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行文怎样纠偏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上有无数的生命。有人说:“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遏制。”还有人说:“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也有人认为生命是丑陋的、残暴的……其实,生命到底是什么样子,全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观点出发去看待生命,在于你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生命。
  以上文字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面对生命,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不尽的议论,抒不尽的情感。对生命的探索,是永恒的话题。感悟生命,有助于我们认识生命,认识人生,珍爱人生;感悟生命,有利于我们提升生活的境界,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写好本话题作文,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拓展话题。
  生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我们可以借助发散思维进行拓展。“感悟生命”“感谢生命”“珍爱生命”都可作为子话题,纳入立意范围。“生命在于奉献”“生命在于追求”“生命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等都可以作为主题或中心。
  2.寻找切口。
  找准切入点,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一环。“生命”这个话题过于宏大,所以我们选取的切口一定要小,切不可滥发感慨,对“生命”泛泛而谈。比如我们可以由一条小鱼为了实现梦想,以生命为代价在空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弧线的故事切入,点出主题“生命因追求而精彩”,收到以小见大、滴水藏海的表达效果。
  原作雏形
  一株杂草
  这株草肯定是成精了!它能活下来,纯属奇迹。
  最近,寝室水池地面的缝隙中,长了一株杂草。起初,大家都没怎么注意,直到这一天寝室因为它而被扣了分,我们才注意到它。这株杂草没什么特别,绿色的一簇,我们都下定决心要“铲除”它。说干就干,我拿起火钳,瞄准目标,狠狠地把它“揍”了一顿,不一会儿,绿色的踪迹已全不见了。
  就这样,我们顺顺利利地度过了几天没有扣分的日子。然而,今天扣分栏上又出现了我们寝室,又是因为地面扣分。于是,大家不由自主地猜测是不是那株草又长出来了。过去一看,还真被我们猜对了,它竟然又奇迹般地长出来了,势头还蛮好,似在向我们挑衅。这次,我们换了个法子,先用热水烫一下,再把它除去。不得不说,这个法子还真管用,一连几天,它都没有要长出来的迹象。
  没成想,这天我拖地时,余光突然瞥见一抹绿,出乎意料,它竟然还不“死心”,看来是要死磕到底了。我带着仇恨的情绪看着它,对它又是泼开水又是踩的,“奋斗”了几分钟,我得意洋洋地望着它,心想:“这回该不会长起来了吧!”
  傍晚洗澡时,宿管阿姨路过门口,舍友叫住了她,询问我们扣分的原因——地面上有头发,没打扫干净。“啊?”大家似乎都没想到是这个原因,突然间,我的心里满是愧疚,因为我“误伤”了一个生命。这天晚上,我辗转难眠,觉得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
  然而,没多久,那一株杂草又奇迹般地长出来了,我看着它,心中竟生出了一种敬畏。不管环境舒适还是恶劣,它似乎从未停止过生长。它锲而不舍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生长。它就像生活中的强者一样,就算结果无法改变又怎么样?只要努力过,过程就会变得有意义,一切就都值得!
  ●升格指要
  既是杂草,理当除之,但前面又用“一株”修饰,暗含尊重、怜爱之意,这一矛盾吸引着读者展开阅读。作文选取寝室劳动这一场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多次铲除“杂草”,而后生发感悟。选材真实,有现实“劳育”意义。考生运用“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的手法,用“火钳‘揍’”“热水烫”“脚踏”对付可恨的杂草,结果却是“一场误会”,在爱恨冲突中升华了作文主题。不堪一击的小草,在缝隙中“奇迹般地长”,将生命的倔强,在误会中升华到“生命的坚韧”,令人“敬畏”的高度,可见考生构思之妙。文中运用口语化语言,生动有趣,字里行间透露出考生热爱劳动、积极面对生活(对寝室扣分)的态度,是一篇佳作。但作文没有很好地概括、照应材料,议论部分也有点生硬,与材料衔接不够自然。因此,這篇作文在升格时需要对主题进行升华,就行文进行纠偏,就议论进行修饰,就材料衔接进行调整。
  1.基于事实,提炼感悟。
  亲身经历或基于事实的报道,最能生发真实的感想,本文可写自己因误会践踏杂草,在真相大白后感叹杂草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真实可信,易于产生共鸣。
  2.通过联想,类比象征。
  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它能把眼前的事物与不在眼前但与它有关的事物巧妙地关联起来。这要求考生找准所写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的相同点,进行类比。本文可将杂草与人,用“顽强与坚韧”串联起来,表达对这种生命精神的敬畏。比如贾平凹的散文《地平线》,作者由追寻自然界的地平线而联想到追求人生的理想,发掘出“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个充满新意的主题。考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加以借鉴。
  3.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文中“我”摧残杂草是表象,杂草顽强地生长,努力地向上,坚韧的精神是本质,作文由“草事”想到“人事”,强调“生命就是要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模样”的感悟。这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提炼出来的哲理,不仅仅适用于人与物,更适用于人与人。
  升格佳作
  一株杂草
  陈娅
  这株草能活下来,纯属奇迹!
