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赡养之痛,那撕裂的忠孝之道啊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5日清晨,英国诺丁汉市警察局来了一位失魂落魄的中国男人要自首,说他亲手杀死了母亲!
  警察跟着男人回到事发现场,发现其母亲王慧珊倒在出租屋内,身下的鲜血早已凝固,当即对嫌疑犯张子涛进行了拘捕。张子涛对其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请求立即执行死刑。校方和同学得知这一事实,感叹不已的同时,也非常纳闷:一个前途光明的留英硕士,为何会向辛苦养育自己多年的亲生母亲举起屠刀?两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无法调解的矛盾?随着调查的深入,一桩因独生子赡养问题而引发的冲突暴露在世人面前……
  离婚后的较量,
  儿子成了赌注
  王慧珊和丈夫张国华都是长春纺织厂的工人。两人经人介绍,于1986年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张子涛。随着张子涛一天天长大,企业效益日渐下滑,两人的收入也直线下降。由于生活压力大,王慧珊对张国华的抱怨也越来越多。张国华烦不胜烦,就干脆借口加班很晚才回家。
  1993年11月,两人矛盾升级,由口角之争上升到拳脚相加,彻底撕毁了夫妻之间最后一丝情感纽带。心如死灰的王慧珊态度坚决地要求离婚,张国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同意。他净身出户,将房子留给王慧珊母子。
  离婚后,王慧珊四处张罗相亲,想嫁个有前途的男人,可她韶华已逝,又带着孩子,媒人见了都摇头。而让她更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年,张国华就与长春制药厂的一名药检师结婚后,随即调离了这个濒临倒闭的纺织厂。
  再婚后的张国华很惦记儿子,每月都会按时给抚养费并过来看望。心高气傲的王慧珊不愿再见前夫,却又很好奇他的生活,便经常从儿子那里打听。当她知道张国华再婚又生了一个儿子后,心里酸水直冒。此后,她又得知张国华的妻子很有能耐,将儿子送进了重点幼儿园、小学后,更不淡定了。
  这些年,王慧珊高不成低不就,挑挑拣拣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最后,她干脆不找了,一心想着把儿子培养成才,比靠男人强,好胜心强的她还反复跟张子涛强调必须比爸爸现在的儿子强!
  为了让儿子出人头地,王慧珊要求十分严格。生活上向最低标准看齐,学习上向最高标准看齐。所幸,张子涛懂事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只要有时间,他还主动帮妈妈做做家务,讲笑话逗她开心。
  2006年,张子涛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他又以高分考入了全球百强名校之一的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可接到入学通知邮件的那刻,张子涛犹豫了。虽有奖学金,但高昂的学费是他那贫寒的家庭承受不起的。王慧珊得知后,极力鼓励儿子出国,甚至不惜卖了自己唯一的房子。在把沉甸甸的银行卡交给儿子时,王慧珊只说了一句话:“好好学习,证明自己。”
  张子涛泪如泉涌,渴望早日赚钱,来回报母亲这份深爱!
