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斗:笑中有福的艺术人生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6日,因为下雨的关系,即将入夏的青岛竟然有一丝料峭轻寒,和李金斗的第一次照面,就是在这样的下午。
   为了当晚在青岛音乐厅的演出,从外地奔波而来的李金斗顾不得太多寒暄,只是简简单单地打了个招呼,面对专访的要求,他认真地放下一句“争取吧!”便离开了。
   这就是李金斗留下的第一印象:低调、寡言。
   灯光渐渐变暗,帷幕悄悄打开,演出即将开场……不经意地一瞥,发现了站在角落里的李金斗和李建华,和观众们一起倾听现场播放的刘泰清老先生说书的原声录音。此时的李金斗一言不发,沉默而专注,像是若有所思,又像是在感悟什么。从河南坠子《胡琢磨》、相声《方言趣谈》到梅花大鼓《岁月如歌60年》、山东琴书《大翻话》,从赵连甲、牟洋的相声小品到大新、程刚的相声《海选》,从刘慧琴的西河大鼓《玲珑塔绕口令》到张蕴华的单弦《风雨归舟》,李金斗一直坐在靠门的那排给工作人员的加座上,却比任何人都认真地观看每一个节目。面对记者们的采访和观众一波波的合影要求,李金斗都会礼貌地告诉他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吧,歇隙时我们去大厅。”可见,他对艺术、对演员、对观众的尊重。
   对于李金斗的专访,就是在节目间歇时陆续进行的。
   “刘老爷子是曲艺前辈的前辈,他对青岛乃至山东曲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有这么个演出环境,这跟刘老爷子的播种分不开。今天这场纪念曲艺专场,就是对曲艺发展的振兴之举。刘泰清先生这么受人尊敬,就是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任何一个知名演员,都得走过坎坷才成名的。”对于这场纪念刘泰清先生诞辰106周年的演出,李金斗说出了他对老前辈的尊敬,更直言对当今曲艺发展的理解和无奈:“现在,很多曲艺演出的场所改变了,很多曲艺演员也转型了,这些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人要发展、要谋生。”看完大新和程刚表演的《海选》,李金斗感想颇多:“时代在发展,我们很欢迎年轻人学习曲艺,但这很艰难,要想搞好,必须付出代价。曲艺不景气,很多人转型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变革是能够理解和被支持的,但年轻人一定要继承,这很重要。首先要了解曲艺。如果不懂前辈的拿手戏,就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比如我,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从朱少文先生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有8代了。上千名相声演员里,如果不知道有多少大师、大师有什么绝活,谁会说哪些段子,这些不懂是不行的。现在的年轻人,能不能静下心来了解这些,能不能了解曲艺家的轶事,能不能拿来为己用,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很重要。”在评价年青一代曲艺人才时,李金斗表示80后相声演员很活跃,“活跃归活跃,但基础最重要。要认真学习、领会前辈们的艺术,才能演好。现在主要是有一些浮躁的现象,也缺少学习的劲头和氛围。要知道各家所长,要知道大师的名段、绝活、包袱……如果我不听《夜行记》就不会演出《新夜行记》来——这看起来是绕远,实际上是超近。年轻人应该丰富自己,虽然可以理解年轻人为了买房而奔波,但要曲艺传承下来,他们就要耐得住寂寞。”李金斗很乐意提携新人,看完牟洋表演的反串老太太,李金斗给出了一些细节上的提点,这让牟洋受益颇多:“李老师给我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都是我平时不太在意的,这对我将来的表演有很大帮助,比如说我已经让观众笑到极致了,就不要再多余地甩包袱了,这样只会淡化包袱的效果,适得其反。”
   回忆起过去来青岛演出的经历,李金斗念念不忘:“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我们经常来青岛演出,那时青岛的市场很好,特别受欢迎,山东特别是青岛在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很好,这里出了很多艺术家、领导人。青岛人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当时我们在体育馆演出,那时可真火爆,虽然现在不及过去,但不管怎么说,一提要到青岛来演出大家还是很高兴,很愿意的。”李金斗表示,能“看”住大家,让观众们记住,是因为他们曾经说过那么几段记忆深刻的相声段子,因此他只会专注于做自己专业的事——当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
