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专业结构的质量比较研究报告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的起步时间大致相同。两种高职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三年制高职逐步形成六大优势,同时存在三个不足;五年制高职在三方面形成七大优势,也有四个明显不足。应科学厘清两者的最佳服务指向,增强区分度,错位发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质量;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68-05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的历史大致相同,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一些地区如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的办学具有独树一帜的成功实践,但就全国整体情况看,长期以来两者的地位和待遇并不平等,所以造成发展结果的明显差异。
  针对问题,本课题组从多方面对两种高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高低优劣,探求如何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问题。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一是回顾梳理我国高职教育30多年的发展历程,找出规律,促进健康发展,弥补我国对高职教育发展历史尚未总结的缺陷。二是深入研究两种高职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消除笼统含糊评价的现象;探究两者如何错位发展、形成互补,有助于改变五年制高职地位尴尬的状况。三是切合当前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现实需要。四是为学校更好地按照培养目标实施有效教育提供借鉴。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经历如下过程:(1)确定评价内容。(2)制订调研方案并开展调查研究。(3)分析研究。(4)归纳总结。
  三、研究发现
  (一)两种高职的不同发展历程
  1.三年制高职发展强劲,影响深远。
  我国近代高职教育起源于清末的“壬寅—癸卯学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体制的调整,高职院校几乎全部改变了原来的办学模式,成了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真正起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其间大致经历如下阶段。
  (1)职业大学兴办阶段(1978—1990年)。
  1980年前后,为消除“十年动乱”的影响,满足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和广大企业对人才的渴求,缓解人才断层的矛盾,业大、函大、自修大学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一些中心城市开始举办名为“职业大学”的新型地方性大学。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指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此后,全国先后建立起120余所职业大学。
  (2)三年制高职快速增加阶段(1991—2005年)。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1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等文件的发布和《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94年、1999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1996年、2002年)等重要会议的召开,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和巩固,“三改一补”“三多一改”等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方案得以迅速落实,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十一五”时,高职学院达到1078所,占普通高校的42.8%。
  (3)三年制高职质量提升阶段(2006年至今)。
  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1月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控制升格要求;2006年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开始实施被誉为“高职211工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自此,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入质量提升的新时期。同时,高职院校数量小幅增加。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4月,直接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命名的有1153所,占全国普通高校2138所的53.9%,基本实现了每个地级市设置一所高职院的格局。
  2.五年制高职在探索中前进,渐受关注。
  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两种形式,一是中高职三二分段制,二是五年一贯制。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后者。我国的五年一贯制高职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稳健的起步阶段(1983—1995年)。
  我国五年一贯制现代高职教育起步于1980年前后。当时三年制高职刚刚开始,其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于是1983年11月,国家教委考虑试办五年制专科教育。1985年7月,确定上海市、航空工业部和国家地震局的3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实行四、五套办模式。经过十年探索,1995年5月,国家教委对试点进行总结,充分肯定其成果。1994年10月和1996年6月,增至18所中专校试办。可见五年制高职起步十分谨慎稳妥,没有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避免了四年中专的“加长版”“注水版”现象的出现。
