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创办e网助老人安享晚年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ix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就是热心肠
  苏阳,1989年出生于青岛一个普通家庭,家里虽说不是特别富有但是吃穿从来没愁着,父母对他家教严格,母亲经常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幼小的苏阳懵懂的点点头,从那个时候他心里就埋下了助人的种子。
  1995年,苏阳6岁,有一次他在外面玩耍,看到张奶奶费力的提着一桶水艰难的走着,懂事的苏阳快步跑过去帮忙,但是尽管他用尽力气还是不能提起这桶满满的水,张奶奶抚摸着他的头并不停的夸赞。最后,聪明的苏阳找了一个木棍和张奶奶抬起了这桶水,正值傍晚,落日映衬着余晖洒在这一前一后的身影上,构成了一幅十分温馨的画面。
  苏阳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父母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但是在孩子的学业上他们不会过多干涉,他们觉得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苏阳养成了独立的性格,有事情还是很喜欢和父母商量,但最后的决定权完全是他自己掌握的。
  2008年,苏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沈阳大学,主修经济学。在学校里苏阳更是乐于助人,每年学校开学,有好多新生前来报到,但是很多新生进校后根本不知道怎么办,苏阳就和朋友们组成志愿小组,帮新同学拿行李,找宿舍,穿梭于整个校园中。

  大学毕业后,苏阳从事网络和信息化相关的行业,尽管做的如鱼得水,但他发现自己根本提不起兴趣,做了不久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比较热衷于社区服务工作,他喜欢帮助别人,喜欢为别人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每当这个时候苏阳发现自己的心情十分舒畅,他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父母嘱咐他只要自己认准是对的就要坚持走下去。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社区服务成为了苏阳的主要工作,很多人觉得一个名牌大学生做这些工作有点掉价,但是苏阳觉得经济领域涵盖的很广,社区服务也包括在内,而且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努力去做,对得起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好工作。
  因为有了家里的支持,苏阳干的有声有色,不少朋友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凡是与苏阳有过接触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因为他的影响,很多朋友也变的乐于助人,变得乐于向别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
  2012年10月6日晚上7点,苏阳正在单位值班,突然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位老人电话里说他家里的下水道突然堵塞了。由于子女在外地,老人看着家中卫生间不断涌出污水,非常焦急,苏阳立即联系了服务师傅,讲明情况后,师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老人家中,不但帮老人解决了下水道堵塞的问题,还免费为老人更换了地漏。老人感激的打来电话道谢,电话中一个劲的夸他是真正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同志。
  通过这件事后,苏阳陷入了沉思中,“留守老人”这四个字一直敲打着他的内心,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在走访各个社区的过程中,“老人”们面临的养老现状让他十分揪心。截至2014年年底,青岛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市人口比例19.6%。仅次于上海,养老形势严峻。在走访中老人成为他重点关注的对象,他觉得是时候为老人做点事情了,让他们享受一个快乐的晚年。
  目前青岛市共有140多万名老年人,迫于观念,90%选择在家养老,偌大的房子里只有一个老人的情况非常多,如果再加上行动不变,老人独自生活就非常困难,甚至生病都无人知晓,苏阳就想切切实实地为这部分在家养老的老人做点实事,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尽管目标非常明确,但是做起来却异常困难。不单是老人就连年轻人都对这个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养老应该是子女和国家的事,而其他人不过是借口养老圈钱,面对误解,倔强的苏阳没有半点退缩。
  做老人的贴心管家
  2014年11月1日,“市北e家”的上门服务热线历经艰难终于正式开通了,首次将服务阵地落实线上。作为由政府重点扶持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导的网络养老院,市北e家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衣物清洗、做饭送餐、卫生清洁、陪聊陪伴等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上门服务的养老护理员主要针对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低保老人,尽管服务人员十分热情,但是老人们根本不买账,因为他们根本弄不清这些人到底要做什么。这让很多服务人员倍感苦恼。这些老人以前没接触过网上养老院,现在根本接受不了,他们怕质量不过关,怕不在身边安全没保障、不踏实,甚至上门服务的,他们都觉得是骗子。
  创业伊始就遭遇瓶颈,好在苏阳没有轻言放弃,他坚信信息化的在线服务平台符合养老发展的大趋势。他一遍遍的思考找原因,最后他决定努力从团队自身上下功夫,缺乏社会服务资源,他就一遍遍的跑,苏阳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没有正儿八经的吃顿饭了。越努力越幸运,取得社会服务资源的重大突破后,他又努力拓宽服务内容,并且让队伍尽量的达到专业化,刚入职的员工需要进行1~2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能满足老人的各项要求。
  人都是有感情的,再铁石的心肠也有被融化的一天。苏阳坚信这句话,每当员工抱怨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用真情感動对方。2014年12月3号,护工小王刚帮一位老人领完低保后,看到这位老人摔倒在客厅,原来这位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常年依靠轮椅行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她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外面的阳光是什么样的了。护理员小王来到后每天细心的给老人喂饭,帮助老人如厕,给老人洗澡。为了让老人能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到阳光的味道,小王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力气从二楼推着轮椅带老人到户外散步,时间久了,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如今这位老人现在只要见到小王就会情不自禁的握住她的手。
  通过用心的付出,护理员用真挚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感动了老人,有很多老人会打电话预约服务,看到很多老人把护工当自己的孩子看待,苏阳非常的欣慰,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2015年6月,苏阳觉得自己很长时间没关心过护工了,为了这份事业每个护工都拿出了自己的真诚。苏阳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为了感恩,苏阳特地请来了推拿师傅为他们推拿按摩,并且同本地医院一起为他们做体检,很多护工在这里体味到了家的温暖。面对这份事业,苏阳觉得没有随随便便的彩虹,只有血汗凝结成的风雨无阻。
  经过苏阳和团队的不断努力,“市北e家”慢慢步入正轨,服务也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如今,“市北e家”共有121名员工,36家合作服务企业,建成服务站点6个,社区志愿者近百名。但是苏阳觉得,目前,“市北e家”还处在成长期,依旧需要更多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他们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旧强烈。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苏阳说:“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市北e家’将在青岛市北区启动一个全新的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将首次实现市北区19个街道服务网点全覆盖,将承接4万名8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主流,民办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也是新时代的教育思路.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与旅游行业人才紧缺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高校已经成为
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且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按照同一模式进行培养,无法满足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培养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前8%的学生组成拔尖人
目的 探讨简化OSCE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级312名护理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简化OSCE考核模式编写病例,设计考站进行考核,自行设计
在分析学院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基础上,开展“两双一结合”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利用学院拥有的省部级科研平台或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或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两类平台,紧密结合导师的企业委托横向科研课题,开展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着力提高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打造具有“两双一结合”特色的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材料工程领域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他与共和国同龄,他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钟情八十年代,他以知青文学奠定底蕴;悲悯底层命运,他笔指官僚权贵秉持道义。拒绝浮躁喧嚣,时代却夺去读者耐心;关注现实民生,他为民
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无穷的动力,我们的青春才会放出绚丽的光彩,自己的事业也才能成功  2016年2月1日,新一代北斗导航“关键卫星”成功发射。卫星采用了具有抗辐照能力的“龙芯”中央处理器(CPU)。身为龙芯CPU首席科学家,看着这个长大的孩子,胡武伟倍感欣慰。  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M103诞生。它的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M1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逐步由高速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经济领域内各行业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新思考
“教育案例开发+梯度”是以自主专业成长为目标,幼儿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案例开发的梯级难度,在洞察教育生活、采集信息素材的基础上,撰写、交流、研讨教育案例,并实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更新人员配备.其中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双创”和“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仪器分析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