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bill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红外云图资料,对2012年7月20—21日鄂尔多斯市一次罕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纬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移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绥,北槽南涡的环流形势日趋明显,加之地面气旋辐合抬升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为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中低层深厚的湿层以及西南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充沛的水汽及能量条件。地形对边界层南北风急流在鄂尔多斯市交汇产生强锋生起到及其关键的促进作用。雷达产品及卫星云图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北槽南涡;强降水;低空急流;对流不稳定;雷达产品;卫星云图;
  【分类号】:TD327.3
  1 降水实况及环流背景
  受贝加尔湖低涡影响,2012年7月20日~21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自西向东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量级以暴雨为主,个别乡镇出现了大暴雨,最大雨量出现在伊旗纳林陶亥镇,雨量达155 mm。本次过程由于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大量级的降水在改善生态环境、补充地下水资源的同时,也造成房屋漏水倒塌、农田水井被淹,通讯线路中断,水库、防洪堤坝受损等灾害。
  从7月19日08时高空图可知:我市受贝湖冷涡底部控制,588线位于海上,青海一带有小股冷空气向我市倾入。在河西有低涡生成,冷空气前锋已进入阿盟西北部,北槽南涡的暴雨形势已形成。从7月20日08时500百帕上可知:副高东段南掉同时588线西侧经向度加大,588线到584线之间在我市西南部西南气流开始建立。700百帕上仍然维持北槽南涡的暴雨形势,同时地面气旋及偏南气流开始加强。7月20日20时500百帕上可知:584线东南掉到我市东南部,西南气流有很大程度加大,同时冷空气从我市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向鄂尔多斯侵入,在青海湖一带有涡生成(580)。700百帕上北槽南涡的暴雨形势发展成熟,西南涡随500百帕引导气流不断东北上,我市上空在中低层上都是一个发展强盛的低涡,同时高空急流、低空急流、河套气旋都已经形成并且在加强中,鄂尔多斯大部地区的降水过程开始,并且强度不断加大,至21日20时,降水基本结束。
  2 强降雨形成条件分析
  2.1 水汽条件分析
  强降雨发生、发展和维持必须有充足的水汽供应。分析低层风发现,此次降水过程水汽输送是由一支南风气流将南海低层水汽向西输送,与干冷偏西气流在鄂尔多斯市上游交汇,结合500hPa、700hPa从孟加拉湾一带有西南暖湿气流向鄂尔多斯市输送,可见南风气流和西南暖湿气流的水汽输送是暴雨发生的水汽来源。分析暴雨过程各时次的850hPa和700hPa比湿场发现,在降水过程中鄂尔多斯市一直维持一高湿区,对降水产生有利条件。为了更进一步分析各个方向输送来的水汽能否在某地集中起来,分析了水汽通量散度。从鄂尔多斯市上空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剖面图上(图1)可以看出,在降水过程中(7月20日20时)在东经107.5、北纬40.2附近有一中心强度为-21×10-7 g·cm2·hPa-1·s-1 的水汽辐合带,该辐合带与高空低涡中心位置相对应,随着低涡东移而东移,由于降水的发生,辐合强度有所减弱,由此可见,暴雨发生过程中鄂尔多斯市始终有充足、稳定的水汽输送和较强的水汽辐合。
  图1水汽通量散度剖面 图2散度时间刨面图
  2.2 动力特征分析
  降雨的发生、发展,与大气环境中的一些物理量场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如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等。从7月20日20时鄂尔多斯市上空散度时间剖面图(图2)可知,鄂尔多斯市上空500hPa以下有负散度区,最大值为-2.4×10-5 s-1,以上则为正散度区,最大值为4.4×10-5 s-1,出现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中心,并与高空低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低涡逐步向东移动。21日20时随着高低层散度中心东移出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降水也随之结束。另外从中心数值分析,300hPa散度场有一个大的增幅,20日20时为-7×10-5 s-1,21日20时为-25×10-5 s-1,降水增大时辐合也随之增大。高层辐散中心与低层的辐合中心相互作用,促进了对流的发展。从散度中心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可以看出,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的位置及强度的耦合,与降水发生时间对应较好。高空强烈的辐散,通过抽吸作用引起低层强烈的辐合,从而激发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降水天气的发生。
  3 地形作用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北纬37°35′24″至40°51′40″、东经106°42′40″至111°27′20″,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全市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40公里,总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市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地势起伏不平,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北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由南北向中部隆起,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为库布齐沙漠,南部及西南部为沙丘、滩地、湖泊相间的毛乌素沙地,中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多为平缓洼地及梁地,西部地势又呈崛起形,这种地形对南北风边界层急流在鄂尔多斯市交汇产生强锋生非常有利。对500hPa涡前西南气流无阻挡作用,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水汽输送。
  4 雷达资料及卫星云图分析
  4.1 雷达资料分析
  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显示来看,7月20日15时46分,从基本反射率因子图可以看到,以层状云降水为主的混合降水回波在我市上空基本形成,并随时间推移回波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增强;同时,速度图中也表现出较强的偏南暖湿气流,且在我市有风向辐合的趋势,降水过程开始。17时41分,基础反射率因子图中存在明显的“零度层亮带”,且强度略增强,这是层状云降水的一个典型特征。而从同时刻径向速度图中可以看出。零等速线有两条,“S” 型与反“S” 型同时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低层是“S”型,有暖平流,高层为反“S”型,有冷平流,有利于降水形势的维持。20时之后,降水天气过程进一步加强,回波发展到鼎盛时期。从20时13分的径向速度图(图3)可以看到,过雷达站的零速度线的“S”型完整且出现一对“牛眼”,风速随高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风速出现在较低的高度层上,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到22时45分,我市东部地区,尤其伊旗的雷达回波仍然发展旺盛,径向速度图显示伊旗的上游有一个风速的大值区,使之降水强度不断加大(图4)。21日06时之后,西部降水减弱,降水区主要集中在我市东部地区,到21日15时降水结束。   图3 图4 图5 图6
  4.2 卫星云图分析
  从卫星云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7月20日16时15分,块状云系已经开始影响我市西北部和南部地区。云系分南北两部分继续发展,我市北部的云系在东移略北上的过程中逐渐加强(图5),使大量级降水天气开始。21日08时15分,河西最后一块残留降水云系仍在影响我市东部及南部地区(图6),之后降水逐渐减弱。
