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欧洲大陆的“经济明星”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che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仍在为摆脱主权债务危机而苦苦挣扎完全不同,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德国却提前告别了“严冬”而进入艳阳高照地带。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第二季度德国GDP环比增长2.2%,创造了近20年来的最大季度增幅。不过,由于受许多关键性因素的影响,未来德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仍存悬念。
  
  “超大号”复苏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德国经济在去年遭遇到了非常罕见的衰退,尽管经过年度调整后GDP为-4.7%,但仍为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否极泰来。在今年第一季度取得环比增长0.5%的基础上,第二季度的德国经济大步提速。有资料显示,德国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2.2%,较上年同期增长3.7%,而按年率计算,第二季度德国经济增长了近9%。对此,德国经济部长布吕德勒表示,德国正在经历一种“超大号”复苏。
  就业市场在德国经济格局中最为闪耀夺目。资料表明,截止到7月,德国失业率已经连续13个月下降,抵至7.6%,创下17年来的最低水平;德国联邦劳动局认为,今年秋季失业人数有可能降低至300万大关以下;高盛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德国将实现充分就业。
  失业率的下降构成了提振消费的重大力量,使德国表现出了十分旺盛的国内需求。据市场研究机构GFK发布的权威报告显示,在连续6个月上升的基础上,8月份德国GFK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上月的3.6升至3.9,创2009年11月以来的新高。GFK消费者信心指数用于预测下个月实质民间消费的发展趋势,指数高于零表示民间消费较上年同期增长,低于零则表明消费较上年同期下降。当然,说明国内消费扩张最有力的证据还是快速增加的德国进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进口总额为3838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3285亿欧元,其中6月进口额较上月增长1.9%,同比增幅高达31.7%,创下历史新高。按照德国工商总会的预测,德国进口在2011年将增长9.5%,且进口额将会再创新高。
  代表着企业活动信心的IFO指数不断向好,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德国经济增长的强劲。这项基于对7000名公司高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月份IFO景气指数从6月份的101.8点上升至106.2点,创下自2007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月度增幅则创下自1990年开始编纂这一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德国统一以来最大月增幅。
  鉴于德国经济的增长形势,德国经济部认为今年GDP增长将达到2.2%,而多数德国经济研究机构也纷纷将预测数字提高到3%甚至更多。
  
  “节制式”修炼
  
  金融危机之后德国经济的快步复苏,显然与该国政府在危机期间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直接相关。如为了支持经济支柱行业——汽车业度过危机,政府出台并实施了“以旧换新”的鼓励购买新车的措施,从而提振了私人消费;为了遏制失业率,德国政府推行了“短52”政策(一周只工作三至四天),并且政府对企业支付的小时工资给予67%的补贴。这种措施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留住了熟练技术工人。然而,同在危机期间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的其它欧洲国家却没有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这种反差充分说明推动德国经济增长的力量除了短期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德国过去10年来努力打造出的经济竞争力。
  经济增长低迷、失业率高企、薪酬机制僵化……,十多年前德国曾被称为“欧洲病人”。重重压力之下,德国政府向高福利体制毅然开刀。在施罗德政府推出的“2010年议程”中,企业失业救济金被逐年削减,但员工就业培训力度却在加强,养老金的增加被推迟甚至暂时冻结,但失业人数却在减少;而默克尔政府推行的“迷你工作”、临时工等新的工作形式和福利形式,更使德国的劳动力市场变得富有生机。至金融危机前,德国的失业人口降至300万以下。
  被称为“经济节制主义”的福利体制改革虽然并没有使德国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过去10年德国的工资水平也停滞不前,但由此打造出了德国工业的强大竞争力。资料显示,2000~2008年期间,德国劳动力成本每年平均降低1.4%,而英国则提高0.9%,法国提高0.8%,结果德国商品和服务业竞争力提高了25%,2003年德国出口跃居世界第一。对此,高盛在相关研究报告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德国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实施了真实有效的贬值,其在1994-2009年期间的贬值幅度大约是20%。
  其实,德国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政策并不局限于本土之内。德国政府预计,到2050年德国人口将比目前的8200多万减少800万~1400万。这意味着更多的养老支出、更少的产业工人、更低的产出,人口问题将成为德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威胁之一。为此,德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就加大了在东欧的离岸生产力度。这种外贸政策安排不仅让德国工厂在东欧赢得了更低的劳动力成本,而且生产率水平也较本土提高了3倍。更重要的是德国规避了本国熟练工短缺的致命弱项,大大降低了德国本土对熟练工的需求,也减轻了企业在本土的工资上涨压力,德国企业在全球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由此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出口“大引擎”
  
