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合小肠”理论探讨针灸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行性

来源 :陕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in2yh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合小肠”理论主要是指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系统发挥“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它们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经络上相互联系.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的小肠功能相似,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吸收营养,它还能充当内分泌器官,起着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及免疫应答的作用,与宿主之间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参与神经系统调节,形成肠道的生物学屏障.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了肠道菌群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这使“心合小肠”理论更受到认可和深化.同时,针灸作为传统治疗手段,对肠道菌群紊乱及心血管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拟从肠道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心合小肠理论的相关性探讨针灸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从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药茵陈蒿的主要成分蒿属香豆素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 MCD饲料喂养小鼠 6 周进行造模,将 50 只 20 g 左右的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酚酸 B组(10 mg/kg),蒿属香豆素低剂量组(30 mg/kg),蒿属香豆素高剂量组(60 mg/kg).造模后 1 周灌胃,5 周后取小鼠肝脏组织和血清进行实验,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比色法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
目的:研究蒲苓连夏方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 60 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蒲苓连夏方)和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组30 例,疗程均为8 周.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24 h食管pH 监测、胃镜下食管黏膜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胃蛋白酶浓度,治疗结束随访 3 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pH<4 总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
目的:通过丹蒌片干预载脂蛋白 E(APoE)基因敲除高脂血症小鼠,观察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48 只 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钙片组[2 mg(kg·d)]、联合用药组[瑞舒伐他汀钙片 2 mg/(kg·d)+丹蒌片 1 g/(kg·d)]、丹蒌片低剂量组[1 g/(kg·d)]、丹蒌片高剂量组[4 g/(kg·d)].空白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其余各组予以高脂饲料,造模 6 周后,予以相应药物灌胃 7 周.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合养宫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达英-35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补肾活血汤合养宫汤治疗,两组均治疗 3 个月.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肾虚血瘀型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00%和 8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评价疏肝降逆和胃方改善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治疗前后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量的变化与 NERD患者焦虑等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 72 例 NERD患者分为中药组 37 例和西药组 35 例,中药组予疏肝降逆和胃方治疗,西药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以及焦虑、抑郁的得分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NGF、P 物质(S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 NGF表达量与焦虑等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中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配合展筋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选例标准的 9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各48 例.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展筋丹治疗,连续治疗 2 周.对比两组手术前及术后 2 周腰腿痛评分(SF-MPQ)与腰椎功能评分(JOA)变化、临床疗效.结果:术后 2 周两组 SF-MPQ评分、JOA评分均较手术前改善,且治疗组 SF-MPQ评分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 95.83%,较对照组 8
目的:探讨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 97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 48 例和研究组 49 例.常规组参照脑梗死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此基础上,研究组再给予黄角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 2 周后两组平均血流流速(Vm)、平均血流量(Qm)及血管阻力指数(RI)、HbA1c、FIB指标、神经功能损伤、炎症水平、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芎归六君子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芎归六君子汤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心肌肌钙蛋白 I、肌酸激酶同工酶、中医证候积分,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系统性硬皮病属临床难治的结缔组织病,禤国维教授认为病机重在肺脾肾三脏虚损,兼夹外邪,现从肺脾肾三脏与营卫气血的关系出发分析该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常用处方及加减用药,治疗上谨遵治病求本之义,以温养肺脾肾三脏为主,佐以宣卫和营,疗效甚佳,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以期提高临床治愈率.
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之源,气化是宇宙万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中医“天人相应”和“整体观”的体现,由自然气化、人体气化、药物气化三部分组成,自然气化是自然气候、物候的变化;人体气化是五脏生克制化关系,是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药物气化为中药受自然之气、具有自然之性,以己之偏性调节人体之气的运行.自然气化、人体气化、药物气化也体现了“时间-气候-物候-病候”的理念.人体气化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五脏关系密切,受自然气化与药物气化的影响.五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人体气化得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在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