   当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李金斗天生具有这样的素质和才华。台下就像普通人一样的他低调、寡言甚至有些疏离和疲惫,然而他一登台,喜感立即上身,一副乐开怀的模样,还没张嘴,就令人想笑。他和李建华一捧一逗,瞬间就把观众带进了另一个世界,并不时地和台下观众互动,热热闹闹地打成了一片……大气、压台又不失亲和力,这就是零距离感受李金斗艺术魅力的深刻体会——正如他所言,“曲艺这种艺术形式,靠的是个人魅力。”
   谈到了曲艺人的艺术魅力,李金斗再次表达了对刘泰清老先生的钦佩:“在一个地方‘靠地儿’不容易,许多大师,包括侯宝林老先生都不‘靠地儿’ 刘老爷子能一‘靠’就是10年更不容易,更能说明他的艺术魅力。”2003年10月3日,由李金斗、宋德全合作发起的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李金斗有号召力,很快就有一批优秀相声演员响应这件事,马季先生亲自为周末相声俱乐部题匾。“我们的相声俱乐部‘靠了’7年了,但能不能‘靠’10年,还能靠多久这还都不知道。我们得学习刘老爷子的这种魅力。”在李金斗看来,相声不是电视艺术,是剧场艺术。搞剧场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因为剧场是个很放松很松弛的地方,大家想喊就喊,想笑就笑。
   李金斗的家庭,算得上是演艺世家,为了这次曲艺专场演出,他的夫人张蕴华女士也专程从北京赶来为观众献上了如行云流水般的单弦《风雨归舟》。“与其说我们是曲艺世家或者曲艺家庭,倒不如说一家人互相学习。”李金斗笑着说,曲艺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曲艺这行。和那些利用曲艺当工具办完事就扔掉的人不一样,在家里,他们两口子会作为对方的第一观众,第一时间告诉对方心里的感受。“我们只有更广泛地了解观众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才能让对方提高。”在李金斗眼里,曲艺是一门自觉艺术,搞曲艺的人得天天想着改革,“真正的曲艺人、艺术家,时刻都在想提高、想创新,在家里做饭时或者上厕所时,常常都在想、都在练。”李金斗日日督促弟子勤加练习,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希望徒弟们能够很好地传承曲艺这门艺术。“要传承,怎么传承?现在中国曲艺已经成为‘非遗’了、也给钱了,也颁了‘传承人’,但‘传承人’不是荣誉,是责任。当主席我不觉得光荣,是件很累的事情,在我心里只有取乐观众才是荣誉。”
   两日的多次接触,生活中的李金斗也有非常风趣的一面。他对江宁会馆里摆放着的绘有青岛著名建筑的德式啤酒杯充满兴趣,却直言不喝啤酒只爱白酒。随即从服务员的手里接过一瓶尚未开封的白酒,闭眼轻轻一闻,便道出“这是窖醇”;被问及“李金斗”是不是他的艺名,李金斗逗趣地说:“这是我妈妈给取的,可能她比较爱财。”
   这就是台下的李金斗,一个热爱曲艺的普通人。
  
   Li Jindou has the inherent quality and talent to be a professional cross-talk performer. He is an ordinary guy off stage-keeping a low profile, using few words, and looking a little bit tired. However, when he appears on the stage, he can immediately raise a laugh. Sometimes he can make people laugh before he opens his mouth. He and his partner Liu Jianhua often interact with the audience. He said: "The art form of Quyi depends on personal charisma."
   Li Jindou is just an ordinary man when he is off the stage. He is earnest, upright, humorous, and always keeps a low profile in his daily life. He respects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artists and also gives advice to young people. "To be a chairman is tiring and I don"t think it is an honor. In my heart, the real honor is to bring joy to the audience."
