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民:满怀激情话“飞豹”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8102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飞豹”首飞30周年。我很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赶上了“飞豹”研制,在“飞豹”研制中度过了我们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想起来,我的一生都比较幸运,9岁时赶上了东北解放,一个农村穷孩子,靠助学金读中学、大学,心存感恩,在中学时就入了党,1964年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研究生。改革开放初期,我被派到英国宇航BAe.进修。1984年回国后,在“飞豹”研制的关键阶段,我从一个研究室主任被直接任命为603所(中国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前身)所长,亲历了1988年12月14日“飞豹”首飞的历史时刻。
  “三起三落”险丧失
  “飞豹”的研制过程异常坎坷,在首飞前经历了三个阶段,可谓是“三起三落”。
  第一阶段,是项目的发端。七十年代初,我国海军感到海军航空兵力量不足,提出研制一种歼击轰炸机。1977年是“飞豹”项目的上好流年。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装备领导小组正式下达了常装十号文,同意研制的立项文件。3月,王震副总理带领吴仲华、叶正大等视察了603所。11月2日至12日,三机部在北京定福庄召开了“飞豹”飞机方案审定会,即著名的7797会议,王震同志参出了会议。会上,他痛斥“四人帮”,希望“飞豹—飞机早日上天。我当时是强度研究室副主任,作为研制人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做出的决定,使“飞豹”飞机的研制进入了轨道。603所当时的革委会副主任秦风奎同志主管项目,那时他30多岁,可谓“少帅”! “飞豹”飞机的成功立项与早期工作成绩,与秦风奎同志领导方案论证的开创与坚持是分不开的,他功不可没。
  第二阶段,项目遭遇了第一次“下马”风。这次“下马”风吹来时,是时任603所所长高镇宁同志坚持倡导“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保住了“飞豹”,迎来了发展转机,并领导了方案调整,最终敲定了“飞豹”基本方案。
  高镇宁同志是中国飞机工业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的开拓者之一。1978年1月,三机部为了加強“飞豹”飞机研制的领导,将南昌厂设计所所长高镇宁调到603所任所长,1979年11月23日一1980年8月2日兼总设计师,1980年6月16日兼任所临时党委书记。他是603所有史以来,唯一在一段时间内集所长、总师和党委书记三个职务于一身的领导。
  因经费困难,1981年( 381)会议上,三机部决定—匕豹”飞机研制暂缓,列入“量力而行”项目,这使得为之配套的各成品厂所协作项目的研制停了下来,给603所正在进行的方案调整、补充打样设计和详细设计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但由于高镇宁同志的坚持,各项工作仍在顽强推进。1981年4月,所长兼书记高镇宁在首届职代会上提出了“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号召,要求在新形势下,主观上要全力以赴,决不能因缓办而退下来。这个号召凝聚了全所职工的心,大家表示,一定要把“飞豹”飞机图纸发出来,经过顽强拼搏,顶住了“下马”风的影响。
  高镇宁同志对603所有三大重要贡献:
  一是在低谷中,带领全所以“有所作为”的韬略保住了“飞豹”,迎来了发展转机;
  二是在此之前,根据1979年木制样机评审会提出的问题,直接领导了总体室副主任孔繁训等骨干对“飞豹”总体方案进行了果断调整,并最终确定了“飞豹”飞机原型机上天基本方案,于1980年3月,向部里报告了“飞豹”飞机方案调整原则;
  三是解放思想,启用了一批懂业务的专业人才,加强了所里的科技领导力量。
  第三阶段,项目遭遇第二、第三次“下马”风。我于1984年4月从英国宇航公司(BAe)进修回国,9月任所长。
  当时面临的形势是项目不稳,投资不定不足,队伍要散,孔雀东南飞;最大的困难是没型号干,“飞豹”又要下马。1985年10月,部里编制的“七五”规划要点说:因为经费盘子紧,“关于“飞豹”,上天进度要缓,上天架次要减,项目经费要砍……”这使我的心都凉了半截儿!我和同志们困惑迷茫,失落委屈,但我们没有放弃。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匕豹”是海军保卫海疆、特别是保卫南沙急需的机种,是填补空白的机种,同时也是603所的命根子,是603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安身立命之本。
  我找到高镇宁副部长,向他汇报我们所的想法和意愿,他委婉地建议我向上级呼吁。后来,我与老领导陆颂善和所里的几位同志一起,向部里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接着,我们又向海军首长做了汇报,海军首长非常坚决地支持我们,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又千方百计找机会,去向国防科工委主管领导面对面地做了详细的汇报,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也得到了一部分较为可观的经费。“飞豹”第二次“下马”的困境,算是克服了。
