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B(SDHB)在192例GIST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其中SDHB缺陷型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C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第12和18号外显子的基因检测及随访。

结果

192例GIST中7例SDHB蛋白缺陷(阴性),占3.6%(7/192)。这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5~84岁(中位年龄56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6例发生于胃,1例发生于肠系膜。组织学特征:混合细胞型4例,上皮样细胞型3例;发生于胃壁的肿瘤在肌层内呈多结节状或丛状生长,瘤细胞丰富,胞质弱嗜碱性,胞质中可见空泡。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还发生肝脏及胰腺转移,其余2例无转移。7例SDHB蛋白缺陷型GIST均未发现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3例获访,随访时间24~127个月,其中2例无肿瘤复发,1例于术后24个月死亡(原因不明)。

结论

SDHB蛋白缺陷型GIST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为野生型病例且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预后等特点。方法分析61例IPMN的临床特点,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预后分析。结果61例IPMN中有33例肿瘤发生在胰头部,14例发生在胰体尾部,14例位于胰腺全部;平均发病年龄为61.8岁。37例首发症状为腹部不适,14例为查体发现。61例影像学均发现胰管扩张或胰腺囊实性肿物。大体上,32例为多房囊肿
期刊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伴干细胞特征(细胆管癌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肝脏祖细胞(HPC)的关系。方法收集26例混合型肝癌伴干细胞特征(细胆管癌型)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黏液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与HPC之间的关系。结果26例混合型肝癌伴干细胞特征(细胆管癌型)患者年龄51~82岁,中位年龄64岁。所有肿瘤标本均包括细胆管癌和肝细胞癌结构,其中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胃肠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学检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临床疑诊消化道CMV感染的患者35例,组织学标本41份,HE切片观察组织学形态,并行CMV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CMV感染细胞。组织学检测结果与患者血标本CMV DNA、pp65抗原等检测结果比对。结果41份标本中23份检测到CMV感染细胞,32份组织学检测前后1周内有血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