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造谣者应受到严惩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名狼藉的网络营销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公司总算“摊上大事了”:近日,北京警方根据公安部部署,结合群众举报,依法立案侦查,将该公司的网络红人“秦火火”(真名秦志晖)、“立二拆四”(真名杨秀宇)及其他两名成员抓获。
  “秦火火”等是何许人也?网络造谣者!据办案民警介绍,秦、杨等人组成网络推手团队,伙同少数所谓的“意见领袖”,组织网络“水军”长期在网上兴风作浪、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他们制造的网络谣言有多少?数不胜数。“秦火火”自己承认有3000多条,办案民警列举的几个谣言更是“大名鼎鼎”——“7·23”动车事故中,他们造谣说铁道部给外籍遇难者赔偿2亿元人民币;“郭美美炫富”事件中,他们造谣说一些地方的公务员被逼向红十字会捐款;他们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污蔑雷锋形象是国家制造的;他们捏造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加入了日本籍,还编造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
  好熟悉的谣言啊!回想一下,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看过这些谣言,甚至当时还有不少人被这些谣言激起满腔愤慨,一边破口大骂雷锋、张海迪,一边狠狠发泄对国家、政府的不满,攻击一些制度。那时候,谁要是稍微有点理智,质疑一句“这是造谣吧”,立刻会被身边人的口水淹死、被网络上的“板砖”拍死。说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些网络谣言的受害者,听信的人被愚弄了智商,不信的人遭到了“网络暴力”围攻。所以,民警称他们涉嫌寻衅滋事罪,真是大快人心。
  他们为什么要造谣?为了牟利。替人造谣、为人消灾、删除帖文、“人肉”网友、封锁真相……他们从中攫取了大量非法利益,搞乱了网络秩序,却搞肥了自己腰包。那些缺少判断力和辨识力的网民,用自己的智商替造谣者买了单。所以,民警称他们还涉嫌非法经营罪,让人拍手称快。
  但是,网络上那些一贯热衷于信谣、传谣的“意见领袖”,居然还在为“秦火火”等人鸣冤辩护,真是咄咄怪事。他们自诩“公共知识分子”,打着法律专家、知名评论人的“专业”幌子,嚷嚷“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不适用”、“定罪过重”。
  对网络造谣者的处罚不是过重,相反,远远不够重。刑法规定,寻衅滋事罪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特别严重者也只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也只能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就是说,“秦火火”等人轻则拘役几个月,重则判处数年徒刑。
  欺骗了上亿网民,搅乱了民心向背,危及了社会安定,难道拘役几个月就可以大摇大摆出来了?难道坐三五年牢就会痛改前非了?不要天真地对谣言家抱有幻想,看看“秦火火”的“至理名言”吧:“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如此劣迹斑斑、自鸣得意之徒,难道不应该出台一部“互联网法”、设立一条“网络谣言罪”予以严惩吗?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网民对贪污腐败、公权滥用、阶层固化、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現象有不满情绪,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必须重视的民意。但疏解网络情绪,要靠真相;解决社会问题,要靠实干。网络谣言正是利用了网民情绪,成为真相最大的敌人;网络谣言家的目的,就是要破坏一切实干兴邦的努力,将人们带入信息混乱、信心动摇、信念坍塌的乱局。“秦火火”案引发的奇谈怪论、鸣冤辩护,就是最好的警示:是时候加快网络立法的出台速度了,是时候加重对网络谣言的刑罚力度了。
  4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危害大于十次犯罪。我们不妨借用这句话,一次不严厉的判决,其危害也会超过十次犯罪。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依法严惩网络谣言,常抓不懈,才能真正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从艺术审美向功能性审美拓展,是近年电视媒体栏目化生存的一个重要特征。功能性审美强化节目的叙事性,强调审美过程的有用、有利、合目的性,以及观众从中获得的审美愉悦,并在
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在全媒体时代得到了延展,从报纸扩展到各个媒介中去。时下流行的微博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也应该继承人民报刊的思想。但是微博中人民权利中的话语权的实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R-(+)-XK469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喹喔啉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含有该单元
研究目的:  本论文根据缺血性脑中风的特点,采用缺血性脑中风大鼠动物模型,建立评价指标包括整体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等综合分析,评价大黄素对该动物模型的影响;为相关药物研制提
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报道对中国主流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在强化党的新闻工作者职业使命意识等方面,提供了我国电视新闻故事化报道新的范例。 CCTV’s Repor
随着各式各样的新媒介形态的出现,全媒体传播的概念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全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如何才能从原有的固定思维中跳出来,紧紧抓住自身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受众,成为
对于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患者而言,与日常防控和医疗救治同样重要的还有心理调护.笔者从正常人群、疑似对象、确诊患者
本文以《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为切入点,吸取总结此次事件的经验教训,对西方新闻自由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新的思考和审视,从而探讨如何正确掌握新闻自由的维度,以此更好地履行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有句话让我印象至深:“你必须成为美好的,因为,你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