  但挫折还没结束。1986年国家经济困难,军费压缩,一种用别的机种取代“飞豹”的议论又冒了出来,“飞豹”第三次“下马”风吹起,我们获悉后,立即又组织人员进京呼吁,最终得到军方和部领导的支持,使得“飞豹”研制又一次转危为安,开始了大规模的试制生产。这才有了后来的“飞豹”首飞成功。
  艰难困苦育精神
  “飞豹”飞机是具有打击力量的机种,它的研制成功起到了振国威、壮军威的作用。“飞豹”研制的过程,凝聚了我们所几代人的青春年华和智慧心血,积累了经验和教训,也形成了优良的所风,培育了宝贵的“飞豹”精神,这是603所继续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经验是:“坚定不移,百折不回,咬定青山不放松!”“飞豹”研制经历的“三起三落”,多么纠结、挣扎呀!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百折不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就不会赢得“飞豹”研制的成功。
  我们的教训是:三次动摇,影响了研制周期,这也是当时经济实力有限所致。
  我后来写了一首诗,道尽了其中的惊险曲折和甘苦豪迈:
  七律·飞豹
  生于经济困难时,三落三浮险丧失。   幸赖高层怀远见,方得赤子纵情驰。
  十年磨剑无人晓,一日出锋普世知。
  边岛遥天飞豹伴,保疆卫海有雄师。
  “飞豹”研制中孕育的飞豹精神,现在在一飞院已经是人人皆知了。我想说的是,飞豹精神不是提炼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艰难困苦的奋斗和攻关中,潜移默化地培育萌生出来的。
  一是“团结民主,允许争论”。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所人员来自海军,沈阳、哈尔滨、南昌,大家没有派性,各抒己见,宽厚包容,对内讲团结对外讲协作。
  二是“百折不回地拼搏和艰苦奋斗”。研制中环境条件特别艰苦,同志们打雨伞画图,在猪圈空地里建试验室做试验。特别是十九项大型地面模拟试验,一部分在外单位做,大部分在所内做。所内承担的大型试验是在“飞豹”设计边发图、边建试验室、边搞试验大纲、边准备试验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的。已先期进入试验区的单位,只有高大空旷的试验厂房,道路泥泞,水、暖、风、气等都跟不上,大家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试验厂房里悬挂着“地上多流一把汗,天上少担一份险”的标语,出现了自愿加班加点、紧张有序的试验高潮,顺利完成了大型试验的冲刺阶段,为—匕豹”飞机首飞上天拿到了重要的地面试验数据。
  三是“敢为人先,探索创新”。当时,603所所址多变,归属多变,任务多变,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大型号,大家既欣欣雀跃,又积极探索创新。“飞豹”飞机技术上有几大创新:外八字起落架,按欧美规范和标准设计;率先采用有限元全机整体应力分析;结构完整性准则突破苏聯式强度计算原则;国内第一架飞机全机静力试验作67qo设计载荷就上天的飞机等等。最终,“飞豹”飞机机体重量比目标重量节省了100多公斤。
  四是“严谨求实,一丝不苟”。1987年下半年,“飞豹”进入全机静力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确保“飞豹”优质安全上天,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上天之前,全所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质量“回头望”活动,设计图纸开展“翻箱倒柜”式地质量复查。检查中发现了机翼机身接头关节轴承强度欲度可能不够等有可能影响飞机安全性的问题,人人关注,献计献策,以压倒一切、排山倒海的气势,采取有效攻关措施,最后把这些隐患逐一彻底消除。
  抚今追昔寄厚望
  “飞豹”的研制成功,不仅为我国提供保卫万里海疆的重器,也使603所跻身国内一流主机设计所之列,锻炼造就了我国大中型飞机设计研制骨干队伍,获得无数荣光,催生许多英才,现在大型军民机总师和骨干团队,多有“飞豹”的经历。
  抚今追昔,我有几点希望与建议寄予一飞院,与同志们共勉。
  一是充分发挥“飞豹”的平台作用,做到喜新不厌旧。世界上没有万岁机种,但有长寿的飞机。 “飞豹”是我国飞机设计自主创新的处女作,是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出发点和基石,磨练出了飞豹精神,是宝贵的技术平台和精神家园。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平台不容易,要充分地珍惜和利用。飞机用的越久,暴露的技术问题就越多,积累的经验也就越多。建议针对“飞豹”,成立一个跟踪攻关小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积累经验,也可以为以后型号储备经验与探路。
  二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进步了,别人也在进步。我们要目光远大,几代人不懈努力,不要小富即安,小胜即骄,不能飘飘然。一飞院要追赶国际上的先进技术,虚心向601所、611所学习,向商飞设计研究院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
  三是自强不息,抓住主业。飞机设计院所是为国家生育飞机的。出飞机才能有作为,出飞机才能出入才。我们要聚焦主业,狠抓主业,抓好主业,多出精品飞机,为国家做贡献。只有这样,研究院才能有地位,才能更好地出人才。只有出来好飞机,才能证明培养锻炼出了优秀人才!
