用在创建一所大学上,由此可见香港政府和社会对于这所大学的重视程度。在之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其资金来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经费的50%-60%来源于政府投入,20%左右来源于学费,5%左右来源于学校资金的利息以及投资,其余部分则来源于社会捐助等其他渠道。香港科技大学将其图书馆命名为李兆基图书馆,就是为了答谢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李兆基先生向港科大作出的慷慨捐赠。虽然说有了充足的经费不一定能办成一流的大学,但是充足的经费来源是大学建立的必要保障。
  二、学校定位明确
  吴宏开教授介绍,港科大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是引领香港向知识型社会的目标迈进,这让我感叹一所负责任的高校对于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的,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的发展要求有更多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来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配合这个需要。也正是因为如此,港科大在学院和学科、专业设置上一直都遵循着这个方向,香港科技大学条例规定该校宗旨包括两方面:通过教学与研究,增进学习与知识,尤其在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及商业方面的学习与知识,及研究生程度的学习与知识;协助香港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创校20载,港科大仍然只有4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没有法学院、医学院等一般大学都开设的热门院系,然而现在,港科大商学院的MBA课程被评为世界第6位,EMBA课程为世界第1位。
  三、坚持以人为本
  吴家玮,物理学家出身的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把港科大的成功归功于在建校时立下的志向——“一流吸引一流”,即招募一流的教授,吸引一流的同学,培育一流的毕业生。创校校长吴家玮,曾任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任主要大学校长的华裔;钱致榕,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正教授;陈介中,航空学和结构力学专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张立纲,半导体物理学界顶尖人物,身兼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一流学者很快聚集在港科大。创校学者到位后,港科大用“以人为本”的精神,采取相关配套政策想办法把他们留在科大,如学术自主与自由的环境、丰厚的薪酬和福利、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在交流中了解到,学校为教授提供100多平方米的海景房,租金却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教授们提供安心做研究的环境,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深具国际视野
  港科大的国际视野体现在其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国际化的教师与学生构成、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文化氛围等许多方面。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植物及生物技术专家,香港科技大学的参与者和创建者之一,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的孔宪铎教授在其著作《我的科大十年》一书中提到:在中国教育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一大批华人留学生,共同携手把世界主流大学的理念带回中国,把东西文化融合在一起,把东西科技的差距最大限度地缩减在一个校园里,把华人留学生爱国报国的梦想变成现实。港科大现有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人数共497人,其中,全职439人,客座58人,他们来自全球35个国家,各级教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80%的教师在世界排名前24位的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或曾供职于这些大学。港科大的国际视野不仅在其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师职务的晋升中亦是如此。港科大教师职务晋升的每个阶段都要经过外评的程序,也就是要把被评人的有关材料交到校外甚至境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而且外评专家占有很大比例。在职称评审的标准上,从助教到讲师以及从讲师到副教授阶段,晋升的标准主要是看其所发表的文章、科研项目、学术成果等指标,但从副教授到教授阶段的标准则高得多,要看本人的主要成就以及在国际上该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
  五、高度自治的管理体制
  香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特点是每所院校都普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香港科技大学现有管治组织三个:校董事会、顾问委员会及教务委员会,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最高决策、咨询和学术管治机构。校董事会由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委任的公职人员、非公职人员或非大学雇员成员、科大高层管理人员(1位校长、3位副校长及5位学院院长)、科大评议会主席以及教务委员会提名的教授代表构成,可行使《香港科技大学条例》赋予大学的权力,并履行该条例所列明的责任。主要包括投资、订立合约、大学产业的管理、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财政预算、财务及订立规程等。顾问委员会是科大的最高咨询机构,为科大的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其主要工作包括审阅校长的周年校务报告及校董会所呈交的报告,并协助科大拓展本地和国际合作网络及筹募经费。教务委员会是科大的最高学术组织,负责制定及检讨教务政策,教务委员会成员均为大学的雇员或学生,由校长担任主席。这种高度自治的管理体制使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招生、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充分尊重了高等学校的学术自主和学术自由的权力。
  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其独特的地域和环境优势。对于内地高校而言,港科大的成功虽不可以完全复制,但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放的办学思路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却值得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http://www.ust.hk[EB/OL].
  [2]孔宪铎.我的科大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吴家玮.同创香港科技大学——初创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余海波.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与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
  [5]刘培昌.香港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2010(12).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CNEI和CNE2为材料,采用亚细胞蛋白质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细胞系的差异蛋白质.首先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高纯度质膜,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PDQu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问责既要对事、也要对人,要问到具体人头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两年来,“失责必问”逐渐成为常态,仅提醒干部“下不为例”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已经鲜见。但是,个别领导干部却常把“对事不对人”挂在嘴边,这一现象值得警惕。(《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7月9日)对履行责任不力、存在失职渎职的干部进行问责,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打响一个,警示一片,形成威慑力、督促力,给干部以鞭策。然而在
期刊
改革开放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步推进的,其政策源头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rn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期刊
“聪明人总是比一般人多知道些事情,”纽约市洛克菲勒集团的副总裁布兰丹·塞克斯顿说,“凼此很容易就会以为自己无所不知.”
本文以某大学为例剖析社会性网络服务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并适当剖析此类游戏最重要的主体——大学生追捧SNS游戏的原因,对SNS游戏的态度以及SNS游
首个宪法宣传周、第5个国家宪法日、第18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第26次检察开放日……12月4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30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
期刊
针对肋条湍流边界层减阻技术,本文主要从影响肋条减阻的因素、减阻机理和工程应用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该减阻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