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合性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r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不单单只是需要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相应的考试技巧,并且对学生人文素养、学科素养提出了突破性的要求,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物质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人生价值观、情感认同等方面的教育,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既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又能够加强学生自身人文意识,符合当前国家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为社会输送有知识、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实现学生内在修养与外在条件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人文教育;融合发展;师生关系
  前言:自2016年起,国家教育部就提出将人文教育视为学生发展的主要目标,时至今日,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呼唤教师注重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巨大浪潮。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学科能力、学科素质的培养,增强高中生对地理学的探究兴趣和深层认知,引导学生发现高中地理的魅力,从而实现对地理学科以及教育功能的全面发展,增强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文意识,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活动进行一种促进人的思想境界提高、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教育,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人性教育为实质。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先育人,是让学生们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爱党观念,积极追求人生价值和为社会做贡献。
  然而当下社会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各种考试、作业、教辅材料犹如大山一般压在每一个高中生身上,他们从一入高中大门开始,就掉入了应试教育的苦海里,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是当前大部分高中的常态,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呕心沥血,讲台下的学生目光呆滞、无动于衷,仿佛提线木偶一般脑子里只知道涉及到七大洲四大洋、南北半球、太阳系等题型时的答题模式和回答技巧,不知道中国南方的诗情画意、西北的熱情豪放、云南喀斯特地貌的瑰丽多彩,高中生在一成不变的教育系统中,发散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受到了约束,眼光只停留在一张张试题上面,每一天都在朗读背诵这祖国的大好河山,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却没有老师讲解究竟是如何分类、每一阶梯不同地域不同的人文特征、地理特征的丰富多彩,因为这些不是考试的内容,不必浪费时间去学习去调查去研究,最终导致许多高中生脱离试卷就一问三不知。
  二、人文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
  (一)、丰富地理学科内容
  单一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过度依赖考试大纲和教育政策,一切教学内容围绕高考文综考试内容展开,缺乏相应的自主性,长此以往,高中生思维就会受到局限,翻来覆去的对一个题型进行训练也会导致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趣和好奇心。而通过合理的渗透融合人文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科魅力和课堂吸引力,教师能够在扩充教学知识的同时,丰富教学知识的类型,让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接受必要知识并且能够获得对地理学科的专业认同感,培养更优质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而教学内容的扩充,能够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奥妙,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热爱世界、树立人生目标、追求人生价值。
  (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任务大、难度高,被学生们称为是一门偏理科的文科,不仅有需要联想识图、背诵记忆的内容,还有需要数学计算的内容,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提前进入高考冲刺的复习巩固加强阶段,往往会简化压缩教学内容,放弃那些引申性、拓展性的教学知识,将主要时间放在考试重点方面,枯燥无味的讲授理论知识,导致课堂失去了原有的趣味,许多知识被压缩过后犹如被咀嚼过的馒头,让学生难以下咽甚至感到厌烦疲惫,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地理成绩直线下降。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在既定的教学进度内,调动课堂氛围,唤起同学们对地理知识、人文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同学们树立积极求知的学习态度,纠正上课走神、小动作多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全面化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科技迅猛进步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大变革,智能机器、设备取代了庞大的人工服务,为社会创造了节省成本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然而却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失业率提高、就业困难、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差等等,使得社会违法违规乱纪事件频频发生,破坏了社会秩序,给社会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负担。将人文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可以满足学习知识和精神养成的双重需求,在教授专业地理知识,连接世界各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知法守法遵法用法的观念,正确认识自我并发掘自身潜能,按照社会规范和法律道德要求自己,早日树立人生目标并持之以恒的为此努力,争做国家要求的四有青年。
  三、实现融合教育的措施
  (一)、政府制定方针政策
  人文教育虽然对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因为其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也缺乏具体的成功实例作为参考和学习的参照物。而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政府主要的文化职能,政府应当承担起落实人文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教育责任,根据当前国家形势以及我国高中生学习、思想、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西方国家教育案例的成功经验相结合,制定具体可行的融合教育方针政策,鼓励教育者创新创造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知识、自我认知、普惠爱世观念的宣传,倡导高中教师注重地理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内在精神品格的塑造。
  (二)、学校高度重视   许多家长、学生都认为地理只是一门简单的文科,只需要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背背重点内容就可以考得好成绩了,然而这是一种极度错误的偏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整体布局以及具体分区定位都能有清晰的认识,要会计算经纬度、时区山体高度等等,并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人文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去,还可以通过调研学习、培训等方式帮助老教师连接如何利用人文教育进行地理教学,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和盛世繁华,让学生从校园内更深入的了解我国地理的人文知识。
  (三)、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意识,按照国家社会的要求将教学与人文教育有机适当的融合,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具体要求,通过做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们正确深入学习例如丹霞地貌的形成、太阳的自转和公转、山体滑坡等知识;在渗透人文教育的同时,教学要注重立足于地域文化,结合所讲地域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演进、社会变迁等内容具体探究某一地区人文、自然方面的奥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独立思考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人文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不是简单的交叉重叠和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教师以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将人文教育与日常教学内容、手段、方式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科本质和教学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人文知识的魅力和社会的纷繁多彩,拓展眼界和认知范围,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早日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
  参考文献:
  [1] 王兆璟.新时代人文教育场域之突围与再造[J].社会科学战线,2019(08):228-233.