其他文献
“吃”,是一件很享受、很幸福的事情。  让眼前的美味发挥着淋漓尽致的诱人滋味,我想,这是“好吃”者们所追求的。当美酒与美食不期而然地邂逅,自然会碰撞出你意想不到的精彩——当美酒与美食完美搭配在一起,我们自然会将美食家与品酒家的双重身份合二为一,成为行家。  也许你听说过一种最有名的说法——“红(葡萄)酒配红肉,白(葡萄)酒配白肉”,红葡萄酒最适合配烹味较清的牛、羊、猪肉等(轻烤、白切、板排、熏肉都
期刊
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先生,曾任山东省曲艺协会副主席,一生从艺,在曲艺界享有极高声望。他的表演神形兼备、唱腔多变、字正腔圆,刻画人物细腻逼真,是中国曲艺界的老前辈,被尊称为“西河泰斗”。  为纪念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对中国曲艺事业的贡献,5月16日,一场“纪念刘泰清诞辰106周年曲艺专场演出”在青岛举行。    5月16日,一台为纪念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先生诞辰106周年的曲艺专场演出活动在青岛音乐厅拉开
期刊
趁五一假期,请上父母,带上家人,一行七口,一同驱车,赴杭州看上学的女儿,到上海,去观看刚刚开幕的世博会。世博会往大了说,它就像是一个纽带,连接起了世界各个国家,也连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缩小了国与国的距离,也缩小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它不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是我们与世界各地的客人之间一次互相了解的机会。往小处去说,世博会,给上海带来了无限的旅游商机,也给我找了一个去上海的借口。  
期刊
世博会正在中国上海举办得如火如荼。世博会不仅仅是一场科技、商贸的盛会,更伴有异彩纷呈的表演。这些精彩的节目成为世博会的一大亮点,也是吸引大批游客参观世博会的卖点之一。欣赏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当做些思考,找寻新灵感,为我所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Shanghai is holding the World Expo, a pagea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
期刊
“我的夫人充满了感激之情,很感谢青岛的领导和澳柯玛对她30年心愿的支持,今天是她一生中最开心的一天……”在代替妻子刘慧琴致谢辞时,杜先生激动得几度哽咽。  中国曲艺名家刘慧琴,有一个30年未了的心愿,那就是为她的父亲——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举办一场曲艺演出,以此纪念父亲对中国曲艺事业的贡献。在中国曲艺家协会、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山东省曲艺家协会、青岛市文联等的支持下,在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助下,
期刊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白帆点点。这样的美景不是影视剧中的浪漫镜头,也不是灵光一时的应景之作,而是青岛海滨的真实写照——打造“帆船之都”,作为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项战略目标,自青岛成为北京奥运的伙伴城市以来,就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着。在经历过奥帆赛、残奥帆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一系列重大国际帆船赛事的历练之后,帆船文化已经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有机成分。为了加快实现打造“帆船之都”的战
期刊
5月14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青岛市组成了以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伟为团长的青岛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展会,全力借助文博会搭建的平台,进行形象展示、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展会期间,形成意向签约项目24个,协议签约项目3个,合同金额达1700万元;两个文化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达130亿元,融资额达35亿元。    强力推介文
期刊
赵连甲携夫人李文秀5月16日来青岛参加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先生诞辰106周年纪念活动。赵连甲平易近人,热情健谈,与他谈话,如沐春风。  谈及青岛,赵连甲说他有五年没来青岛了,一下车他感觉青岛变化很大,很多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变得更漂亮了。  “刘泰清是个传奇”  赵连甲用“传奇”形容刘泰清,说他虽然没有见过刘泰清,但小的时候跟随父亲(西河大鼓名家赵庆山)在大连从艺时,就常常听来自山东的前辈提到刘泰
期刊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理念中,山水乃至山水画从来就不曾等同于风景概念,它一直是人类与自然精神的栖居地。张风塘的山水画之旅,就是对这样一种精神往来的深刻践行。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conception, mountains and waters are not simply landscapes. They are always the habitat of human
期刊
至今我还在回味那十八个日日夜夜里的每一眼所及,即使在心念俱寂时,也仍然无法清晰地表达究竟窥探到了多少、对我意味着什么。  是一座座美轮美幻的超凡建筑,出自自建国大师智慧与创意的深度共鸣吗?——“蒲公英”轻舞飞扬的英国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冰壶”芬兰馆、“东方之冠、富庶天下”的中国馆……;  还是穿越历史、满身尘埃却依然摄人心魄的遗产瑰宝?法国馆梵高塞尚等七件国宝级传世名作、尼泊尔馆的佛祖真身舍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