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引物菌落聚合酶链反应筛选LoxP序列重组阳性克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LoxP序列小片段重组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合成的LoxP为上游引物,载体互补的序列为下游引物,直接以菌落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分离出784 bp的条带者为阳性;PCR阳性克隆再用酶切法进行对比鉴定及DNA测序分析确证.结果用菌落PCR法随机筛选的6个菌落中3个为阳性,随机取1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证实含有LoxP插入序列.用酶切法对此3个阳性克隆进行鉴定,3个克隆和未进行酶切的对照均出现100 bp以下模糊带,结果不能判断.结论自身引物菌落PCR法用于筛选和鉴定LoxP序列重组阳性克隆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高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细胞,将药物选择性地释投到HSC可以提高抗肝纤维作用,减少不良作用.研究以6-磷酸甘露糖(M6P)修饰的白蛋白(M6P-HSA)为载体,甘草次酸(G)靶向HSC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行性。
目的 建立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筛查海南黎族人群中3种最常见的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α-地中海贫血基因,简称α-地贫基因).方法在研究成功检测3种α-地贫基因,即--SEA、-α3.7、-α4.2的3个PCR反应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单管mPCR反应的条件,检测了40例已知基因型的α-地贫患者基因,并筛查、诊断了116份海南黎族人血标本.结果运用新建立的单管m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仪鉴定EPC,转染VEGF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检测EPC表达VEGF蛋白,噻唑蓝(MTT)检测EPC对VEGF质粒转染的敏感性.结果EPC表达CD34、CD31、KDR及CD133细胞表面标志,转染后EPC胞内表达VEGF,脂质体介导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对胃粘膜的损伤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胃粘膜损伤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 ,以及短暂多次肢体缺血在胃粘膜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按Rosenth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