  [2] 张得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合性研究[J/OL].學周刊,2019(26):48[2019-08-15].https://doi.org/10.16657/j.cnk i.issn1673-9132.2019.26.042.
  [3] 吴加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21):30.
  [4] 王培华.创新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83-184.
  [5] 金红艺.在地理备考与人文教育中谋求共赢——规范办学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的反思与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随之越来越频繁,沟通交流成为了认识不同人的主要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有不同的沟通交流艺术,同时也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寻找更多的话题与别人交流。而语文阅读教学正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和语文运用方法的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扩宽知识面,掌握相关的语言运用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初中阶段是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的学习英语,学生们必须加强自身的朗读。学生们通过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甚至能提升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习进步。而且朗读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进步。本文主要是从英语朗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英语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英语朗读;教师;学生  学习语言类的学科,学生们不仅要会写会说,还要会读,特别是朗读会对学生的语言
期刊
摘要:据我们所了解的这样,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教育是我们人生中的转折点。在人生的過程中,能够改变人生的转折点没有几个,其中良好的教育就占其中的一个。所以,在我们的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力度的努力学习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此篇文章我们就是以浅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为着重点,对浅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阐释与探析。浅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学习的方法与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初步培养写作思路和写作习惯的关键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塑造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法是一项大有裨益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多个方面为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带来积极影响,从而增进其作文学习的效果。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和研究经验,总结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课程改革要求
期刊
摘要:初中文言教学中,为摒除急功近利的错误观念和改变机械、低效的教学现状,本文立足于对初中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的衔接、拓展和迁移的研究,从阅读的有序延伸、新旧衔接、对联衔接、成语拓展、形成系统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促使学生形成“在阅读——学阅读——会阅读——爱阅读”的阅读路径,从而提升文言文的素养。  关键词:文言教学;初中;课内
期刊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上好体育课,调动学生的學习兴趣,使学生圆满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应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进行一番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兴趣;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
期刊
摘要: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学目光也开始渐渐从提高学生们的知识水平转变为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上,想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那么核心素养培养就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开展借额度按,教师应该给予核心素养培养更加充分的关注,对于学生们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关键的教学环节,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十分明显的学习能力提高,这对于学生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培养来说也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节气,中华民族要想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极具文化科学价值。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凝聚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其文化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传统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的明珠,现代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深刻结合起来,语文学科最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特点,直接承接了传
期刊
摘要: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高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就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供动力支撑。基于此,本文先就高中政治教学的问题以及问题引领式教学方法应用的作用加以阐述,然后就问题引领式教学方法实际运用详细探究,通过此次对问题引领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旨在为实际政治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引领式;教学运用  引言  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当中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增加学生的语文词汇储备,由于低年级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对词汇吸收较差,识字教学在实践中的效果不尽人意。趣味识字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学效率和质量低下的情况,所以如何抓好趣味识字教学是目前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在小学识字教育的现状,查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比照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的优势,深入探讨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如何更好的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大力推广和使用趣味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