  国外打拼不易,
  国内母亲屡屡催促
  2011年3月,张子涛踏上了征程。王慧珊则在纺织厂附近租了一套简陋的单间,孤身自处。
  为了省钱,张子涛吃穿用都是最低标准,也几乎不参加留学生聚会,有时间就去打工赚钱。渐渐地,他被孤立起来,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嘲笑。张子涛心里很酸涩。
  为了防止母亲担心,张子涛报喜不报忧,总是一个劲地对王慧珊说,自己过得很好,这里的生活品质比国内强太多。
  2013年2月,张子涛研究生毕业。因成绩优秀,他被教授推荐到英国一家著名的设计公司工作。这个公司是业界知名的高要求,能呆下去的人都是行业翘楚。只是前两年待遇不高,从第三年开始工资才会大幅上涨。张子涛立即与该公司签订了合同。
  正式上班前,张子涛回国看望母亲。当王慧珊得知儿子擅自做主留在英国发展后,勃然大怒:“母子相隔万里,万一有个什么事,我该找谁去呢?都说养儿防老,我这倒好,养了头白眼狼……”张子涛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打断:“妈,我是狼心狗肺的人吗?等我在国外站稳脚跟,我就接您过去,呼吸那没有雾霾的空气,吃那没有添加剂的食物……”
  在儿子的开导下,王慧珊那颗不满的心渐渐平复了,开始幻想在英国的美好日子。一个月后,在送儿子上飞机时,王慧珊依依不舍,哭了又哭。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到公司的张子涛,因为缺乏经验和人脉,工作得很吃力。为了尽快站稳脚跟,他全身心地投入项目中,其余一概免谈。就连跟母亲视频,他也是一边加班一边应付两句。
  渐渐地,王慧珊明显地感受到了儿子话语中的冷漠与不耐烦。而且,当她询问张子涛到底什么时候能将自己接过去时,对方总是推三阻四,给不出确切时间。
  王慧珊根本不知道,儿子过得有多辛苦。在公司受排挤妒忌不说,收入也仅够日常开销生活。所以他考虑,如果母亲过来,不仅要多一个人的生活开销,万一她有个大病小灾,没国民医保的她必须全额自费,那开销可不是小数目。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张子涛能承受的范围。
  可为了让母亲不担心,张子涛没有把目前的困窘告诉她,只是反复强调自己忙,过段时间就会好。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王慧珊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她退休后。当看到别人一家人团聚时,而自己形单形只时,王慧珊情绪无比失落,可给儿子打电话,他也总是应付两句就收线。王慧珊欲哭无泪。
  左邻右舍都知道她是卖房供儿子留学的,碰面了就会问,“子涛现在有出息了吧?啥时候接你去享福啊?”刚开始王慧珊信心满满地说:“他已经在那边工作了,安顿好就接我过去。”可一晃快两年了,儿子还是没有任何表示。
  2015年6月,感覺被遗弃的王慧珊坐不住了,打电话告诉张子涛说自己得了重病,速速回国。张子涛当即慌了神,不顾即将完成的项目,立刻请假回国。可回去才知道,母亲压根没事,只是找借口让他回来。张子涛气得半死,要知道,在这提升的节骨眼上,自己贸然请假,是要付出代价的。
  孝子张子涛并没有指责母亲,陪了母亲一个月后,再回到了英国。果不其然,由于临时脱岗,董事会决定将他的岗位提升延至半年后。然而,令张子涛想不到的是,半年后,母亲又用谎言将他再次骗回国,提升考察期再次延长半年。   后悔接母亲出国,
  愤怒的儿子绝望了
  張子涛知道母亲在国内孤单,可他也没有办法。王慧珊却不依不饶地打电话说周围的人现在都在笑话她,说她白养了个儿子。还说张国华再婚后生的儿子也大学毕业了,现在做医药代表,赚了不少钱,给父母还买了套新房。相比之下,自己现在连个窝都没有!
  张子涛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对母亲说:“妈,比来比去只会让自己心里不平衡。我这份工作前途很好,只要努力,一定会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可目光短浅的王慧珊根本不理解,她只想看到眼前的荣华富贵。如今儿子实现不了她的愿望,她只希望能到英国去,离开长春这个被众人所嘲笑的地方。
  几次三番的折腾后,张子涛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干脆把母亲接到英国来。到时候熬个半年,等自己的工资涨起来,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2016年4月,张子涛办完一切手续,终于将母亲王慧珊接到了英国诺丁汉市。为了让母亲能住得舒服点,他用尽了所有积蓄租了套带花园的房子。刚开始,王慧珊对英国的一切都很满意,觉得这里空气好、食物安全,没事还可以侍弄花草。最主要的是,这里没人认识她,没人闲言碎语。她每天变着花样给儿子做饭、煲汤,觉得日子过得闲暇至极。
