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唇腭裂发生风险的遗传和体征学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病率较高,治疗程序复杂、周期长、花费大、效果不稳定、患者易继发心理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的素质.对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生具预测功能和有价值的体征遗传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我国乃至人类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家庭的稳定与和谐.为此,笔者就近年开展的初步研究结果及相关问题做一简要论述。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近二十年来,随着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的发展,唇腭裂治疗已从过去单一行唇裂、腭裂的修复术,到目前进行多阶段、面部软硬组织畸形整复、功能障碍矫治、患者心理辅导的序列治疗.序列治疗的本质在于按照规定的时间与顺序完成相应的手术治疗或功能训练。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基于http协议的网页式服务普编应用于各行业领域,根据用户自已的意图创作适合自身的应用客户端,用特定的客户端程序代码处理一部分网页逻辑,简化行业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体位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脉压(P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血压诊疗研究中心的高血压患者195例,所有受试者均成功完成立、卧、坐三体位刺激试验,分别测量三体位的血压和PAC。按照平均PP划分为正常PP组(PP<40 mmHg)和PP增大组(PP≥40 mmHg),比较2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PP与醛固酮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之一,畸形造成了多方面的生理障碍,心理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相继出现,因此对唇腭裂患者进行团队、时间序列治疗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实施."各种复杂的修复及评价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序列治疗是成功修复方法的基础,使患者可以融入整个社会"[1]。
期刊
目的制备重组培养滤液蛋白10和600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的融合蛋白(rCFP10-ESAT-6),研究其免疫学特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基因拼接(Gene SOEing)法扩增lhp-ESAT-6融合基因、并克隆入pQE30质粒,表达、纯化rCFP10-ESAT-6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建立豚鼠BCG免疫模型和结核分枝杆菌强毒株(H37Rv)感染模型,建
随着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精准地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上利用这些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已成为时下广为热议的话题.鉴于此,本文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