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尿微生物组与尿失禁、下尿路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失禁(UI)和下尿路疾病是一大类严重的泌尿妇科疾病,尤其在中老年妇女中患病率很高。最新的研究表明尿微生物群与UI及相关下尿路疾病(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相关联,患有尿失禁及相关下尿路疾病的患者与无症状个体相比较,尿微生物组存在差异。调控尿微生物组还可对急迫性尿失禁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产生影响,因此通过生物疗法(针对尿道的益生菌、噬菌体制剂及进行尿微生物菌群移植)恢复尿道健康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寻找廉价且较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具有更高效能的早期前列腺癌(PC)检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PC患者(PC组)、15例偶发前列腺癌(iPC)患者(iPC组)和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初诊时的年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前列腺体积、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检测结果。对比分析3组样本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PSA密度(PSAD)、tPSA(ng/mL)与Hb(g/L)比值(tPSA/Hb)、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参数在区分人体泌尿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双源双能量CT扫描的10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泌尿系结石147枚,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金标准,将结石分为A、B组:A组(尿酸结石,17枚);B组(含钙结石组,130枚),B组进一步分为3组:B 1组(一水草酸钙结石结石,55枚),B 2组(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56枚),B 3组(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9枚),最后将B 2组与B 3组融合为混合结石组。通过双能量参数计算每组结石的双能比、双能差、双
目的系统评价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标本中肌层组织存在率、二次电切时肿瘤残留率及分期升高率,以期为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所有关于ERBT术后行二次电切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7月20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对每一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进行交叉核查。运用Stata 12.0软件及双反正弦法进行数据转换、发生率合并计算及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根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女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资料,了解国内女性LUTS诊断与治疗的变化情况。方法于2011年和2015年对国内多中心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女性LUTS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共纳入患者3515例,其中一期780例,二期2735例。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相关人口学特征、本次及既往诊断信息、治疗方案、用药信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评估(OABSS)问卷等。结果我国女性LUTS患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储尿期症状为主。所有因LUTS就诊的女性
目的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对有症状麦克尔憩室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经手术确诊的157例麦克尔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术中发现和病理等。按临床症状(非出血组和出血组)及发病年龄(成人组和儿童组)分组比较各检查方法对麦克尔憩室的诊断率。结果不同检查对有症状麦克尔憩室的诊断率分别为:双气囊小肠镜(DBE)76.04%(73/96),胶囊内镜(CE)20.29%(14/69),异位胃黏膜显像68.18%(30/44),99锝m-红细胞(
目的探讨改良经阴道路径膀胱阴道瘘(VVF)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经阴道路径VVF修补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48.5(33-62)岁,表现为阴道不自觉漏液。32例为妇科手术医源性损伤,4例为外伤;15例为妇科恶性病变者均无盆腔放疗史。14例瘘口位于膀胱三角区以上,17例瘘口位于膀胱三角区,5例瘘口位于膀胱颈部;瘘口中位直径2.0(0.3-4)cm,均为单一瘘口,距输尿管开口>0.5 cm。手术取折刀体位,经阴道置电切镜,以电切环沿瘘口周围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肾细胞癌(RCC)患者生存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的202例R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使用X-tile 3.6.1软件确定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的最佳截点值(cut-off),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各炎症指标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NLR、PLR、SII的最佳截点值为分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插管困难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ERCP时胆管插管困难病例53例,根据辅助插管方法分为双导丝技术+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组(实验组)、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成功插管耗时、手术平均耗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成功插管平均耗时(5.82±0.64)min,明显小于对照组(9.90±0.97)min(P<0.05);两组手术平均
目的调查山东省3所三甲医院护士的静脉通路装置知信行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6 —8月选取山东省3所三甲医院的39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静脉通路装置知信行量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以及中国注册护士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护士静脉通路装置知信行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问卷有效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由5号染色体长臂上AFC基因突变致病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该疾病常以家庭为单位,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伴有结肠外表现,尤其是胃和十二指肠息肉、韧带样瘤、甲状腺和脑肿瘤、骨瘤、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多生牙和表皮样囊肿等[2],发病率为1/10万[3]。我院近期收治1例大便习惯改变青少年患者,病程中患者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发恶变,手术后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