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白细胞介素6及其相关分子的治疗机制

来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多效性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血细胞生成、急性期反应、骨代谢调节等.IL-6功能的行使需要IL-6受体的参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IL-6的超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靶向IL-6药物的研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文就IL-6及其受体的结构、IL-6的相关功能、IL-6与疾病的关系及靶向IL-6药物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其他文献
如厕是人类最重要和最频繁的行为之一,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是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活动。早期对幼儿进行文明如厕习惯的培养,有益于增强幼儿的生活自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原因进行综合性剖析,会发现小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思考数学问题是关键性因素,一旦小学生脱离数学教师的提醒或者启迪,就失去了数学思维
目的 分析我国近期分离的6株代表性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的糖(G)蛋白基因序列,了解RV街毒株与疫苗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6个RV街毒株G基因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经纯化、克隆、测序后获得6条G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G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6个街毒株的G蛋白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7% ~ 100%,在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9%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RSV感染是导致儿童以及老年人和免疫缺陷的成年人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天然免疫应答以及炎症的异常调节是导致病毒感染后出现病理学效应的重要原因.被动免疫抗体能对感染起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自然感染RSV诱发的抗体水平的保护作用较差.RSV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应答仍需进一
开发安全有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疫苗可为人类进一步控制HIV流行带来希望.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已开发出许多候选疫苗,包括DNA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活疫苗,这些疫苗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能诱导不同程度的保护性应答,其中4种候选疫苗已在人类志愿者中进行效力测定,并获得了有希望的结果.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建立了不同的初免-加强免疫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要病原体.近几年,世界多个地区发生了由EV72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患者
目的 制备安全有效的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方法 用溴化氰分别将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活化,以己二酸二酰肼作为连接剂,碳化二亚胺作为偶联剂,先制备单价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结合疫苗,再配比制成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s ACYW135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由脊灰病毒引起,可导致不可逆残疾等严重机体损害,甚至死亡.自20世纪50年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问世以来,全世界脊灰的发病和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未彻底消灭脊灰.2009年后,针对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脊灰流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两价(Ⅰ+Ⅲ型)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这标志着消灭脊灰有了新工具。
利什曼病是一种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由不同种属的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利什曼病流行于全球88个国家,约3.5亿人受到威胁.目前治疗利什曼病的主要方法是化学疗法,但毒性和耐药性阻碍了其应用,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安全有效的利什曼病疫苗.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发现了许多利什曼原虫抗原,但仅少部分疫苗在临床试验阶段取得进展.此文就利什曼病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的疾病负担很重,因此急需用于新生儿的疫苗.目前已有一些儿童期病毒性疾病疫苗,但尚未应用于婴儿和新生儿.提早接种疫苗和新生儿免疫接种的障碍包括宿主因素(如免疫系统未成熟、被动获得性抗体的干扰)和疫苗特异性问题(如最佳接种途径、疫苗滴度和剂量要求),因此比较复杂.其他宿主和基础设施的问题也会成为发展中国家新生儿接种的障碍.此文对活病毒疫苗在婴儿中的应用和障碍进行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