  尽管依赖出口的德国经济增长模式曾遭遇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嘲笑和诟病,但恰恰是出口成了如今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令德国人骄傲。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出口总额为4584亿欧元,同比增加18.2%,实现贸易顺差746亿欧元。德国工商联合会预计今明两年该国出口将分别增长11%和8%,2011年出口有望赶超2008年创下的历史纪录,即9680亿欧元。
  德国出口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元的贬值。受到欧债危机拖累,欧元兑美元今年早些时候持续贬值,一度跌破1.20,创四年新低。如果以欧元在6月初触底反弹计算,今年迄今为止欧元兑美元已经贬值7.6%。这种结果无疑使本具有成本优势的德国产品向欧元区之外的出口更具竞争力。资料显示,虽然德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仍是欧盟,但与欧盟以外国家的贸易量却强劲增长。今年上半年,德国对欧盟以外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26.2%,比其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高出4近百分点。
  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有力地拉动了德国的出口。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协会(VDMA)发布的最新行业数据显示,自去年夏季以来,德国机械部门的出口订量就开始回升,其中今年上半年国外订单增长34%,而且6月份海外订单年激增60%,创VDMA建立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
  值得指出的是,在德国产品的进口国中,中国等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对德国出口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据相关企业的财报显示,汽车巨头大众 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税前盈利同去年相比增加了近4倍,它生产的每4辆车中就有1辆是提供给中国客户的;德国化学巨头巴斯夫今年第二季度的盈利同比增加了一倍,达22亿欧元,其中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业务占据全公司大约20%的份额;无独有偶,西门子二季度实现创纪录的盈利75亿欧元,其中中国业务占10%左右。
  
  可持续增长?
  
  虽然德国经济创造了战后以来增长的季度奇迹,而且许多分项指标刷新了历史记录,但多数德国经济学家认为,第二季度的高水平增幅在今年后两个季度很难再达到,而且总部设在慕尼黑的德国经济研究所预计,德国经济将从第三季度开始降温;而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也表示,德国经济目前的增长还不稳定,经济复苏尚未实现自我持续。
  首先,外部经济尤其是中国和美国经济的降温会直接弱化德国的产品出口需求。资料显示,今年6月份,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工厂订单以超出预期的速度下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也出现连续4个月的下滑,并创下11个月的最低增速。在中美等国需求趋于降温的大环境下,德国经济尤其是出口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难度较大。
  其次,欧洲国家大规模的财政收紧政策可能对德国经济未来增长形成威胁。为了达到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关于各成员国将政府预算赤字控制在GDP3%之内以及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60%的硬性要求,也为了拯救疲惫不堪的欧元,欧盟成员国达成了一致性的财政紧缩决定。其中英国新政府推出了30年来最严厉的预算案,法国宣布在未来3年削减1000亿欧元公共开支,意大利通过了消减240亿欧元的财政计划。这些紧缩性措施的叠加最终将对德国出口需求形成遏制。值得指出的是,作为欧盟成员国中减缩财赤的倡导者,德国默克尔政府也推出了2010年至2014年节支达800亿欧元的计划,这一举措的推行无疑将直接削弱政府公共投资和影响私人消费。
  再次,可能加码的国家坏账增添了经济增长前景的新阴影。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最新决议,为了帮助金融机构转移有毒和非战略性资产,德国政府必须将国有坏账托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部分不良科目纳入政府负债当中,因此预计今年德国银行部门的贷款可能使该国债务占GDP的比率升至90%。相比《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的比率而言,德国90%的负债比率显然过高,而且将西德意志银行和裕宝房地产贷款银行等的不良资产纳入政府负债表中,就如同美国将房利美和房地美计入国家资产负债表一样,其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可想而知。
  最后,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状态构成了经济成长的隐忧。一方面,目前德国失业率下行趋势背后是人口老龄化和技术工人短缺,虽然这一情况短期内不会掣肘德国经济,但从长期来看必然使经济增长失去部分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德国工资增长停滞不前已近10年,对失业的恐惧使工人在劳资问题上短期作出了让步,但工人究竟能忍耐多久低工资的待遇以及他们还愿意合作多久显然充满了变数。
  
