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围术期疼痛治疗及管理现状调查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我国围术期疼痛治疗及管理现状。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在1个月内通过微信平台将该问卷发给全国各医院麻醉科医生,系统自动记录答卷情况。

结果

共8 447位麻醉科医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 778份,参与调查的麻醉科医生来自全国847家医院,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其中三级医院526家(62.1%),三级以下医院321家(37.9%)。围术期镇痛用药中(不包括麻醉用药),应用以下镇痛药物(包括单独和联合应用)的麻醉科医生比率分别为:阿片类药物79.74%、非甾体类抗炎药53.78%、对乙酰氨基酚25.76%、局麻药(进行神经阻滞)25.44%、其他药物(如氯胺酮、加巴喷丁等)12.39%;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63.65%。开展术后镇痛泵治疗的医院有649家(76.6%),其中使用PCA泵的医院构成比为43.8%。组建急性疼痛服务小组(APS)的医院475家(56.1%),三级医院APS组建率高于三级以下医院(P<0.01),APS人员构成以麻醉科医生为主(72.4%)。

结论

我国围术期疼痛治疗中多模式镇痛尚未广泛普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神经阻滞使用率较低;术后镇痛泵应用广泛,但PCA技术应用率不高;疼痛管理中APS建设相对薄弱,麻醉科医生在APS中起到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管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观察近2年我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病例,观察有大血管血栓形成的病例,从病例的毒物接触史,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百草枯中毒后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结果有3例患者出现典型的下肢血栓形成,1例为右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右小腿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右小腿肌间静脉形成。结论百草枯中毒后血液呈高凝状态,长期卧床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羟考酮混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肾移植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全麻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病人6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28~51岁,体重53~76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羟考酮组(O组)和羟考酮混合右美托咪定组(OD组)。术毕行PCIA, O组配方:羟考酮1.0 mg/kg+托烷司琼5 mg;OD组配方:羟考酮0.6 mg/kg+右美托咪定5
目的评价骨癌痛小鼠脊髓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3H/HeN小鼠96只,4~6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CP组)。BCP组采用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含有1×104个/μl 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的α-MEM 20 μl制备小鼠骨癌痛模型;S组给予α-MEM 20 μl。分别于接种前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监测麻醉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120例,年龄40~65岁,体重45~80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舒芬太尼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组(DS组)。手术开始前15 min,2组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和托烷司琼5 mg,DS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
目的评价术前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改良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30~60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20):0.375%罗哌卡因20 ml组(R1组)、0.375%罗哌卡因12 ml组(R2组)和对照组(C组)。R1组和R2组麻醉诱导前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