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原位杂交及CAPS标记分析芸薹属A、B和C基因组间的关系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3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来源于Brassica rapa基因组(AA)的重复序列(151bp)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白菜型油菜(AA,2n=20)、甘蓝(CC,2n=18)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菜(AABB,2n=36)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白菜型油菜和甘蓝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芥菜型油菜的染色体上显示出20个明显的信号,其余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可以区分出A和B基因组。对来源于油菜3个基本种与3个复合种FAE1基因进行CAPS分析表明,3个基本种表现出不同的酶切式样,用MboI和MspI酶切表现出多态性,基因组A和C非常相似,
其他文献
在灌溉和旱作2种栽培条件下,以籽粒淀粉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鲁麦21和德99-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籽粒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与灌溉栽培相比,旱作栽培条件下2个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几个重要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穗型特征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高低
应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青稞总RNA中扩增得长度为1512bp的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cDNA全长编码序列。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该序列的推定表达产物与大麦BADH同工酶BBD
<正>~~
期刊
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个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2和PH01-35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强势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和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使水稻的耐旱育种尤为迫切,干旱环境下较高的植株水分含量有助于提高或维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挖掘与耐旱性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助于提高耐旱品种的选育
以花生品种新昌小京生和江西一把抓为材料,采用种子悬空气培法,研究了根边缘细胞(BC)的数目、活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花生根长为1mm时开始产生BC,当根生长到13~17mm时,BC数
为探索花生不同品种生育早期耐涝性差异及与大田耐涝性的关系,对8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室内180h浅、深水处理,对幼苗进行10d淹涝和大田短(10d)、长期(88d)湿涝,测定发芽能力、幼苗生
以1BL/1RS易位系小麦川农18(1,7+9,2+12)分别作母本和父本与川农19(N,7+8,2+12)杂交,统计正反交F2单株后代中1BL/1RS易位染色体所占的比例及HMW-GS的遗传规律,研究了1BL/1RS易位染色体对HMW-GS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1BL/1RS易位染色体在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不能完全传递至后代,且雄配子的传递率低于雌配子。HMW-GS在正、反交F1中呈共显性遗传。在
采用7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的大豆疫霉菌株,对黄淮地区48个优良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抗性的优异抗源,说明黄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大豆抗病资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