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通气孔同源框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空通气孔同源框2(EMX2)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预后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MX2蛋白的表达,同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结果

EMX2蛋白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3%(47/60),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NSCLC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EMX2蛋白表达相关(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X2蛋白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状态和临床分期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

结论

EMX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低表达与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无亲缘关系冠心病患者242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253例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10个SNP的基因型,统计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冠心病组及对照组中分布差异。结果冠心病组VEGF基因rs69994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因食管鳞癌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7、30、90、180天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进行研究。结果(1)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338.96±104.14)n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肺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93例手术切除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HIF-1α、HIF-2α和VEGF表达,选取57例原发性NSCLC作为对照组。结果HIF-1α、HIF-2α和VEGF蛋白在肺转移瘤及原发性NSCLC中均表达,HIF-1α、H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联合盆底自主神经保留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以来行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联合盆底自主神经保留术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31例和开腹组80例,并对两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3.33±0.72) h,术后1~ 4 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3.48±0.82)d,术后病理报告切除淋巴结数
目的观察Wistar鼠大肠癌(CRC)模型中异常腺窝病灶(ACF)的发展,探讨ACF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A组中30只Wistar大白鼠给予二甲肼(DMH)腹腔注射(20 mg/kg,每周1次,连续18周),B组大鼠腹腔内每周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将A,B组大鼠随机分为3个亚组,于第8、16和24周分批处死,将亚甲蓝染色后的大肠组织在实体镜下观察。结
目的比较前列腺素E受体4(EP4)拮抗剂与透明质酸钠对透明质酸酶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膀胱炎(IC)的作用。方法将50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0~ 250 g),分为对照组15只(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模型组15只(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拮抗组10只(AH23848),黏膜保护组10只(透明质酸钠)。采用长期(1个月)间歇灌注透明质酸酶(4 g/L)构建大鼠IC/膀胱疼痛综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人胆管癌RBE细胞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去甲斑蝥素对胆管癌细胞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RBE细胞,采用不同5~ 40 mg/L去甲斑蝥素处理,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统计RBE细胞凋亡率,并观察形态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去甲斑蝥素影响下胆管癌RBE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应用AO/EB荧光染色观察,随去甲斑蝥素剂量加大,
期刊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对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TLR4和Foxp3在42例CMM、36例色素痣及30例正常皮肤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脂多糖(LPS)活化黑色素瘤A3
目的观察携带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TRAIL)联合表柔比星(EPB)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转染倍数(MOI)= 10.0的ZD55-TRAIL联合1 mg/L的EPB、MOI= 10.0的ZD55-TRAIL、1 mg/L的EPB、MOI= 10.0的ZD5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作用于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