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神经阻滞方法在老年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的比较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198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寻找老年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理想的麻醉方式。

方法

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自2010年6月至2015年4月分别在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20例)、局部浸润麻醉(20例)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20例)下行老年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60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中术后镇痛药用量、术中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以及麻醉满意度。

结果

与麻醉前(T0)、术后24 h(T5)比较,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组患者麻醉完成后(T1)、切皮后(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6 h(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浸润麻醉组患者术中曲马多的用量大于其他2组,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曲马多用量大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均发生尿潴留,另外2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部浸润麻醉组患者术中VAS评分高于另外2组,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高于另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最高(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组、局部浸润麻醉组、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平均秩次分别为20.1、23.9、47.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较高,是老年人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其他文献
传统的化疗、骨髓移植或细胞因子介导的系统的免疫治疗,对其它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特异性免疫治疗因具有杀伤性强,副作用小,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拟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期刊
期刊
人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能反映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能力,并受病理情况下体内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红系造血前体总量的影响,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能反映骨髓红系造血活性和机体铁代谢状况.联合测定sEPO和sTfR水平可反映多种病理情况下,体内红系造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并监测外源性EPO的滥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致敏血小板的破坏有关,脾切除可使部分患者痊愈.可根据血小板动力学研究和对HDIVIgG的反应来预测脾切除的疗效.脾切除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水平进行选择.但脾切除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是一种跨膜多蛋白孔,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MPTP的结构、特征、MPTP与凋亡的关系和MPTP在血液病研究中的进展.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后象限离断术在颞顶枕叶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取后象限离断术治疗的3例后象限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3例患者临床发作形式分别为简单部分发作、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及全面强直阵挛发作,MRI检查显示病理改变分别为脑穿通畸形、脑白质发育不良及灰质异位。患者于全麻下行右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重型颅脑损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自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使用方法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入血必净注射液30 mL,1 h内静脉滴注完毕,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