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腧穴定位研究综述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a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腧穴定位随着针灸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腧穴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针灸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患者个体的差异和医者经验的差异,针灸临床治疗时腧穴定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临床的疗效.利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实现取穴过程的客观化与标准化,是针灸现代化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腧穴定位研究工作的深入,腧穴定位的一些仪器和辅助技术不断地出现,笔者就检索到的与腧穴定位相关的文章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治疗FD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文章从FD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人手,对中医药治疗FD提出从胃论治,以通为要,以降为和,从肝论治,以调为顺,气血通调,从脾论治,以升为健,权衡虚实的辨治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FD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大建中汤是否通过干预SIRT1/FoxO3a通路及SRT1/NF-κB通路发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作用.方法:采用母婴分离等方法制备IBS内脏痛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大建中汤组(2.16/kg),匹维溴铵组(45mg/kg).每组8只,每组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d.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SIRT1、FoxO3a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MnS
从消渴病到2型糖尿病的认识转变,对中医的临床用药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现代药理文献中筛选出49味已经明确降糖靶点的中药,对比历代消渴病治疗用药特点,找出二者的共同点;依据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两个方面找出降糖中药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修复胰岛β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基于仝小林院士的“态靶因果”理论,归纳出2型糖尿病“郁、热、虚、损”各个阶段具有态靶同调降糖功效的药物,探讨2型糖尿病中药治疗的用药策略.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对模拟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环境下海马神经血管单元(NVU)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海马NVU共培养体系,并使用高糖联合皮质酮模拟DD环境.将NVU共培养体系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清组、模型组、阳性药含药血清组(氟西汀0.18g/kg+二甲双胍1.8mg/kg)和中药含药血清组(32.82g/kg).3个血清组分别给予10%的对应自制血清,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培养液补齐液面.18h后采用ELISA法检测体系中5-HT和分泌蛋白含量,采用跨内皮电阻值(TEER)和4h渗漏试验液面差评价
目的:探讨补元汤对体外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L6大鼠成肌细胞(L6细胞)凋亡、增殖及自噬的干预效应及机制.方法:构建CSE诱导L6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元汤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加入20%CSE诱导,补元汤组加入20%CSE及1/500补元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CL2/腺病毒E1B 19kDa结合蛋白1(Bnip-1)、自噬相关基因7(Atg7)、p62、磷脂酰肌醇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C)通过调控miRNA及mRNA表达抑制肝细胞癌(HCC)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CC裸鼠移植瘤模型,连续给药15d取瘤体提取总RNA,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NC处理前后miRNA及mRNA表达水平,对差异mRNA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构建NC抗HCC的miRNA及mRNA调控网络;并以miR-300为例,验证miRNA在HCC中发挥的关键调控作用.结果:NC处理后25个miRNA显著下调;60个mRNA在NC处理后显著上调,137个mRNA显著下调;差异m
人体皮肤感受触觉的功能不仅依赖于有髓鞘的Aβ纤维,也与无髓鞘的C类触觉传人纤维密切相关.C类触觉传人纤维广泛分布于人体有毛皮肤,并作为一种低阈值机械感受器发挥其感受愉悦和传递疼痛的功能,其功能的发挥与机械力刺激密切相关,推拿作为一种外治疗法通过皮肤中的机械感受器产生与传递信息,从而发挥其作用.文章通过对C类触觉传人纤维的生理特性、分布特点、相关化学因素特性进行介绍,探究其与推拿手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推拿治疗提供内在依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或冠状动脉无复流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施行后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梗死相关心外膜动脉已经恢复灌注,但冠脉远端血流量仍持续降低或有明显的心肌组织再灌注损伤.PCI术后无复流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心肌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堵塞、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文章综合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病机制,阐释目前中医药对无复流的认识及治疗进展,为PCI术后无复流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目的:探讨龟鹿二仙胶对早期创伤经历(ELS)大鼠成年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易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单一延长应激(SPS)为应激原制备ELS大鼠模型,随机将9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和龟鹿二仙胶组,每组24只.采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场景恐惧记忆实验评估大鼠成年后的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皮质酮(CORT)含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下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对胃肠道菌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对半夏泻心汤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作用;体外培养活菌计数法观察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对益生菌(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病原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的影响;采用UHPLC-LTQ-Orbitrap/MS法分析半夏泻心汤主要活性成分经肠道菌群作用后的代谢产物.结果:半夏泻心汤全方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最强.全方组及不同配伍组对阴沟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全方组及甘补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