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表皮下大疱性疾患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19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复习了获得性表皮下大疱性疾病在免疫学方法的某些最新进展基底膜带:基底膜带包括表皮基底细胞浆膜的底缘,透明板,致密板,具有锚丝、微原纤维束及胶原纤维。基底膜带的上部是由角朊细胞、黑素细胞和Merkel细胞等表皮基底细胞的细胞膜组成。半桥粒形成的致密板正位于这些细胞膜的下方,贯穿于细胞浆的张力细丝就附着在这些板上。其下方为透明板,在电镜下看起来是透明的,由基板素(Laminin)和其它物质组成。基板素是一种不对称的非胶原糖蛋白,其性质尚未充分鉴定。再往下是致密板,好似表皮细胞的支架,主要由Ⅳ型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其它物质组成。来自真皮的锚丝置入基底板,于是将致密板锚在真皮上。

其他文献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水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表皮与真皮内形成水疱或大疱,表皮基底膜带(BMZ)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大约70%患者的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BMZ循环抗体,属IgG类。本文作者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周血中T胞细胞(PBL)的表现型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PBL体外产生IgG的量,从而说明抑制性T细胞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期刊
应用动脉内注射利血平治疗指端动脉痉挛综合征(雷诺氏综合征)102例,其中指端动脉痉挛症50例(男10,女40),指端动脉痉挛现象52例(男18,女34)。年龄5~77岁,大部分病人年龄在20~60岁。大部分病人病期在2年内。
C3b受体(CR1)是一种分子量为205,000道尔顿的糖蛋白,存在于人红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单个核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一些T淋巴细胞及肾蹄细胞的胞浆膜上。有人认为,红细胞上的CR1通过免疫粘附能起到清除血液中包被了补体的颗粒以及将它们运送到网状内皮系统中去的作用。
期刊
作者报告一例典型的儿童嗜酸性筋膜炎(EF)转为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病例。患儿10岁,女,前臂、上臂、大小腿和面部发生疼痛和僵硬,无发热、雷诺氏现象、关节炎或吞咽困难。体检:大、小腿,上、前臂软组织弥漫性增厚,关节活动受限,一个月内双手握力减弱,屈曲挛缩并硬化,无血管炎损害,自细胞11700,嗜酸性占32%,血沉40mm/h,IgG2200mg/dl(正常上限为1800)。肌电图符合肌病。
胶原病贫血,一般为轻度和中度,很少变为恶性贫血,著者根据胶原病贫血的血液学检查,主要阐述发病机理,同时简述诊断和治疗.一、血液学检查:作者在10年间,观察SLE和风湿性关节炎末梢血情况:血红蛋白分别为10.42.2g、11.61.9g,红细胞压积分别为31.36.3%、35.25.3%,MCV、MCH、MCHC的平均值均正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本文报道2例类似先天性色素痣的先天性平滑肌错构瘤。一例年龄7周,白种人,男婴;另一例年龄5岁,混血男孩。疑患先天性色素痣而做皮肤磨平术。体检:例1右中背部有一7025mm的淡褐色斑片,边缘不规则,表面有淡白色的毳毛。
期刊
近来发现蓖子硬蜱(Ixodes ricinus简称Ir)传播的螺旋体涉及慢性迁移性红斑(EC MA)、Bannwarth综合征和萎缩性慢性肢端皮炎(ACA)的病因。本文对临床与血清学上诊为ACA的32例进行了研究。
期刊
作者用无水基质制备了一种含有硅酮,乳酸甘油酯的屏蔽霜。硅酮系一种疏水剂,并能阻碍皮肤的蒸发作用,因而在角质层上面形成一层含水膜。在此之上加一层含硅油的疏水层。若此膜是完整的,则脂溶性变应原被硅膜挡住,且不能通过水层,而水溶性变应原则不能穿透外面的疏水层。
期刊
1970年起有人用皮内注射去炎松(Triamci-nolone acetonide)混悬液(10毫克/毫升),0.2%倍他米松火棉胶,或0.2%倍他米松40%二甲基亚砚洒精溶液外擦治疗自痴风,取得满意的疗效。
为了准确地作出发育不良黑素细胞痣(DMN)的诊断,作者对DMN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1109名患者进行了检查。临床上黑素细胞痣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下列特征者便诊断为DMN:限界不清;色素分布不规则;出现红斑;皮肤纹理明显(呈圆石状或鹅卵石状);边缘不规则及增大(直径>5.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