  5 总结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红外云图资料对此次强降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低涡强降雨系统环流形势、演变规律及物理机制,总结成因,得出以下结论,为此类降雨天气的分析预报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1、此次过程是在中高纬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地面气旋辐合抬升、天气尺度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西移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绥是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原因;
  2、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的位置及强度的耦合,与降水发生时间对应较好。高空强烈的辐散,通过抽吸作用引起低层强烈的辐合,从而激发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降水天气的发生。不稳定区具有强不稳定能量暖湿空气向上输送阻挡,促使不稳定能量在底层积累,使得降水发展和维持;
  3、地形对边界层南北风急流在鄂尔多斯市交汇产生强锋生非常有利,对500hPa涡前西南气流无阻挡作用,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水汽输送。
  4、雷达及卫星云图的现时直观资料对降水系统的发生时间、强度、速度及移动路径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邵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1
  [2]寿绍文, 励申申, 寿亦萱, 等. 2009. 中尺度气象学[M] .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1
  [3]程麟生, 冯伍虎. 中纬度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 J] . 高原气象,2001
  [4]程麟生, 冯伍虎. 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J ] . 大气科学,2001
  [5]丁一汇, 蔡则怡, 李吉顺. 1975 年8 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的研究[ J] . 大气科学, 1978
  [6]丁一汇. 暴雨和中尺度气象学问题[ J] . 气象学报,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在大规模公路施工管理方面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公路安全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安全,需要管理者在施工管理中有效预防并对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  关键词:路面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分类号】:TD327.3  一、路面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公路成为了连通经济区域的重要纽带。与此同时,也逐步显现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投资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过去单纯的政府出资建设,转变为政府投资为主,并由企业等社会投资共同参与。而且工程质量也从过去的以施工单位自控为主发展为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和企业控制相结合的新局面,这种方式促使市政给排水的工程质量有了更可加靠的保障。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缺陷;措施;  
期刊
摘要:建筑物的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我国的建筑防水状况一直不容乐观。文章通过总结施工经验结合相应理论,从基层、防水材料以及防水部位等方面,对防水工程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基层;防水材料;有机硅防水材料  【分类号】:F284  Abstract: The waterproofing of the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期刊
论文摘要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是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 现浇楼板; 裂缝; 控制; 处理  【分类号】:U416.2
期刊
摘 要: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裂性,在公路路面施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公路工程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改性沥青; 路面施工; 技术要点; 质量控制  分类号:U416.217  1、改性沥青介绍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期刊
摘 要:“十一五”以来,山东省的高速公路得到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高,必须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高速公路 施工 质量管理 问题  【分类号】:U415.12  一、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
期刊
摘要:在曲线配筋或大型构件的桥梁施工中,多采用后张法建立预应力,靠锚具来传递和控制预应力。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施工中要高度重视。本文就箱梁预应力钢绞线施工中的各施工环节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后张法;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质量控制  【分类号】U448.35  前言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安全等级越来越高,且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安全施工的关键,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随之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边坡修理不达标  在
期刊
摘要: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常见的问题,然而,裂缝的产生对桥梁寿命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对混凝土桥粱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阐述了怎样全面防治桥梁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对策,以确保桥梁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  关键词:城市桥梁;常见裂缝;质量控制,对策  【分类号】:F284  前言:桥梁是城市重要的基础交通设施,对保持城市交通的畅通便捷、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全县灌区渠道混凝土冻胀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  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对今后灌溉渠道防冻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渠道混凝土;破坏的原因;防治措施;西吉县  分类号:TV698.26  1 基本情况  西吉县位于宁南山区,地处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带的边缘,年平均降水量427.9mm,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在4—7℃,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20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