  (2)有序的推进阶段(1995—2002年)。
  五年制高职的试点取得了成功。1995年入学的试点班22个专业1200名学生毕业时就业率达93.05%,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特色。随后,学校数和学生数稳步增加。1999年“据20所学校统计,举办五年制高职专业105个,在校生人数29923人”。再到2002年,开办院校数达到355所,招生18万人,在校生25万人。当时我国正深入探索职教的本质规律,广泛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北美的CBE、英国的BTEC等先进的职教模式。人们逐步认识和掌握了五年制高职的要领,“五年制高职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艰难的徘徊阶段(2003—2009年)。   紧接着,五年制高职受到严峻挑战。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高考急速扩招,上大学不再难以企及,人们降低了报考五年制高职的热情,招生难导致质量受到影响;二是三年制高职迅猛发展挤占其发展空间;三是许多原来开办五年制高职的中专校纷纷升格转办三年制高职;四是《高等教育法》中,没有关于五年制高职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试点之后的走向没有明确的表态,影响其合法性。200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提出“坚持适度发展方针,合理确定发展规模”的要求,给了人们“限制”的印象。许多省份五年制高职的规模迅速缩小,有些地方甚至基本上停办。2007年以后尤其明显。
  相反,我省此时更加强了五年制高职的探索和实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招生规模从1996年的960人增加到2006年的9万多人,2007、2008年,全国压缩招生计划的形势下,江苏年招生依然达到8万人左右。即使目前初中毕业生数量连续下降,但其招生还保持在5万人左右,在校生总数达到20多万人。到目前为止,已有10届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率达到98%以上。
  (4)恢复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独树一帜的江苏五年制高职逐步引起教育部的高度关注。2010年6月,包括鲁昕副部长在内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考察组到江苏对此展开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五年制高职教育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认为很有开办的必要性,本身也形成了显著的特色,要求江苏适时加以总结。2011年10月,围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教育部考察组再次到江苏调研,发现江苏的五年制高职进口严格,管理规范,教学质量高,发展科学。江苏的做法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地方纷纷取经,2012年各地招生规模有了恢复性增长。
  (二)三年制高职的优势
  1.学习基础好,教师评价高。
  三年制高职显著的优势首推学生综合素质高。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和系统的高考备战及进入成人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强,文化知识扎实。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三年制高职中25%的教师认为学生“态度端正”,44.4%的教师认为学生“态度较好”,认为“学习不主动”的是27.8%;而这三项指标,在五年制高职中分别是1.8%、51.8%和42.9%。此外在关于“理论课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学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等内容的教师评价均显示三年制高职的学生优于五年制高职。
  2.办学条件优越,能让学生满意。
  三年制高职的办学标准、政府的投入力度、自身经济实力、师资队伍水平等均远远高于五年制高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对校园环境、实训条件、师资水平等评价,三年制均毫无疑问地明显高于五年制。如72.9%的三年制高职学生对校园环境感到“满意”和“较满意”,而在五年制高职只有47.6%;对校内实训条件的评价,95.9%的三年制高职学生认为“非常好”和“好”,认为“不好的”仅占4.1%,而五年制高职的前两项为85.7%,认为不好的高达14.3%。
  3.运行机制的高教特色更明显。
  三年制高职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高教序列,长期的办学逐步形成很强的高校特色,体现了高教的规律。所以,学生更容易产生“上大学”的良好感觉,对三年制高职院具有较高的认可度。35.27%的三年制高职学生认为“职业院校是个不错的地方,能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付出的成本很值得”,而这一点在五年制高职学生中只占23.87%。另外对“学校教学管理”“接受高职教育的收获”的评价三年制高职大大高于五年制高职。
  4.学生综合素质高,管理难度小。
  三年制高职学生成分单一,都已进入成人年龄,自身条件好,人生观、世界观已基本形成,法纪观念、自控能力较强,所以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压力较小,不像五年制面临着复杂的管理问题和困难。这一判断在调查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5.学生在与文化基础知识关联度大的学习时更显优势。
  调查发现,同样的专业课程或专业技能,三年制高职学习效果与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凡是与文化基础课程关联度大的内容,三年制高职学得更好。那些需要反复学习,长时间练习的内容,则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差异不大。如园林技术专业的《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CAD》等课程,三年制高职学生明显学得好一些,而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病虫草防治、园林制图等课程的学习则两者差异不大。
  6.企业对毕业生评价高。