  四是怀敬畏之心,以谦卑之态,紧紧依靠群众。毛主席说, “战争伟力的深厚根源在民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伽利略说过,“成熟的麦穗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的母亲……”对历史、对群众,要常怀敬畏。智慧在群众中,力量由团结来。飞机研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人之力、之智所能成就的,不可过分地脱离团队孤立地宣传个人。领导和带头人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大家的智慧,成就飞机伟业。
  研制飞机是地球上顶尖的也是艰难的事业,需要头脑清醒,拥有实事求是自由精神,善于独立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不为浮云遮望眼”。祝愿一飞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祝中国的飞机设计事业兴旺发达!
其他文献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国工业化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承载着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以史为鉴、以古论今,中华民族素有记录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善于从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积淀中总结与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多年来,飞亚达表陪伴中国飞行员征战浮天沧海,记录空中豪情传奇;也伴随中国航天员探索宇宙奥秘,见证中国载人航天史上一次次辉煌突破。  墨镜、夹克、头盔......作为御风而行的空中骑士,战机飞行员光有一身帅气装备还不算完整。他们手上的那枚飞行员表,早已不是简单的装饰或计时工具,而是在穿云破雾的过程中,记录下航空史上一个个经典时刻的最佳伙伴。众所周知,为飞行员设计配发专用手表,是世界各国空军的普遍做法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关于所有制关系的改革,特别是国家所有制的改革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正确认识所有制关系的改革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关于所有制关系的内函目前我们在所有制关系改革问题上的分歧,不少是由于对所有制关系的内函有不同认识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10月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安委会主任张德江同志主持召
<正>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和开放的全面展开,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经济改革如果没有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没有观念的变革和更新,就很难前进,甚至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还可能得而复失。现在观念变革已是大势使然,不变不行。怕变也不行,这场观念变革是怎样产生的,应当如何理解和把握它产生的理论依据、机制、途径、特点和意义,仍然是有待我们不断进行思考的重要课题。
当他坐在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挥调度台上下达"点火"口令时,中国航天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枚火箭与一个人的一生多么相似,一次性发射,不可逆,更不可重复。飞行高度与动力成正比,方向感精确与否事关成败。需自带燃料,不靠外部空气支持。唯有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能释放出巨大能量。要想克服地球引力,达到超常的宇宙速度,必须拥有足够的接力能力。
研究标准化值或评价值的评价功能,必须要明确区分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文章从相对评价的视角,定义了标准化值和评价值的评价功能,分析了5种标准化值和2种评价值的评价功能。
文章引入改进的SLS,并将改进后的SLS与传统SLS进行比较。对全校一年级选修“运动损伤康复学”公共课的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前瞻性干预研究。采用结构化的问卷调查,并收集学生
【正】安委办[20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正> 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待业,这已经为人们所重视。事实上,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全国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的四年中已经安置2,867万待业人口,平均每年安置717万人,成效卓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这不是说待业问题就此解决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今后每年进入劳动年龄(我国规定男女均为16岁)的达2,300万人之多,并且到本世纪末也还没有减少的趋势(每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