  可时间一长,她开始受不了这种寂寞了。由于语言不通,她没有可以讲话的人,加上儿子天天早出晚归的,她更是觉得无比寂寞。再说,这里的人一到晚上就不出门,窝在家里喝咖啡、看书,而她这个中国老太太喜欢跳广场舞和晨练,这里根本不适合她生活嘛!王慧珊开始动员儿子辞职回国,张子涛当然不愿意:“我辛苦这么多年才奋斗到今天,眼看再过一年,我就能拿到英国的绿卡了,不能这么半途而废。而且,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我是一个单纯做设计的人,适应不了国内的市场。”
  张子涛的话,王慧珊一点都听不懂。她告诉儿子,她观察了很久,国外真没有什么好。什么都比国内贵,一块肉、一只鸡,甚至一把青菜都比国内贵得多。他们何必要在这里挨宰,不如回国享实惠。张子涛却告诉她,这些东西之所以贵,是因为都是有机的,自然生长的。再说,这里的奢侈品比国内便宜啊。可王慧珊一句话将他噎死:“那些东西便宜有什么用,我一个老太太又用不着。我喝不惯咖啡,吃不惯西餐,我就喜欢吃大葱饺子。”
  张子涛无奈,只好安抚母亲,再熬一年,等拿到身份,就请个长假,陪她回国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可不幸的是,2016年11月,王慧珊总是感到胃疼,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胃癌。由于她没有入英国籍,不能享受政府医疗,看病很贵。张子涛忧心忡忡,此刻离入籍审查只有数月,他不忍心放弃。便让母亲先回国就医,他安顿好这里的事就回国陪她。
  王慧珊不放心了,她觉得儿子这是要抛弃自己的做法,想任她在国内自生自灭!她一定得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回国才行。可儿子视工作如命,除非是断了他的工作,不然他不会放弃的……
  思想偏激、彻底疯狂的王慧珊开始三天两头跑到张子涛的公司,说自己如何含辛茹苦地供养张子涛读书,现在自己有病了,张子涛却对自己不管不问。她怕外国人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还特地请人把故事翻译出来、打印成册,见人就发。英国公司很看重员工的家庭关系,调查后认为王慧珊所说的都是实话,便将工作了近4年的张子涛解聘了。不仅如此,政府还决定延长张子涛申请绿卡的时间。
  得知消息后的张子涛彻底崩溃了,他万万没想到,毁掉自己整个人生的人竟然是亲生母亲!没了工作的张子涛,开始整日借酒浇愁,他每天喝得昏天地暗,不问世事。
  2017年1月4日晚上,张子涛再次喝得酩酊大醉。王慧珊看不下去,怒吼道:“你还有没有点人样?解雇就解雇,你跟我回国,再找份工作。如今陪我去看病治疗才是大事!”张子涛一听这话当即冷笑道:“你的命就是大事?我的事业和理想就不是大事?你怎么这么自私?”王慧珊指着儿子大骂:“我卖房供你留学是自私?我独自养育你是自私?那好,你既然厌恶我,就杀了我,免得看着碍眼!”张子涛趁着酒意:“你以为我不敢吗?你毁了我,我恨死你了!”王慧珊怒不可遏,当即冲到厨房拿了把刀递给张子涛,“你不是恨我吗?那你就杀了我啊?!”张子涛接过刀,酒精上脑的他根本没有功夫思考,就对着母亲一阵狂砍……直到母亲倒在了血泊之中。
  王慧珊死后,张子涛感到害怕和后悔,在跪在母亲的尸体旁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他走向警察局自首……
  编后:文章中的母亲王慧珊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自己。人不能活在攀比中,更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比“其他人过得好”这件事上。如果一味地钻牛角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子女如何拼命地伺候你,欲望都没有满足的那一天!
  对于中国老人来说,特别是为子女辛苦付出了一辈子的父母来说,想要得到子女回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子女长大了,他们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不再是父母可以随意使唤的棋子。在做出任何决定前,父母都要和孩子多沟通商量,切勿随意由着性子来,否则多年的养育之情,一朝撕裂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的!