  由于生源素质好,又有优越的教学条件,三年制高职毕业生更加受到企业的好评。在对31家聘用了两种高职毕业生的企业调查中,围绕“思想素质”、“实际能力”、“知识结构”、“发展潜力”和“总体评价”等内容,企业对三年制高职毕业生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为93.9%、74.2%、74.2%、87.5%和67.4%,表示“基本满意”的分别为3.2%、12.9%、16.1%、3.2%、9.7%。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评价,相对应的分别为41.9%、38.7%、29%、38.7%、32.3%,表示“基本满意”的分别为9.7%、12.9%、16.1%、9.7%、16.1%,表示“不满意”的均为空。具体分析用人单位对两种高职毕业生评价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实践或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语言与沟通交际能力及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综合知识等方面。
  (三)五年制高职的优势
  1.深受平民家庭青睐。
  让平民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五年制高职在此多有作为。
  其一,向平民打开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之门。
  五年制高职并非优质教育资源,但在现实中,寒门子弟颇为倚重。五年制高职生家长的社会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是明显特征。据调查,92%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就读五年制高职“非常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回答“不满意”的仅为7.88%。由此可见,在目前教育体制下,五年制高职是向平民阶层打开的一扇希望之门,也是有良知和希望的教育。   其二,投入成本低,家庭负担轻。
  教育成本低,平民家庭完全可以承受是五年制高职深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按照我省标准,五年制高职学生前两年享受国家职教助学金和最后一年顶岗实习收入,减去五年的培养费,毕业时尚能结余6000多元。如果用三年制的成本来比对,五年制的这一优势就更显突出。三年高中和三年高职的培养费减去半年顶岗实习收入,最终需实际支付9900元。这只是正常学费部分,两者相差就达15900元,若再加上多一年的生活支出和进普高可能需交纳的赞助费差距则更大。
  其三,创业就业指导实,求职发展无后忧。
  五年制高职普遍重视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之高非常明显。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计,2010届32所分院毕业生22343人,当年就业的人数为21954人,就业率达到98.26%。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的比例五年制高职超出三年制5个多百分点,而表示担心的比例三年制则高于五年制。许多五年制高职学校都针对学生的优势特点,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五年制毕业生因其实践能力高于理论知识,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在接受创业教育后敢于一试身手的大有人在,很多还取得不一般的业绩。
  2.贯通中高职,教育效益高。
  同样从初中毕业到高职毕业,五年制高职学制缩短1年,中、高职相贯通,一体设计,避免了高考备考的低效重复的学习和两端之间的过渡产生的浪费,文化基础教育按照5B教育要求紧扣职业需要,避免了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脱节,因而具有较高的教育效益。研究中计算表明,直接效益增加了32%—40.4%。
  再从专业修养的程度来考察,用于专业课程的学时数,五年制高职是三年制高职的1.7倍。因此,专业课程系统性更强,专业基础更宽厚,技能更扎实,职业观更牢固。五年制毕业生大多能够获得两个以上的高级工证书,而三年制一般只能获得1个中级证书。
  3.先进的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其一,起步科学,模式先进。
  五年一贯制现代高职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没有现成经验,也就没有多少束缚。其快速发展期又适逢我国广泛学习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的阶段,因而保证了五年制高职的稳妥起步,科学发展,逐步形成了有效的教育教学机制,避免了三年制高职在起步阶段所出现的不足。2010年教育部考察组调研后肯定五年制高职“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又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职毕业生”。
  其二,切合学生实际,利于健康成长。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共性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高于抽象思维,机械识记胜于意义识记,动手能力优于思辨能力。他们在应试教育中缺乏优势,过大的压力,过多的失败经历,容易造成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的躁动不安和苦闷,影响心理健康。选择了五年一贯制高职,避免了高考的残酷竞争,远离焦虑,利于培养兴趣特长;能得到教师、家长更多关心,矫正不良行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又正切合了学生特点。
  其三,专业课程系统性强,易于技能的熟练掌握。
  五年制高职保证了充裕的专业教育的时间,利于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的相关知识和专业外的有关知识,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和技能及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其四,学生心理预期务实,安于接受五年制高职教育。
  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一般,从而养成了一种更加务实的心理预期,觉得读五年制高职,接受专科层次的教育,并能顺利就业,是很不错的结果。接受调查的教师认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并不像三年制高职学生那样有较强的挫折感,相反对学校有较高的认可度,并能很快走出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的阴影,适应职教模式,恢复自信。
