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生物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融合模式考察与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sxdcfvgb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生物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分析和探讨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生物产业 生物经济 三次产业 融合
  
  一、生物经济与三次产业融合
  1. 生物经济的涵义
  生物经济是指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基础之上,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及利用,以生产生物技术产品或提供服务,从而满足人类对健康、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可再生资源或环保等方面需求,并形成具有相应规模的生物产业的经济,它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只有当生物产业达到相应规模,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或支柱产业时,世界将真正步入生物经济成熟阶段。
  2. 三次产业的划分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将处于第一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3.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在技术创新与放松管制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合为一体,形成新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与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三种方式,通过这三种方式,各产业间的边界特征开始逐渐模糊或消失,新产品、新服务乃至新产业不断产生。
  二、发达国家生物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融合模式考察
  经过我们初步的研究考察,发现发达国家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生物技术公司都有一个共同规律,即在发展初期就高度重视生物产业中的农业、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兼容性。
  诺华公司(Novartis)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命科学公司之一,最初由瑞士巴塞尔负责化学和制药业务的两家公司于1996年合并而成,业务领域涉及工业与农业。1998年12月开始,总裁兼CEO丹尼尔•瓦塞拉领导诺华公司在制药和作物防病及种子业务上,采取以产易股、重组、合并和收购等方式,汇集竞争需要的混合资产,和世界上其它几家大的生命科学公司展开全面竞争,取得了领先地位。
  诺华作为生物产业的领导者,1982年率先展示了首个“转基因”植物,引发了世界抗虫和耐受杀虫剂转基因植物及制种的研究热潮。1995年,孟山都公司(Monsanto)推出了第一个商品化的转基因产品,诺华紧随其后,1996年推出了自己的转基因植物和种子,证实了自己在生物产业的顶尖地位。诺华公司认为,生命科学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来自不同产业领域的联合,例如制药、营养品和种子等。要获取更大收益,就要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之间进行广泛融合交叉。诺华的生物学家提出,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和基因组计划的实现,会出现3种类型的转基因产品,第一种类型为提高相关抗性的转基因植物及种子,如抗寒、抗旱、抗盐碱及抗病等;第二种类型为增加特定商品性的转基因植物及种子,如高蛋白、高油脂含量;第三种类型为植物生物反应器,即将植物作为制造化合物的工厂,使用由阳光提供能源并且不会释放污染物的基因工程植物来取代消耗能源并产生污染的工厂。瓦塞拉认为,生命科学不仅具有改变种子生物学属性和植物保护产业的潜力,而且还具有改变制药和营养产业,模糊食物和药物之间界限的潜力,使人们能够制造出对健康有明显益处的‘功能性’食品。
  “在众多的高新技术中,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现代生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速度加快,产业化周期缩短;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互动,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生物产业具有典型的高技术产业特征,科研开发实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物产业的一、二产业纷纷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使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二产业和三产业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日益成为普遍的现实。
  随着研发费用的巨额投入和研发成本的飞速增长,全球生物技术外包研发服务公司(CRO)蓬勃发展,世界很多大的生物企业纷纷将自己的研发业务转移,转向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公司提供的资源生产和专门服务。企业由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部门转移出去变为独立经营单位,或者直接取消由原来企业内部提供的资源或生产服务。特别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暴发,为了降低成本,发达国家加快了生物产业合同研发、合同生产等外包服务的步伐。当今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已从原来的只互为包含某些制造和服务环节的最初形态,发展成为制造和服务业浑然一体阶段,一批融合了二、三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球从事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制药的特殊专业外包生产机构(CMO)大约有70—80家,排名前20名的厂家约占市场份额的60%,其中大部分是从事微生物发酵、哺乳类动物细胞陪养、基因转化及制剂外包的特殊专业外包公司,像Lonza.DSM .Catalytics .Laportate等都是承接有关生物技术生产外包的大型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竞争的压力下,纷纷将很多研发业务委托给专业的外包研发服务公司,达到缩短研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全球生物技术外包研发服务公司(CRO)发展迅速,研发外包业务逐年增加,CRO的市场增速高于CMO。据Frost & Sullivan的研究资料,“全球制药产业技术外包服务市场规模,2001年达到98亿美元,2005年达到163亿美元,2001—2005年复合增长率约13.7%。据Frost & Sullivan的最新数据,2005年全球研发外包市场约为187亿美元。
  三、我国发展生物经济三次产业融合模式的现状与启示
  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将生物產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提出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新兴生物领域,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目前,我们国家的生物技术公司大都是单一经营,很少有同时经营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业务的公司,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医药、保健品、食品特别是功能性食品的界限趋于模糊,在以人类健康为基础的产业中,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甚至以植物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生物质材料形成密不可分的大的产业链。诺华等国际航母级公司在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业务上交叉融合,共同发展,以获取更大效益的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如果我国的大学、科研机构,特别是目前大量存在的单一生物医药、生物种子、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公司认识到国际大的生命科学公司的产业综合交叉发展生物产业经验,一定会使我国的生物产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随着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生物制药研发外包有加快发展之势,跨国公司这方面的业务也加快向我国转移,特别是向我国有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转移,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地区和热点行业。