  德国的欧洲?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欧洲的历史始终与德国的兴衰息息相关,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之所以能够从战争废墟中迅速复苏,并成立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欧盟,主要得益于德国和法国携手,而其中德国在财力上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
  金融危机的袭击使欧盟国家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并且接踵而来的主权债务危机更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然而,即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德国依然是欧盟中最活跃的经济体。资料显示,就在德国为经济快速增长弹冠相庆的同时,法国经济二季度仅增长了0.6%,意大利经济则增长0.4%,西班牙仅增长了0.2%,率先爆出债务危机的希腊第二季度经济再次萎缩1.5%。而在今年欧洲国家年度1%的平均增幅氛围中,德国2%以上的经济表现无疑可以让自己在欧盟鹤立鸡群。德国作为欧洲生产大国的地位在危机的洗礼中被充分夯实已经不容置疑。
  为了挽救欧元区的命运,重振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各国政府都在危机之中艰难探索着,但在改革过程中,强大的实体经济能力支撑起了德国在整个欧盟经济体无与能比的话语权地位。这不仅是由于德国拿出的224亿欧元在希腊救助资金总额中占五分之一以上,更是由于德国本身就是经济治理的先行者和受益者。实际上,希腊改革方案中税收、薪酬、养老等一系列内容也正是德国经济治理方案的翻版,它勾画了希腊经济社会改革的蓝图,也开启了南欧乃至欧元区各国经济改革的大幕。
  历史地看,德、法、英三个大国无疑是影响欧洲形势的三支主要力量,然而今天,由于英国不愿过深介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因此其在欧盟中的影响力自然受到限制。德、法两国一向是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但由于力量对比的变化,法国的带头作用已经有所削弱,这使得过去法德两国一个出主意、一个埋单的“火车头”作用越来越难以为继。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德、法在一系列问题上争执不休,但最终都不得不以法国作出较大让步来妥协。对此,法国一位前外长感叹道,人们不应再叫“法一德伴侣”,因为德国已找到它作为欧洲老大的地位。
  的确,德国精英们长期以来都在孜孜以求地将“欧洲的德国”转变成“德国的欧洲”,如今伴随着德国经济的日显强大,这一进程已经悄然提速;同时伴随着德国对欧元区命运和欧洲一体化前途决定权的放大,“德国的欧洲”正在加速形成。
其他文献
宝鸡市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创高产活动以来,通过推广优新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示范区粮食单产水平。为进一步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全市粮食生产水平
通过有限元分析程序,考虑两种墙厚、五种上部墙体正应力对局压承载力的影响,分别按柔性垫上梁宽范围内直接均布作用、进深梁上均布作用两种荷载类型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在
信不信?六旬老太创业也“疯狂”。信不信?她从当初的“战癌老太”跃身成为今日的“网店达人。  她的网店开业一年,已是四钻旺店,生意出乎意料的红火。    “马列主义老太太”开网店    孟老太的真名叫孟芳宁,今年60岁,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社区。  孟芳宁是一位年逾花甲的退休职工,又是一名癌症患者。在开网店前,除了做点家务活外,几乎不知道要干些什么才好,有段时间还迷上了QQ上的泡泡龙小游戏,经常玩
近来,一部拍摄于12年前的电视专题片正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热播。上至中航工业党组领导,下至基层干部员工,看后都感到了心灵的震撼。  原来,此片名日《哀兵必胜一一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改革的阵痛与突破》,记录了12年前成都电视台记者对时任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总经理、现任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的一次专访。整部片子包括“分兵突围”、“科龙的冲撞”、“观念的较量”、“凤凰涅槃”四部分,讲
“十二五”期间,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怎样推进、怎样发展?就此问题,本刊前不久邀请北京市国资委及首钢集团、燕山石化、同仁堂集团、北京移动等企业进行了研讨。  大家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十一五”期间,北京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据统计,“十一五”之初,在北京国有企
<正>不辱使命,全力整合医用防护服产业链资源,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和国资相关指示要求,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的领导
期刊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从“营改增”政策实施开始,置业公司税务筹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剖析税收政策并结合置业公司自身状况,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进行税收筹划,有利
随符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复杂多变的竞争形势下,如何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作用,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了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刚刚荣获“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的邹县发电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汲儒家精华炼文化真经    邹县电厂地处享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美誉的山东省邹城市,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30万、60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