  编辑/平凡
其他文献
9月27日,国内首个由孤独症画家创建的艺术公益品牌“毕昌煜BCY”,在柯桥时尚周举办主题为“2019-爱你依旧”的新品艺术服饰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精选毕昌煜的油画作品,将艺术融入服饰,推出禅服、旗袍、伞以及丝巾等多款产品。一时间,人们惊问:这个毕昌煜到底是何许人也?背着孩子四处寻医   赵灵芳和丈夫毕光钧都是温州乐清人,在老家完婚后两人到绍兴做服装面料生意。1996年儿子毕昌煜出生了,一家人其乐融
期刊
职场如同江湖,弱肉强食,每个人都为了在职场站稳脚跟使尽浑身解数。对于在职场摸爬滚打近十年的李婉来说,十年的磨砺让她深谙职场处世之道,李婉在职场也算顺风顺水。但是,职场风云突变,新来的上司竟然是当年被李婉甩掉的前男友,面对中年压力和前男友耿耿于怀的故意找茬,李婉到底该何去何从?尴尬!前男友变新上司   2018年12月的一天,李婉刚进办公室,同事可可迫不及待跟她汇报:“李姐,公司前阵子高层变动,等
期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社会型动物,喜欢做事有个伴。比如约会、约饭、约电影……时下,又有一种新型邀约,就是约死!这种约定实在令人毛骨悚然,绝不值得尝试,也不应该尝试。   90后高材生王伟误打误撞进入了“约死群”。那时的他初出茅庐,在社会上碰得鼻青脸肿,自杀的念头不时冒出来。进入“约死群”后,他又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他还好吗?前不久,王伟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秃穷毕现”的90
期刊
濒临太平洋东岸的国家智利在古代曾是印第安文明。在位于安第斯山脉中部海拔约6000多米的基尔查主峰上,据说隐藏着一些古印加王子与外星来客繁衍下来的怪物。它们不仅眼睛、毛发和皮肤蓝得可怕,而且就连体内流淌的血液也是紫蓝色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人颇为畏惧这种嗜食人类鲜血的妖孽,将它们可怕地称之为“蓝色血妖”。神秘传说   2017年,托尼、杰夫和莫妮卡三个大学生利用暑期,结伴从美国佛罗里达来到了南
期刊
在墨西哥南部格雷罗州的农场,接二连三地发现有牲畜离奇死亡,它们被吸干了鲜血,有的连器官都不翼而飞。农夫们感到十分恐慌,他们有的说是消失多年的吸血怪兽“丘帕卡布拉”重现了,有的则认为,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干的,它们没有机会对人类下手,只好用牲畜的血来维持生命。就在人们为此争论无休时,出现了一具被吸干血的人类尸体……可怕传闻   2018年5月的一个清晨,墨西哥格雷罗州的利亚农场里的一切像往常一样早早就
期刊
你是那样拉轰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鲜明,那样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渣子,都深深地迷住了我。但是行有行规,不管怎么样,你得要付钱呀……
期刊
在2009年金河田就推出了防辐射系列机箱,2010年防辐射的理念被金河田继续推进,并且不断在外观方面寻求新的突破,飓风8215B便是一款外形典雅时尚的防辐射机箱新品。
期刊
最近,由张嘉译主演的《少年派》自开播以来吸引了大量关注,不仅收视成绩一路攀升,而且屡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及话题榜。剧中,他凭着精湛的演技,将宠女“猫爸”林大为演得活灵活现,获得无数网友点赞。其实,这背后还有太太的功劳。鲜为人知的是,两人刚结婚时已是“影后”的王海燕远比他名气大,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张嘉译演技突飞猛进,这个沉寂多年的小生才渐渐走红;女儿出生后,她手把手教他如何带孩子;他平时花钱如流水,是媳
期刊
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以消费金融为幌子开展个人贷款业务,具有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的特性。由于比银行借款手续简单,现金贷锁住了不少用户。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000万-1500万活跃现金贷用户。但这种看似每笔三五千元,最多不过5万的微贷业务,有的年化利率甚至超过了100%,一些极端的甚至高达600%,很容易让借款方踩雷,因此,高息借贷常常引发各种纠纷。  来自河北廊坊的林乔原本是一名收入低微
期刊
她曾经获得过亚洲新闻奖等媒体大奖,是在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南方都市报供职14年的资深记者,却有一天突然抛却都市的繁华和体面的工作,将自己嫁入青藏高原,做了一名养蜂、收菇、烤火炕的农人。有人说马金瑜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因为自从她遇上一个叫扎西的藏族男人,整个人就变得不能正常思考,可马金瑜却从没觉得这个决定毁了她的大好前程。正相反,她认为自己中途转弯的人生因为这个决定变得更加跌宕起伏,也更加精彩纷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