  最近,寝室水池地面的缝隙中,长出了一株杂草。起初,大家都没怎么注意,直到有一天,寝室因为它被扣了分。这株杂草没什么特别的,只是绿色的一簇。我们都下定决心要“铲除”它。说干就干,我拿起火钳,瞄准目标,狠狠地把它“揍”了一顿。不一会儿,绿色的踪迹就全不见了。
  就这样,我们顺顺利利地度过了几天没有扣分的日子。然而,今天扣分栏上又出现了我们的寝室,又是因为地面扣分。于是,大家不由自主地猜测是不是那株草又长出来了。过去一看,还真被我们猜对了,它竟然又奇迹般地长出来了,势头还蛮好,绿油油的小脑袋得意地高高仰起,似乎在向我们挑衅。看来,简单的手段是对付不了这个可恶的不速之客了!这次,我们换了个法子,先用热水烫一遍地面,再把它除去。不得不说,这个法子还真管用,一连几天,它都没有要长出来的迹象。
  没成想,有天我拖地时,余光突然瞥见一抹绿!又是那株杂草,它竟然还不“死心”,看来是要跟我们死磕到底了。我用仇恨的眼光看着它,对它又是泼开水又是踩的,“奋斗”了几分钟,我得意洋洋地望着地面,心想:“这回该不会再长出来了吧!”
  傍晚洗澡时,宿管阿姨路过门口,舍友叫住了她,询问我们被扣分的原因——地面上有头发,没打扫干净。“啊?”大家都感到很意外,罪魁祸首竟然不是那株杂草!原来我冤枉了它!我的心里满是愧疚,我“误伤”了一个无辜的生命。这天晚上,我辗转难眠,觉得无法面对那个小小的却坚韧的生命。
  然而,没过多久,那一株杂草,又奇迹般地长出来了,小小的叶片,绿绿的根茎,带着新生的、鲜嫩的绿色,我看着它,心中顿时生出一种敬畏之情。我们三番五次地伤害它,它却从不屈服,即便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它也从未停止过生长。环境恶劣,就锲而不舍地克服一切困难,这才是强者的表现!它让我明白,只要努力坚持,过程就会变得有意义,结果也会不同寻常!
  我为自己的行为懊悔,难道不能先问清扣分的原因吗?难道不能把这一抹绿融进我们的集体吗?
  小草,对不起,我伤害了你;谢谢你,让我明白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用“三番五次”“不屈服”“反正”这些词语很好地回应了前文的“伤害”,为“敬畏”的情绪作了铺垫,顺势生发出“锲而不舍”才是强者的表现的感慨,由现象深入到本质,由草及人,将“致敬顽强坚韧的生命精神”的主题很好地表达了出来。考生对自我行为的“懊悔”,实际上也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呵护,很好地补充了主题。最后以发问结束全文,表达了重视生命、善待生命、呵护生命成长的感悟,进一步深化了作文的主旨。
  【张国光/供稿】
其他文献
热点聚焦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文化是涵育乡愁的源泉,是身处现代都市却以乡村为心灵归依的“乡土情结”的内在基因。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最具“仪式感”的文化习俗。经历了2020年疫情之下的特殊春节,不少人期待渴望着2021年的春节。但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再度牵动人心。也许有人会说,去年国庆节期间,我国几亿人口在流动都没有事儿,今年为什么还要倡导“原地过年”?对于这个问题,张伯礼院士给出了答案:“因为季节不同,这个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  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铁路部门宣布,从2
期刊
范本呈现  樱桃甜美  牛旭斌  老家的小院里,父親盖新房时,执意没砍两棵枝干略显瘦弱的樱桃树。家乡地处北纬三十三度的祖国腹地,出名的特产中,有坚果核桃,还有水果樱桃。  当唱罢“二月的鱼儿水上漂”,漫山的桃花刚一谢幕,杏花、梨花、李花便次第登场,而最令人期待的花事,就数三月人间的樱桃开花了。起伏的黄土地上,瘦瘠的乡村小路旁,处处樱花堆雪。小雨在昨夜才润蓓蕾,第二天太阳高照,就朵朵枝枝催绽开花瓣,
期刊
技法点拨  一、论点设置缜密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设置分论点,就成为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一篇作文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作文才有说服力。  1.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作文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要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对中心论点进行价值性判断,揭示这个中心命题的基本属性,类似于
期刊
格言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  榜样力量  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工作的李夏,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城市娃”。然而,从他一身迷彩服、背着包裹来到安徽绩溪县的那一刻起,就把根扎在了基层。為了能和群众融在一起,他学会了绩溪方言;为了能让群众随时找到自己,他把手机号码贴在群众的家里。李夏服务群众从来不分上下班,也不分白天黑夜,只要听到大院里叫“李夏”,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在命题理念上有着越来越多的新变化,考生需要探究其命题特点,把准“四同”考查趋势,把握审题方法,科学备考。  1.与时代同行,主题宏大。  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题的选材往往主题宏大,体现着家国情怀。它旨在引领考生关心时事热点与国计民生,关注国家的现状与命运,思考世界的问题与出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备考阶段,考生要多关注主流媒体,开阔视野,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2
期刊
技法点拨  不同文體的区别表现在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语体等方面。大体而言,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种文体各有以下特点: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写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这里其实包含了两方面内容。  一、符合文题的文体要求  如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题,要求:“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完成一篇演讲稿”实际规定了文体应为应用文,如果写成其他文体,就
期刊
一、时政类材料组合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们必须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
期刊
格言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榜样力量  2008年9月,大學毕业的张小娟主动放弃在大城市生活的机会,积极投身家乡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事业。她经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与群众促膝交谈,向群众学习,为建设新农村收集“金点子”;她立志为民致富,因地制宜、大胆破题,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中藏药材种植、土鸡养殖产业,努力把农民土地上的“黄金苗”变成群众的“钱袋子”,把农家的土鸡养成致富增收的“金凤凰”;她
期刊
阅读指要  一、材料的命题特点  1.文本。  2020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为多则材料(卷Ⅰ、卷Ⅱ)和单则材料(卷Ⅲ)。从单则连续性文本到多则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使高考阅读更加贴近、适应当今人们的阅读实际,而且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取材。  高考实用类文本在多个领域及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命题特点有二:一是在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如202
期刊