如我国北京、上海的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外包业务快速增长,据统计,2004年上海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务实现产值2.2亿,到2007年,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从29家增加到53家,前三个季度实现产值就达7.5亿。在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IIiance of Biotech Outsourcing China, ABO)整合了包况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药物安全评测中心在内的16家生物科技外包服务商,提供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到登记和签约生产的“一站式合作研究服务”,2007年生物医药研究外包服务的收入达到4000万美元,与2006年比几乎翻了一番。上海药明康德公司在纽约证劵交易所成功上市,并被评为“纽约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最佳表现五强”之一;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研发外包公司睿智化学和开拓者化学,受到美国资本运营公司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 简称TPG)青睐。这些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在国际生物医药分工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
  另外,生物经济的第三产业还体现在遗传服务业上,它不是以追求高新技术为目的,而是把基因组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和技术转变为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中的应用。生物产业中的遗传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经典的‘遗传服务’是指人类疾病的遗传检测和遗传筛选,而生物经济的‘第三产业’,遗传服务已从医学领域走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以至社会关爱,为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而提出的各种需要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专业性服务”。
  遗传服务产业是以海量的基因组数据为主要支撑,所以这个产业具有牢固的发展基础。因此它将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促进生物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可以通过带动与遗传服务相关的制造业发展,我国的遗传服务起步不晚,所以常用的国产化仪器及其它很多辅助用品、常用试剂等都可满足需要,对于自动化和科技创新有很好的基础。同时,市场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研究。
  發展遗传服务产业应该注意的问题:(1)产业政策,遗传服务与其它产业比有很多独有的新特点,并涉及社会、经济众多部门。确定对该产业的支持政策特别重要。遗传服务一般是以民间的独立的企业性服务为主,特别是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因此,需要国家层面的管理,如对实验室及从业人员和对所有服务项目与产品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严格审批制度。对于关键的试剂应该有标准和“批检”制度。同时,还要大力扶持国产设备、试剂的开发使用。对价格问题,要从市场角度,平衡公益事业和企业行为。对重要的保密问题要通过立法保护。(2)生命伦理问题,对中国签署的国际文件与规范必须遵守。建立参与人员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制度,对遗传数据保密和保护。有关部门要建立伦理委员会(IBC),讨论审批有关项目,并向律师咨询,既要开展民众的讨论,又要在决策时果断。(3)加强生命科学的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民众对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的了解和信任是遗传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民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既要开拓服务空间,又不能诱导不必要的检测需求。要加大公益性消费引导力度,规范商业性消费引导行为。
  
  参考文献:
  [1] R.H.海伊斯等,生物制药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120
  [2] [3] [4]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科技情报所,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7年:113、117
  [5] [6] 杨焕明等,“遗传服务—生物经济中的第三产业”,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05年:206、213
其他文献
伴随着现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生态问题不断出现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为了解决城市生态斑块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人们开始协调城市发展与
目的:探究CTTN基因的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利用特异性siRNA将CTTN基因进行沉默,western blot检测其沉默效率.使用激光共聚焦显
昭觉县是吸毒人群的高发县也是结核病的高发县,自2004年3月全球基金治疗肺结核项目在我县启动以来,至2008年12月止,我中心共接诊疑似肺结核患者3400余例,确诊结核患者1300例。分
为了高效利用污泥废物,以污泥残渣为原料制备磷酸镁水泥,研究不同污泥残渣掺量对磷酸镁水泥力学性能和固化重金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残渣掺量为5%时,磷酸镁水泥的力学性
目的了解玉林市客家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情况。方法对2012年玉林市博白县和陆川县41221例客家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221例客家新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无公害粉葛栽培技术,其中包括整地栽种、施肥浇水、田间管理
[摘 要]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显著提高,环境资源产权理论运用产权经济学的方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现象,政府通过对环境资源稀缺性进行产权的界定与明晰,将外部不经济问题内部化,运用市场的手段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本文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分析排污权交易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借鉴西方国家排污权交易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应对排污权交易和环境资源问题。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 外部性 产权理论
食用菌菌糠的资源化利用可有效缓解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研究了不同食用菌菌糠掺量、烘干温度对生物质建筑保温板强度、导热系数和体积吸水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生物
目的分析LEEP活检术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阴道镜、宫颈活检术前诊断
泥鳅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低脂肪水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泥鳅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很少有疾病.成活率也较高,一年四季全年供销。现如今的泥鳅养殖已经从单纯的苗种单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