  (四)两种高职不足的比较
  三年制高职有如下不足:一是相对来说教育成本高;二是专业学习系统性、深入度、专业技能熟练程度不够;三是学生职业观念不强,就业期望值脱离实际。五年制高职面临的问题有:一是社会认可度依然很低;二是生源基础薄弱,家庭背景不足,培养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在校时间跨度长,家长较难接受,也带来对毕业时产业发展及就业形势把握的困难。四是地位尴尬,既中职又高职,非中职非高职,导致管理、政策享受等方面有空隙。
  四、主要结论
  (一)应该明确五年制高职的合法地位
  五年制高职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都有成功实践。有数据表明,在台湾五专发展已很快超过二专和三专,成为专科教育的主流学制。
  从以上优势、不足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及评价,还是五年制高职办学主体的努力,抑或是目前办学的质量,再有国外、境外的成功实践为参照,都足以肯定五年制高职有存在、发展的理由和条件,有关方面应该明确它的合法地位。
  (二)必须纠正两种高职专业区别不清,方向重叠,优势不彰的弊端
  人们为什么怀疑五年制高职的必要性、科学性,内部原因更多的是两种高职专业雷同,方向重叠,主次不清。调查发现,目前两者的区别仅限于公共基础课程门数,专业课程时数。这样不但不能形成自身特色,更会使五年制高职面对三年制高职的比照,优势不彰,暴露更多的缺陷。所以说,承认五年制高职的合法地位,一定要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总目标下,根据两者的不同和各自优势,科学厘清两者的最佳服务指向,增强区分度,扬长避短,宜五则五,宜三则三。
  (三)细化两种高职的分工,在专业结构上形成不同的发展重点
  要以生源情况不同,学制长短不同为关键依据,分析不同职业或岗位的不同要求,选择与自身切合度高的专业作为发展重点。
  五年制高职,从生源情况看,适宜于侧重机械识记,动态性强,动手要求高,格式固化的学习;从学制角度看,适宜于技能训练偏向低龄化,熟练程度要求高,需要反复强化练习,以致熟能生巧的技术复杂的职业或岗位。   三年制高职,从生源情况看,则可偏重意义识记,推导性强,灵活变化,综合思维要求高的学习;从学制角度看,可偏重于文化基础要求高,能举一反三,强调灵活创新,临时变通生成的职业或岗位。
  即使相同专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不同岗位指向。如同样是园林专业,五年制高职可侧重于园林植物的施工、养护,三年制高职可侧重于园林规划设计;同是演艺类专业,五年制高职可侧重于表演,而三年制则可侧重于编导、舞美等。
  Quality Comparison of Major Constructions between Five-year
  and Thre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NG Liu-sheng
其他文献
我是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1951届毕业生,在一女中美丽的校园里从初中到高中毕业,读了6年书。这里的良师益友让我难忘.学校“端庄勤朴”的校训让我受用一生。当时我的成绩很好,尤其
摘要: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更多的农民培育成为职业农民是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下职业农民培育意愿分析可为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职业农民;培育意愿;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也得到迅猛的发展,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微信,QQ等社交类的工具,各式各样的APP的普及,使社会化媒体随之开展,带来了一个新的传播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媒体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疆电视台的英语新闻栏目为外界了解新疆提供了一个窗口。本文以新疆电视台为例,浅析
【学校名片】  湖塘桥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始名私立时敏初级小学,1928年改名为湖塘桥小学。学校以“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为办学理念,追求本真,注重内涵发展,创建和谐校园,坚持实施“三自一创”(自理、自学、自强、创造)教育纲要、《学生“六个一”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示范性、实验性、高质量”享誉省内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
本文将摘要报道以出生后5~7天的乳牛为实验模型,根据ATA、阻断时间和山莨菪碱用量不同,通过对心肌的血液动力学、生化代谢及酶学的改变、6-Keto-PG-F<sub>1</sub>a及TXB<sub>2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新闻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广播新闻节目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拐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开展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对于提升广播新闻节目总体水平,具
患者,男,30岁。患肾病综合征一年,半年前曾以长春新碱治疗2个月(总量达6mg),病情缓解,改以强的松30mg每日1次维持。此次因外感诱发旧病于1992年2月11日入院。症见尿少,全身浮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病情较为凶险,其胸片的表现易与肺结核相混淆,若处理不当,预后较差。现将我们收治5例报道如下。例1,男,19岁,农民。以全身酸痛伴发热3天、咯血3小时为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副鼻窦炎46例福鼎县医院高国星我科近年来采用上颌卖穿刺配合中药口眼的方法治疗慢性副鼻窦炎46例,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20例,女26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