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囊缺如三例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胆囊缺如(congenital absence of gall bladder AGB)临床极为罕见.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术前影像学检查可能提供错误信息,导致术前明确诊断非常困难,往往是在术中发现并确诊.本文报道我院3例AGB患者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对AGB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例1 女,39岁.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3年.腹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无发热及黄疸史.查体:右上腹有压痛,余无异常发现.B超报告可能胆囊结石.口服胆囊造影胆囊未显影.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在胆囊正常解剖位置及肝下间隙、镰状韧带、腹壁均未发现胆囊,胆总管不扩张。

其他文献
妊娠期急性胆囊炎并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采用保守治疗常可缓解。若不缓解,由于其特殊性,常使临床医师和患方倍感困惑。选择对患者和胎儿影响小且临床风险小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医师研究的热点。我院普通外科于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对于妊娠中晚期急性胆囊炎并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经保守治疗不缓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
期刊
患者男,40岁,农民.以"脾切除、肠-腔自体脾静脉分流术后6年,反复昏迷4个月"主诉于2010年2月5日入院.患者6年前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反复呕血、黑便,于当地医院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肠-腔自体脾静脉分流术.术后恢复良好,6年来未曾服药或治疗,无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水等症状.近4个月来患者数次进食肉食后出现言语错乱、昏迷、意识丧失等症状,先后在我院消化内科、传染科
期刊
肝门部胆管癌仍是普通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效果有所提高[1].现对我院1996-2009年收治的53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期刊
经过老一辈内镜专家的努力推广,胆管结石患者的ERCP取石术已经得到广泛开展,技术已较成熟.但对于取石前乳头的处理,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应用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仍有较大争议.目前大多数医生倾向于应用EST[1].因为施术医生EST水平、乳头切开大小、凝切电流频率及指数不同,所以EST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为避免EST造成乳头括约肌功能永久性破坏,Staritzu等[2]尝
期刊
XIAP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IAPs)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它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本实验小组在体外实验[2]的基础上,将XIAP反义寡核苷酸(ASODN)单独或联合5-FU对人胆管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进行干预,通过一系列观察指标,探讨二者体内协同抑癌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国外Belghiti等和国内彭淑牖等提出并改进的前人路绕肝提拉法有别于常规切肝方法,是一种以游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隧道,穿过弹性材料绕肝提拉肝脏,然后应用超声刀从前人路切肝为特点的新方法。其关键之处在于肝后下腔静脉前隧道的游离。由于其简便、安全、出血量少、对肝组织上的肿块干扰小,被认为是目前肝脏切除手术的首选方法。然而国内外能实施该手术的单位并不多见,为此,笔者尝试应用该术式治疗了7例病人,现将手术技
期刊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意外胆囊癌的几率逐渐增大.高龄、结石病史长等胆囊癌高危因素与意外胆囊癌相关.术中操作、人工气腹等原因可导致肿瘤的种植转移.不同分期的胆囊癌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肿瘤的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因子.本文综述了其临床特征、预后及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病人,男,43岁,间断右上腹绞痛1年,加重伴发热、黄疸1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腹平坦,右上腹压痛.血总胆红素54.6 μmol/L,直接胆红素29.7 μmol/L,谷草转氨酶132 U/L,谷氨酰转肽酶279 U/L,碱性磷酸酶261 U/L.B超报告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内径1.4 cm。
期刊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影响肝移植术后临床效果的主要问题之一,发生率高.由于胆道并发症的界定标准不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介于10%~30%之间~([1-2]).包括胆瘘(吻合口,胆囊管)、胆泥或胆石形成、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道狭窄,临床上最难处理的是胆道狭窄和胆泥或胆石形成。
期刊
充满进取和欢乐的2010年来到了,<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在国家发展、科技繁荣的热潮中一路走来并迎来了创刊十五周年的喜庆日子.这株小小的幼苗在老一代专家的推动和指引下,在众多专家和编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学习中办刊,在办刊中学习,秉持着严谨、诚信、求实、惟真的理念,尽心为促进提高临床诊疗质量,繁荣专业学术服务的目标,同心协力、不断进取,走进了<中华>专业学术期刊系列.十五年来,依托学会、杂志社的指导,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